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餘思毅
2月10日,美國1月未季調CPI同比增7.5%,創40年來新高,引發市場對加息的擔憂。
2月16日,國內將公佈1月CPI、PPI資料,也成為今年財政與貨幣政策調整的重要參考。
眾所周知,每年春節前,蔬菜價格都會出現一定程度上漲。從山東返回工作地的林冉告訴時代財經,節前,她回到家鄉,陪父母去集市上買菜,直呼“買不起”。據林冉反應,韭菜每斤15元左右、黃瓜約9元……
受春節影響,1月CPI和PPI是否會出現上漲?
2月11日,時代財經採訪多位宏觀經濟專家前瞻1月經濟資料,CPI和PPI預料同比會延續去年12月份的回落態勢。
CPI方面,豬價正處在W底第二次探底過程中,豬肉價格的下跌抑制CPI的上漲。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分析師應習文對時代財經稱,預估1月份豬肉價格環比下跌4-6%,對CPI環比下跌的影響基本在0.1個百分點。也有其他專家表示,豬肉影響CPI環比下跌甚至到0.16個百分點。
至於PPI,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對時代財經表示,由於油價和鐵礦石等國際定價的成本效應變大,進一步放緩PPI同比下行的速度。1月PPI同比大機率回落至10%以下。
“預計隨著內需恢復,而去年基數相對低,今年,國內CPI同比中樞有所抬升,但整體保持溫和;疊加PPI同比趨勢回落,預計PPI、CPI‘剪刀差’朝著縮窄的方向。”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時代財經表示,這種情況下,通脹不會對我國宏觀調控政策構成實質影響,國內政策重心還是促進內需恢復,讓供需進入良性迴圈,可持續發展。
豬肉“助攻”,CPI同比較12月份回落
2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官微發出訊息,1月24日-28日,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5.57∶1,連續三週處於5:1-6:1之間,進入《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設定的過度下跌二級預警區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視情啟動豬肉儲備收儲工作,並指導地方按規定開展收儲工作。
過去一年,豬糧比價曾兩度進入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啟動了兩輪共計5萬噸的凍豬肉收儲。
同時,由於去年豬價大幅下跌,A股養豬企業紛紛交出超預期虧損的2021年業績預告。其中,正邦科技(002157)鉅虧近200億元,據統計,正邦科技自2007年上市以來,歸屬淨利潤合計超過98億元。
目前豬糧比尚未達到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發改委有可能啟動今年以來的第一輪豬肉收儲。這意味著,即便是春節傳統需求旺季也未能成功提振市場。
據悉,豬肉在CPI中佔比大概2%左右。東吳證券宏觀團隊對時代財經表示,豬價處於二次探底中,從高頻資料,1月,豬價環比下跌約9%。
周茂華預估,1月豬肉價格旺季不旺,在12月基礎上進一步回落,根據商務部公佈豬肉批發價格測算,預計拖累1月CPI環比回落0.16個百分點。
眾所周知,春節期間因素需求擴張,疊加部分氣候因素,蔬菜價格上漲往往是CPI上漲的推動因素。不過周茂華稱,今年情況有點特殊,豬肉價格回落,果蔬價格平穩,豬肉價格對CPI仍是“拖累”項,主要是國內豬肉供需“錯配”。
周茂華指出,由於散發疫情影響,國內豬肉需求尚未恢復常年水平,而生豬產能已恢復正常,且近年臨近春節市場生豬供給明顯增加,導致豬肉價格下跌。至於果蔬價格則整體平穩,主要是今年春節前後氣候保持正常,國內注重節日果蔬、必需消費品保供穩價,市場執行平穩有序。因此,考慮到基數效應,今年1月CPI同比較去年12月份略有回落,物價動能整體保持溫和。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春節前夕的消費較去年同期明顯改善。陶金分析,從春運客運量資料來看,今年較疫情前的2019年仍大幅下跌,但較去年同期明顯好轉。返鄉過年人員數量的增加有助於春節特定場景消費的增長,也有助於食品消費的增加。因此陶金認為,今年1月CPI同比也會較去年同期提高,絕對數可能在1.0%略高一點。
PPI同比回落趨勢已定
在生產資料方面,由於供需和地緣政治基本面的雙重利好支撐,1月國際油價走高。國內由於煤炭價格與鐵礦石價格有所抬頭,國家發改委在2月初接連出手打擊哄抬物價。
1月份的PPI走勢如何?
據安信證券,1月上旬,電廠耗煤維持高位,下旬有所回落。上中下游生產呈現分化格局,受春節影響下游汽車輪胎和織機產能利用率顯著回落。春節前中上游生產維持較高景氣度,多數行業開工率較12月進一步回升;粗鋼生產小幅下降,鋼材庫存回升幅度與歷史同期接近。價格方面,鋼材價格小幅回升,水泥和玻璃價格則延續12月的下跌趨勢。
周茂華分析,近期受歐美極端天氣、地緣政治等短期因素影響,能源及部分商品價格略有反彈,但預計能源及原材料商品價格短期波動,不改回落走勢。
周茂華分析依據主要是,一是,隨著全球疫情影響舒緩,供應鏈修復、航運物流逐步暢通,能源及商品供給將隨之改善;二是,隨著發達經濟體逐步退出空前刺激政策,美聯儲加快收緊政策步伐,一方面推動這些經濟體需求迴歸長期趨勢,另一方面大宗商品金融屬性將削弱;三是,目前能源大宗商品價格過高,相對實體制造業消化能力來說難以持續。
在周茂華看來,隨著大宗商品價格呈現高位回落,加之去年高基數影響,年內PPI同比短期波動,不改回落走勢。不過陶金指出,PPI在1月份預計有較大的翹尾效應,因此同比延續上幾個月繼續下行的幅度可能有所減小。同時油價和鐵礦石等國際定價的成本效應變大,進一步放緩PPI同比下行的速度。
至於鐵礦石與煤炭的波動,陶金稱,“不論是供需之間的匹配情況還是價格監管環境,都較去年明顯改善。當前油價和鐵礦、煤價波動可能並不具有持續性。1月PPI同比大機率回落至10%以下。”
應習文總結道,1月份觀察國內工業品中,上游煤炭、石油等能源類價格漲幅明顯,中游黑色與有色金屬互有漲跌,但下游建材、化工、生豬等產品則以下跌為主,綜合看PPI環比將上漲,但同比將會回落。
據安信證券,整體來看,1月CPI環比預計上升至0.4%附近,但明顯低於歷年1月環比,1月CPI同比或從1.5%進一步下行至0.9%。PPI和CPI料將雙雙下行,PPI與CPI之間“剪刀差”料繼續收窄。
對整體經濟執行而言,國家資訊中心博士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時代財經表示,CPI、PPI穩中向好,有助於減少對財政、貨幣政策的掣肘,如貨幣政策靈活適度,財政減稅降費提質增效推動穩增長可以更加遊刃有餘。
“上半年看,CPI和PPI均不具備重新持續上漲的長期因素支撐。因此上半年的穩增長政策加碼掣肘較小,即便貨幣和財政政策同時配合造成了一定的貨幣擴張,也因為實體基本面的價格壓制因素而不會造成物價持續上漲。”陶金進一步表示,今年下半年,下游的通脹率可能在低基數、豬週期回升等作用下有所回升,甚至不排除CPI“破3”的可能。貨幣和信貸寬鬆帶來的防風險必要性加大,由此貨幣政策可能重回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