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千萬人聚集在伊斯坦布林的東西是生計、利益和賬單,但只有一樣東西支撐著這茫茫人海中的人們,那就是愛
說起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這本《我的名字叫紅》。
但今天想分享的卻不是這本書,而是帕慕克歷時6年寫就的這本《我腦袋裡的怪東西》。
讓人背井離鄉的,並非都是夢想使然,還有生活。主人公麥夫魯特也一樣。
在麥夫魯特12歲那年,他跟隨父親來到了“”世界的中心”——伊斯坦布林。父親為了多賺錢,白天賣酸奶晚上賣缽扎(一種由小米發酵製成的飲料,氣味香郁、呈深黃色、微含酒精。)麥夫魯特邊上學邊幫忙父親賣酸奶,還是孩子的麥夫魯特不僅要克服挑著重擔子長時間走路的疲憊,還要克服挑著扁擔沿街叫賣的羞愧。
伊斯坦布林見證了麥夫魯特的大半生,麥夫魯特也見證了伊斯坦布林幾十年來的巨大變遷。麥夫魯特在這裡上學又輟學,麥夫魯特第一次蓄起小鬍子;離開父親去餐館打工;服兵役;結婚。
在社會動盪,內亂不斷的的日子裡,勤勞並不意味著就能過上好日子。為了生存,麥夫魯特做過許多謀生的行當,鷹嘴豆雞肉飯小販、電費收繳員、快餐店經理、停車場管理員……當然,麥夫魯特也繼承了父親夜晚賣缽扎的事業。
在麥夫魯特的身上,命運卻不止一次地捉弄他。花三年時間給在婚禮上僅有過一面之緣的女孩兒寫情書,最後卻陰差陽錯地娶了女孩兒的姐姐;生下2個女兒後,妻子再次懷孕後死於私自墮胎;小女兒與計程車司機私奔…
麥魯特夫覺得,自己腦海裡的光亮和黑暗猶如城市的夜景,當他遊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時,麥魯特夫覺得是在暢遊自己的腦海。在一個個走街串巷的夜晚,在麥魯特夫和牆壁、影子還有黑暗中無法看清楚的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交談時,麥魯特夫認清了自己的內心。
當街頭小販逐漸消失,扎缽也被裝進了瓶子裡售賣。然而不管世界如何日新月異,麥夫魯特始終堅持走街串巷叫賣缽扎,這是他一天最快樂自在的時刻。賣扎缽,是麥魯特夫遵從自己內心的意願與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
小說透過以麥夫魯特為代表的底層人員的普通生活,展現了在伊斯坦布林這座城市在現代化程序裹挾之下,社會、政治以及經濟的變化在小人物身上所帶來的影響。
麥夫魯特身上所擁有的這些衝動、天真、無知、固執、懦弱的特質,讓我們彷彿看到了自己。麥夫魯特的一生,既是平凡而普通的,又是一部小人物的羅曼蒂克史。腦袋裡的怪東西,是麥夫魯特們對過去美好的回憶,是回不去的從前和斬不斷的掛念。
人終其一生不過是想在這個世界上,找到一種情感的依託,比如說想到家的時候,有人在等你。
更多書單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