從2020年開始,餐飲行業經歷了動盪的兩年,先是新冠疫情導致堂食的數量大幅度降低,又經歷了蔬菜、肉類、調味品等上游原材料的漲價潮,很多餐飲門店在動盪中黯然退場。如今我們已然邁入2022年,在新的一年裡我們更應該認識到,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仍在繼續,房租、人工成本、現金流等問題依然嚴峻,在面對挑戰的同時,只有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才能獲得成功。盤點那些2021年關閉的餐廳,我們發現大多都是因為這幾個問題。
一、未達目的,盲目開店擴張
一個餐飲品牌的擴張方式無外乎開店、開店再開店,雖然開店擴張是餐飲品牌增加利潤的主要手段,不過也是有利有弊,盲目的擴張等於是慢性自殺。就拿海底撈來說,2021年門店數量擴張至1500+,結果因其門店選址、人才儲備、服務運營等跟不上,導致多數門店處於虧損狀態,最終只能割肉斷腕,選擇大規模的關店來止損。
餐飲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行業,而是一個必須“沉著”“冷靜”不斷積澱的行業,開店擴張雖然是餐飲業增加利潤的主要手段,但是盲目的擴張必然會面對更多的問題,還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一步一坑,合理佈局才行。
二、食品安全問題大於天
回顧2021年我們不難發現,諸多品牌因為食品安全而引發的問題“此起彼伏”,蜜雪冰城、茶顏悅色、華萊士、奈雪、喜茶、肯德基甚至星巴克等等頻繁被曝出黑料,甚至不少品牌被相關食品安全部門約談,處以鉅額罰款。
食品安全一直是餐飲行業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不斷地發生改變,餐飲業從早先的只是解決“溫飽”問題,逐步轉變為“健康”需求,特別是後疫情時代,健康的觀念更是備受推崇,餐飲行業一定要為顧客的健康做好保障。
三、成本上漲,資金鍊斷裂
“現金流治百病,營業額解千愁”,一家餐廳如果因為現金流出現了問題,那必然是不容忽視的大問題。去年隨著減租、免租政策失效,加之疫情反覆以及上游原材料的漲價潮,成本地不斷上漲,導致很多餐企面對巨大的成本壓力,最後因資金鍊斷裂“一死了之”。
欠薪、停業、倒閉……沒有良好的資金鍊,即便是幾十年的老品牌也無法倖免,去年上海西餐品牌新元素就是因資金鍊斷裂宣告破產。現金流對餐廳非常重要,門店的物料採購,房租、人工成本等都需要現金流的支撐,確保良好的現金流是餐企應對困難的最好解決方案。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對於餐飲行業來說,開店容易守店難,特別是這兩年,在新冠疫情的反覆影響下,餐飲門店在經營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就要關門大吉。所以,在舉步維艱的動盪時刻,更要時時保持清醒的頭腦,汲取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規劃好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