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足夠自信,能夠正視自己的不足、瞭解自己的優點,說明你擁有愛自己的力量。
同時你也能容忍他人的不足、欣賞他人的優點,說明你擁有愛他人的能力。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一切源於自信!
自信源於什麼呢?自己為自己設立目標,然後儘自己所能透過學習與實踐並在符合社會規範的前提下達成目標。
目標則成為是否擁有自信的關鍵,孔子說:“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說明了目標宜高不宜低,很多人少年得志,反而一生蹉跎,枉費了天縱英才。原因就在於稍有成就即志得意滿!
左宗棠題於江蘇無錫梅園的名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坐,向寬處行。”則詮釋了志當存高遠(這句話也是一帆當年報考MBA時的自擬作文標題)及一生努力的正道。人間正道是滄桑,追求目標的過程絕非坦途,我們應該戒驕戒躁,多些坦然,少些糾結。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絕非消極避世,而是世事洞明之後的超脫。
一個人,如果能做到孔子講的:“從心所欲,不逾矩。”也不枉來人世間遊戲一番了。
我們游泳愛好者,參加比賽能奪冠當然好,不能奪冠能PB,那也是極好的,諸君以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