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帥可聰 陳鋒 北京報道
A股虎年開局不太順。
2月11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創業板指重挫逾2.8%,兩市近4000股飄綠。相較2021年12月中旬創下的階段高點,不到兩個月時間,創業板指累計跌幅已超20%,陷入技術性熊市。
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的分析人士認為,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新能源板塊劇烈調整,嚴重拖累了近期A股的表現,其背後有外圍市場風險傳遞、殺估值、市場情緒不佳等多種因素。但總體而言,投資者無需過度擔憂,可以保持謹慎樂觀。
創業板指跌入熊市
2月11日,A股三大指數低開低走,創業板指在寧德時代大跌的帶動下再遭重挫。截至收盤,上證指數跌0.66%,報3462.95點;深證成指跌1.55%,報13224.38點;創業板指跌2.84%,報2746.38點。
通聯資料顯示,滬深股市有3964只個股最終收跌,上漲個股僅597只,下跌個股數比例高達85%。
從盤面上看,31個申萬一級行業僅7個收漲,煤炭、銀行、建築材料行業漲幅居前,分別上漲1.28%、1.13%、0.87%;醫藥生物、電力裝置、美容護理行業跌幅居前,分別重挫3.31%、3.21%、2.93%。
熱門概念中,數字貨幣、鹽湖提鋰、煤炭概念、移動支付等為數不多的概念板塊錄得上漲,新冠治療、新冠檢測、幽門螺桿菌概念、NMN概念、流感概念板塊大跌。
從資金面來看,A股全天成交量約9900億元,較前一日增加500多億元。北向資金連續第三個交易日呈現淨流入,全天淨流入10.05億元,其中滬股通淨流入23.59億,而深股通淨流出13.54億。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截至2月11日收盤,自2022年以來,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累計跌幅已分別達到4.86%、10.99%、17.34%。相較2021年12月中旬創下的階段高點3520.47點,創業板指累計跌幅更是已超20%,這意味著創業板已經正式陷入技術性熊市。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創業板市場聚集了新能源、鋰電、生物醫療等產業,且基本上處於估值高位,一些創業板明星股票的大跌,拖累了指數走勢,引發了市場的加速調整。
市場在害怕什麼
“矛頭”指向了“寧王”。僅在截至2月11日的一週,網友們口中的“寧王”(寧德時代)股價累計跌幅就已超過了17%,創下寧德時代上市以來股價周跌幅之最。截至2月11日收盤,寧德時代收報489.99元每股,市值約1.14萬億元。
首創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韋志超在2月10日撰寫的研報中大膽預測,寧德時代未來可能仍有20%下跌空間,猶如在市場扔下來一顆驚雷。韋志超認為,春節之後茅指數的大幅調整,高估值抱團股似乎再度踏入同一條河流。在上漲邏輯的催化劑動搖之後,高估值抱團股面臨多殺多的窘境,寧德時代短期可能並未見底。
寧德時代方面暫未就有關研報作出回應。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日創業板指回落幅度較大,主要是受到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新能源板塊下跌拖累。但在他看來,新能源板塊回落的原因卻是複雜的。
首先是外因層面,陳靂認為,美國最新公佈的1月CPI增速達7.5%,高通脹下使美聯儲加息預期再度攀升,而受加息預期影響,十年期美債收益率也突破2%,對新能源、科技等板塊形成了一定的壓制,對國內形成一定的風險傳遞。
其次是內因層面,在陳靂看來,“估值”仍是決定資金去向的關鍵,在去年全球流動性極度寬鬆的情況下,新能源、科技板塊其自身估值本就處於高位,而當前海外流動性收緊的情況下,自然面臨估值迴歸的情形,因此可以看到,新能源、科技等板塊回落的同時,估值偏低、現金流充裕的基建板塊卻整體表現較好。
此外,低迷的市場情緒亦不容忽視。陳靂表示,近兩年來,隨著基金規模的快速擴張,越來越多居民透過基金投資的方式參與國內證券市場建設,在活躍市場流動性的同時,也對市場波動形成一定的“放大”,基民的情緒化導致“羊群效應”對市場的上漲或者下跌形成一定的強化,而近期市場回落時,基金贖回壓力進一步放大了市場波動。
靠譜的機會在哪兒
無論市場如何疲弱,市場永遠不會毫無機會。多數分析人士認為,當前市場依然可以保持謹慎樂觀。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梅婷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展望後市,目前應該是階段性低點。隨著各類市場負面新聞充分發酵並納入預期,短期內暫時沒有其他黑天鵝事件。由於各方持續出手,房地產市場風險預計不會繼續釋放,利好基建、地產、銀行等權重股。
王梅婷認為,當前中國仍然處於寬鬆週期,這使得未來一段時間A股市場資金面相對穩定,外資大進大出風險較小。如經濟不斷改善,則預期差會轉化為對市場支撐作用。
陳靂表示,中長期來看,中國全年“穩增長”基調依舊不變,包括從近期社融資料也可以看到,信貸投放力度明顯加大,凸顯了“穩”的決心,而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共同作用將對宏觀經濟構成基本支撐,因此對於市場的結構性調整不必過度擔憂。
陳靂建議,在當前海外風險擾動仍存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佈局具備一定“安全邊際”的行業,一是年報披露預喜率較高的有色行業;二是政策催化,同時業績存在改善預期的電力產業鏈、基建、數字經濟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