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代表黑科技,芝麻寓意芝麻開門,芝麻開花節節高。“我們就是一粒小小的芝麻,來改變這個世界。”
文|郭宇
編輯|李皙寅
“汽車行業發展越來越像電子產品,硬體效能先行是必然規律。只有晶片效能提升後,才能支撐功能強大的軟體和應用。”
“自動駕駛是一個算力角逐的時代。”
“車廠不斷加強對算力的要求。但到底需要多少算力,現在行業裡無人能回答。”
“我們處在汽車晶片能遇到的最好的時代。時間視窗並不長,我們認為大概三到五年後,視窗慢慢關閉。”
這些觀點均出自黑芝麻智慧CMO楊宇欣在公司成立五週年之際的發言。自動駕駛、軟硬體、算力、晶片間的關係,被這家成立五年的自動駕駛晶片公司玩明白了。
“軟體定義汽車”這句話被反覆訴說了太多次,但誰來定義軟體?從這句話的含義出發,硬體正在成為軟體的支撐,只有這樣,資料、演算法、作業系統等看不見的軟體才能有載體。
再來看汽車行業中最火的技術方向——自動駕駛。自動駕駛能力每提升一級,需要的算力就越大。而誰為算力負責?晶片。
集合這幾種行業特性,自動駕駛晶片這一賽道應運而生。
▲ 黑芝麻智慧CMO楊宇欣
圖源:受訪者供圖
成立於2016年的黑芝麻智慧是這一賽道的重要玩家。目前,黑芝麻智慧已經發布了A1000系列的三顆自動駕駛晶片:A1000L、A1000和A1000Pro,分別應用於L2、L2+、L3或更高等級的自動駕駛。過去一年,黑芝麻智慧已與多家自主品牌車企達成定點,完成了數億美元戰略輪及C輪融資,投後估值近20億美元。2022年,黑芝麻智慧的大算力晶片將實現量產上車。
“去年開始很多廠商開始進入汽車晶片市場,雖然有很多人在做,但現在能拿出晶片的,送到客戶能拿到手裡的,只有我們一家。未來競爭激烈,最大的挑戰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楊宇欣說,黑芝麻智慧的三步走是:晶片出來、客戶定點、量產上車。現在處於第二步和第三步之間,“今年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同樣在楊宇欣看來,國內自動駕駛晶片,將有望搭著中國車企中的智慧化先行者,走向全世界。
上個月,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記者在北京見到了楊宇欣。兩萬餘字的素材,最終被凝結成10個問題。當然,有些問題並不是我們提問的,而是楊宇欣和團隊主動提起,但為了方便閱讀,我們同樣加上了相應的問題。
第1問:黑芝麻智慧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首先,黑芝麻定位是做自動駕駛計算晶片的引領者。我們能提供完整的包括晶片、演算法、車端和路端解決方案。我們的高效能大算力晶片,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在全球第一梯隊。
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創業團隊至關重要,我們是一個“老炮”創業團隊。創始人兼CEO單記章有20年以上的晶片設計經驗,聯合創始人、COO劉衛紅有20年以上汽車行業從業經驗。現在很多創業是跨界創新,比如自動駕駛橫跨了汽車和晶片兩個領域。這兩個行業相對門檻是比較高,不像網際網路行業有衝勁、有好想法,拿到足夠的錢,就有可能衝出來。
整個團隊在600人以上,基本來自汽車和晶片行業的頂尖企業,晶片領域的高通、英偉達,汽車領域的通用、特斯拉等等。在各自的領域裡,我們完整經歷過從技術到產品、到商業、0到1的週期,這是非常寶貴的經驗,這也是為什麼2016年成立到現在,整個公司戰略核心沒有做過大的調整,能夠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我負責融資,我印象最深刻的投資人對我們最高的評價是,說到的事做得到,能持續堅持自己戰略。
第2問:黑芝麻智慧的技術成就和商業模式是怎樣的?投融資情況如何?
2018年,我們開始技術研發,慢慢推動商業化,包括和比亞迪合作演算法,跟博世簽署戰略合作等。2019年,我們釋出第一代晶片A500,跟一汽達成戰略合作。2020年,釋出第二代晶片A1000,能夠覆蓋從L2到L4不同自動駕駛等級的應用。
商業模式上,我們能夠提供全棧演算法。但我們採用比較靈活的方式,如果生態方有一些別的演算法資源,也可以緊密結合在一起,用巢狀式模式來進行合作。
去年完成了戰略輪和C輪融資,現在進行C+輪,很快會完成。估值近20億美元了。
第3問:黑芝麻智慧的護城河或者說最大的競爭力是什麼?
做這個行業,商業能力非常重要,但公司的立足之本,一定是技術的創新。
在這個足夠大的增量市場裡,各家各有優劣勢,我們堅持晶片方面的能力:晶片核心IP能力、設計能力、迭代速度,現在還是有優勢,節奏上也更快一些。
我們交付的不止是晶片,更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系統。自動駕駛是跨學科的,你光做複合晶片也不行,晶片能力、中介軟體能力、演算法能力、應用能力都需要。我們更像一個新時代的晶片公司。傳統的晶片公司只看量,把晶片的事幹好。
另外就是開放的生態系統。這是植根於我們晶片企業骨子裡的東西,因為晶片本身的商業模式來自於不斷拓展的應用方向,晶片的核心商業邏輯就是能量產。
想提量就要做到系統開放,支援不同的客戶的不同場景。所以我們從研發初期就秉持開放的心態,現在整個技術架構體系,軟硬體完全結耦一個體系,一些模組都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定製和替換。
▲ 黑芝麻華山二號晶片A1000 Pro-2
圖源:企業供圖
第4問:自動駕駛怎麼改變汽車行業,甚至整個世界?
自動駕駛影響最大的是汽車行業本身。
過去百年,汽車工業發展創新主要集中在像機械結構、燃料,生產製造方面。現在進入智慧駕駛時代,這些創新已經轉移到晶片、人工智慧技術,以及新的電子器件架構,電池技術。到了無人駕駛時代,有機會解放路上每一個司機的雙手。
在行業終局,汽車行業不再是獨立封閉的產業,而被融入到數字化社會中,成為城市的基礎設施。更多創新會集中在大資料技術、人工智慧城市化運營管理上。我覺得能在有生之年見到這一切。
第5問:為什麼說整個汽車行業發展規律越來越像一個電子產品?
在電子產業發展早期,硬體效能先行是必然規律。PC行業也好,手機行業也好,早期都是晶片的效能快速迭代和提升。提升之後才能支援軟體和應用的多樣功能。
PC和手機早期的賣點是CPU幾個核主頻多少。現在大家不再關注了,因為效能發展到一定程度,不會成為軟體發展瓶頸時,軟體成為新賣點和創新點。
汽車行業也是如此。
第6問:現在的智慧汽車到底需要多少算力?
車廠不斷加強對算力的要求。
從2014年開始,伴隨著自動駕駛發展,所用的算力也在發展。最早特斯拉用第一代Mobileye的時候,還是0.25TOPS的算力,現在這隻夠智慧門禁的算力。像智己和蔚來已經推出了1000TOPS的產品。
為了應對自動駕駛場景複雜的需求,未來自動駕駛晶片要看綜合的計算能力,不僅需要CPU的算力,還需要GPU的算力,既要有處理海量的感測器的算力,也要有處理3D渲染等的能力。
現在是自動駕駛在角逐算力的時代,但到底需要多少算力?現在行業裡面無人能答。
首先,算力是汽車的一個賣點。將來稍微對車有認知使用者,都會關注這個問題。這會決定整個車的智慧化程度。
另外,為了保證汽車在未來軟體不斷升級,車的應用或者功能效能不斷提升,車廠會去預埋算力。現在的自動駕駛主流是L2級別到L2+級別,100TOPS算力足夠了。未來隨著功能、效能不斷的累加,透過OTA的升級,現在裝在車上的“多餘”算力就能用上了。
第7問:車變得智慧化之後,推動汽車變聰明的核心基礎是什麼?
電子計算機的核心晶片,會成為未來汽車電子器件的核心,支援未來汽車的智慧大腦。
▲ 圖源IC
現在是分散式架構轉向域控制架構轉的關鍵節點,當車裡出現駕駛域、座艙域、底盤域、車身控制域的時候,對晶片的效能要求越來越高。再往後,便是中央計算。我們內部在思考,中央計算到底晶片變成什麼樣?其實還沒有定論,但大家都往這方面走。
第8問:全棧自研被很多車企提起,車企自研晶片靠譜嗎?
是否選擇全棧封閉自研?這跟所處的產業發展階段有關。
作為破局者,蘋果進入手機市場時,發現自己想要的產品,得不到產業鏈支援,所以選擇了全棧自研。這不但要有好的想法,還有足夠強的技術能力。
特斯拉也一樣,很多東西完全自己來做,不選用車規器件。車廠是驗證完了再用,特斯拉是邊用邊驗證,藉助OTA不斷迭代軟體,有點問題就更新,這顛覆了很多汽車人的理念。
歸根結底,這是特定歷史階段發生的事情,因為傳統產業鏈沒有人支援它。現在類似東西就不需要自己做,已經有人做好了,直接選用就成。
去年一年,我們跟很多車企溝通,所有車企都在琢磨要不要幹晶片。對車企來講最划算的方式找我們這種公司定製——即使做晶片可能60%的裡邊的東西是通用的,但仍有不少差異化的東西,還不如找成熟的晶片公司。產業發展邏輯來講,大面上很難再出現全棧封閉自研的車企。
第9問:自動駕駛晶片這個賽道未來競爭激烈嗎,黑芝麻接下來如何領跑?
首先,這一領域仍是藍海。自動駕駛晶片未來會成為標配,每年有上億片的需求,而晶片本身供應商沒有那麼多,這保證了毛利,一進入車企採購體系內,也相對穩定。
其次,目前的業內競爭激烈程度不強,更多是證明自己。去年開始很多廠商開始進入汽車晶片市場。但現在能拿出晶片,送到客戶手裡的,只有我們一家。
在這期間需要完成三步走:晶片出來、客戶定點、量產上車。我們走過了兩步,現在在第二步和第三步之間。下一步,要讓裝好晶片的車進入消費市場。
這是自動駕駛晶片最好的時代。時間視窗並不長,我們認為大概三到五年後,視窗會慢慢關閉,理由有三:
第一,中國汽車的供應鏈,向創業公司打開了一扇門。畢竟,一個能夠真正貼身為車企服務,符合技術迭代的供應商很少。第二,車企傾向於建立本土的供應商體系,這就是所謂是視窗期。第三,三到五年之後,車企和的供應商體系建立完畢,新入局的廠商就沒缺少入局機會了。
除了專注自動駕駛晶片,黑芝麻不排除未來擴充套件領域。伴隨產品線的擴張,晶片也會擴充套件目標市場,但短週期內,仍專精於汽車。
第10問:車廠的角色變了,本土供應鏈的機會來了?
相比現在,未來的供應鏈格局會是一種相對混合的狀態。
相比過去,從供應商處採購先進技術,車廠更熱衷制定自己未來技術的走向。在晶片變得越來越重要的當下,主機廠需要讓一級、乃至二級供應商,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需求。
同時,晶片荒仍然嚴重,主機廠需要找晶片公司直接對接。
而且,國內汽車公司管理模式發生變化。現在同一公司將旗下的子品牌綁在一起,體量變得更大。為此,主機廠會從供應鏈整合、供應鏈安全的角,加強聯絡晶片等供應商。
回望汽車工業發展,我們一直是跟隨者。過去這幾十年,市場並未換來真技術。自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始,給了中國汽車產業換道超車機會,如今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相關產業鏈。
如今,車越來越像大手機。中國汽車工業率先進入智慧化時代,能強有力地拉動本土供應鏈發展,並伴隨中國車企的海外出口,把中國晶片企業帶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