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親歷空軍某部嚴寒條件下實戰化演練
■解放軍報記者 劉 敏 劉 丹 通訊員 鄭 斌
蒼茫北疆,冰封雪裹;演兵場上,熱火朝天。
一陣急促的戰備鈴聲響過,北部戰區空軍某部機關快速集結,制訂行軍方案;官兵迅即響應,裝載物資,快速奔赴戰位……春節長假剛剛結束,該部在冰天雪地中組織了一場不設預案、不打招呼的全要素應急機動演練,全面檢驗嚴寒條件下部隊快速反應能力和指揮所野戰部署能力。
“要適應現代戰爭形態變化,指揮機構必須精幹、聯合、靈敏、高效。”該部副參謀長王伯書介紹,他們打破以往固定編組模式,按照“一席多能、一人多專”原則,最大限度精簡指揮所規模,確保功能不減、效率提升,提高指揮所戰場機動和生存能力。
行軍途中,指揮員李貽國接到“敵情”通報,隨即就地開設臨時指揮所,緊急召集各組會商調整作戰方案。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條件下,官兵迅速完成野戰前進指揮所開設和通訊鏈路架設。
一時間,雷達列陣、天線飛旋,銀鷹呼嘯、劍指蒼穹。前進指揮所與一同參演的其它軍兵種力量建立一體指揮網路,指揮所屬各部迅速完成戰備等級轉進,做好戰鬥準備。
“攥指可成拳,合力方致遠。全要素不是簡單的人數疊加,必須透過實戰實訓探索多要素功能整合的方法路子,進一步提高作戰指揮效率。”李貽國說。
指揮所內運籌帷幄,演訓場上“險情”迭出。
“發現一架不明身份無人機,立即抓捕‘可疑人員’!”接到指令,指揮所警戒組快速反應,立即對周邊環境展開搜尋,並對“可疑人員”進行抓捕、取證、審訊。
該部領導介紹,此次演練特情頻出,官兵臨機反應迅速,全力保障指揮所高效執行。據悉,該部透過無預案臨機導調,使演練最大限度貼近實戰,推動訓練向體系化、實案化升級轉型。
——記者親歷第78集團軍某旅野外搜救演練
■解放軍報記者 彭冰潔 通訊員 楊貴良 王宗峰
春節剛過,東北某地,積雪齊膝。第78集團軍某旅特戰小隊小隊長侯賽琪全副武裝,帶領特戰隊員踏雪穿梭在密林深處。
由於擔心積雪影響任務完成時限,侯賽琪不時回頭提醒隊員們:“快步跟上!”
按照計劃,他們將在荒野深處展開一場實戰化搜救演練。
一路快速機動,特戰小隊抵達調整點附近。侯賽琪帶著隊員們更換雪具、清點裝備,並派出偵察力量前出探路。準備就緒後,隊伍按既定路線和人員編組出發。
“注意觀察。”侯賽琪沉著指揮,隊員們步調一致,隊伍行進緊張有序。
記者跟隨隊伍一路向前,發現“叢林滑雪”遠比想象的更困難。山地雪質鬆軟、雪面凹凸不平,滑行時很難穩住重心,一不小心就可能摔倒。特戰隊員們平均負重25公斤,雪中滑行卻身輕如燕。
該旅領導告訴記者,在嚴寒條件下組織目標偵察、越野滑雪、傷員搜救等實戰化課目演練,旨在錘鍊特戰隊員在雪野條件下遂行任務能力。
說話間,前方突然傳來激烈槍聲——特戰小隊在搜救過程中遭“敵”襲擾。危急時刻,特戰隊員依託有利地形迅速疏散隱蔽,把握時機予以火力還擊。
擊退“敵人”,特戰隊員加速行進。終於抵達搜救區域,放眼望去,皚皚白雪將大地完全覆蓋,“傷員”被厚厚的積雪掩埋,搜救難度超出預想。隊員們迅速呈扇形分散開來,在雪地中仔細搜尋,不放過一絲線索。
“滴、滴、滴……”突然,隊員王鎖手中的感測器發出警報,“傷員”位置大致確定。其他特戰隊員迅速靠攏,將“傷員”從積雪中救出。見其“傷勢嚴重”,隊員李鐵迅速為他止血包紮、捆綁固定。大家齊心協力,將“傷員”抬到利用雪板、睡袋等製作成的簡易保暖運送裝置上。
時間就是生命。為儘快將“傷員”送醫救治,隊員們拉起運送裝置,滑行前進,終於在較短時間內抵達目標區域,使“傷員”得到及時救治。
任務完成,隊員們摘下防具,一個個凍得臉頰通紅。侯賽琪告訴記者:“千錘百煉方成精兵,打仗只會比訓練更嚴酷!”
新型裝備助打贏
——記者親歷第79集團軍某旅節日戰備演練
■解放軍報記者 宋子洵
特約記者 海 洋 通訊員 詹麗紅
春節長假最後一天,遼南大地夜色籠罩。頂著刺骨的寒風,記者來到第79集團軍某旅,一場實戰化戰備演練正在進行。
馬達轟鳴聲中,數十臺新型指揮車按作戰編組偽裝隱蔽。該旅資訊保障科參謀張喬然告訴記者,這批野戰指揮車前不久才列裝部隊。
進入指揮車內部,只見該旅指揮通訊連班長、下士張慶平正緊張除錯通訊裝備。他說,擔負節日戰備值班任務,必須保證通訊網路暢通無阻。
春節前夕,該旅黨委在研究節日戰備方案時形成一致意見:戰備值班就是陣前待命,是檢驗前期新裝備訓練成果,加速新裝備融入部隊作戰體系的好時機。
正在一線指導基本指揮所組網通聯的該旅副參謀長孫宏所告訴記者:“習主席向全軍釋出開訓動員令,明確要求‘全面推進軍事訓練轉型升級,練就能戰善戰的精兵勁旅’。只有聚焦使命任務謀戰研戰,才能確保戰訓耦合深入推進。”
近幾年,該旅一批主戰裝備換代升級,旅黨委態度鮮明:“換裝期”不能成為戰鬥力建設“空檔期”。他們加大新裝備訓用力度,針對缺少專業技術支援、教案不配套、新老裝備存在資料共享壁壘等問題,採取本級自訓、外聘助訓、送學培訓、掛靠代訓、入廠跟訓等方式,打通旅、營、連、排、單車五級指揮鏈條,助推新裝備快速形成戰鬥力。
該旅領導告訴記者,前期,他們透過組織指控專業操作手集訓,解決了新裝備超低溫預熱慢等10餘個技術問題;針對新裝備特點創新偽裝方法、提高訊號穩定性,讓新裝備效能發揮漸入佳境。
“遇‘敵’強電磁干擾……”記者在演練現場看到,某連情報處理方艙內,顯示屏上突然“雪花”一片,技師劉一丁迅速採取變換頻段等措施沉著應對,同時引導干擾發射車對“敵”實施電磁干擾。
該連連長劉英告訴記者,為確保新裝備有效參與值班備勤,他們組織技術骨幹研究新裝備訓練方法,多次開展模擬對抗演練,全程對指揮系統、通訊樞紐、雷達裝備等實施高強度干擾,錘鍊官兵在複雜電磁環境中使用新裝備的過硬本領,確保節日期間時刻保持箭在弦上的備戰狀態。
來源丨解放軍報、學習軍團(ID:xuexijuntuan)
編 審:嚴 珊 鄒 菲
責 編:周 舟 胡立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