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領域兩大央企集團推進專業化整合出現實質性進展。
國資委指導中儲糧集團與中糧集團根據公益類、商業類企業不同功能定位,透過股權合作,分別組建由中儲糧集團控股的糧食倉儲業務合資公司和中糧集團控股的油脂油料加工合資公司。
上述兩家央企儲備加工領域分類改革股權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日前在北京舉行。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表示,專業化整合是2022年國資委著力推進的一項重點工作,此次中儲糧集團和中糧集團開展股權合作組建合資公司,是今年的第一例整合專案,對於“以點帶面”深化國有企業分類改革、促進專業化整合具有重要的全域性性意義。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這次重組針對的是糧油產業鏈供應鏈,雙方存在優勢互補與協同效應。這表明,今後央企重組和國有資本佈局的空間還很大,思路要放開,不必像以前那樣“合併同類項”,搞“誰吃誰”,還可以圍繞產業鏈開展專案層面的股權合作,創新各種形式的專業化重組。
分類改革、聚焦主業
公開資料顯示,中糧和中儲糧皆以糧農為主業。其中,中糧側重糧食加工、貿易,是中國最大的糧食市場化經營企業。中儲糧則是中央儲備糧管理主體,側重於糧食儲備、糧食託市收購等業務。
長期以來,中糧集團和中儲糧集團分工明確,協作緊密,業務也有所重合。比如,為配合大豆輪換及市價調控,中儲糧於2008年成立油脂加工公司,在全國佈局了六大油脂油料生產基地,業務規模在國內排名第三。這與中糧的油脂油料加工業務有所重合。而在糧食儲備方面,中糧所屬部分糧庫擁有中央儲備糧代儲資格,參與中央事權糧食管理。
中糧集團董事長呂軍表示,長期以來中糧集團和中儲糧集團通力合作,充分發揮了中糧市場化手段和中儲糧政策性手段“雙輪驅動”優勢。這次在儲備加工領域的股權合作,是兩家企業各施所長、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更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又一次創新之舉。
中儲糧董事長鄧亦武介紹,根據兩家合資公司的功能定位,糧食儲備合資公司將持續強化中央儲備糧管理,切實提高“技防技控”能力,全力落實政策性糧食收儲、監管、銷售、調運等調控任務。油脂加工合資公司在為中央儲備油脂油料輪換提供必要加工服務的同時,全力開拓市場化業務,增強企業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關於此次整合為何以股權合作形式開展,國資委改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這一方式一是有助於兩家企業進一步聚焦主業,二是改革陣痛小、推進快,可以避免出現不穩定因素。
中央事權糧食管理和油脂油料加工分別屬於政策性職能和經營性職能,根據中央有關檔案要求,中糧和中儲糧要透過改革實現這兩類職能的分離。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按照分類改革要求,中儲糧應聚焦於公益類業務,中糧集團則需聚焦於商業類業務;按照國有資本佈局結構最佳化調整的要求,各自需要聚焦於主業主責,應當從不具競爭優勢的非主業領域退出,將非主業資產向以該業務為主的企業集中。
翁傑明強調,中儲糧集團、中糧集團聚焦糧食儲備安全、服務宏觀調控、調節穩定市場目標,以此次股權合作為契機,進一步理順糧食倉儲和油脂油料加工業務的功能定位、管理邊界,隔斷風險傳導途徑,有助於兩家企業更好履行職責使命,肩負起維護國家安全、守護天下糧倉的重任。
專業化整合是2022年國資委著力推進的一項重點工作。國資委秘書長彭華崗1月19日在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表示,今年穩步推進鋼鐵等領域的重組整合,在相關領域適時研究組建新的中央企業集團。積極推動糧食儲備加工、港口碼頭等領域的專業化整合,切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翁傑明認為,此次股權合作對於“以點帶面”深化國有企業分類改革、促進專業化整合具有重要的全域性性意義,有利於推動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向主業企業集中。
“要因企施策,有針對性地明確企業戰略規劃、發展模式,打造分類改革示範標杆。要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統籌雙方資源,持續加大專業化整合力度,切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企業抗風險能力,為糧油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供可靠支撐。”翁傑明說。
劉興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透過此次專業化整合,將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產生積極效果:一是更好釐定了中儲糧和中糧集團的功能邊界,讓各自分別迴歸到公益類和商業類功能定位;二是各自分別更加聚焦於主營業務,擴大了主營業務市場份額,增強了主營業務影響力、控制力,更加有利於主營業務和企業的持續發展;三是透過兩個合資公司的設立,可以藉助股權關係,更好促進中儲糧與中糧集團在產業鏈上的合作,有助於產業鏈穩定與安全。
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國資央企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中國星網、中國電氣裝備、中國物流集團、中國稀土集團掛牌成立,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聯合重組,中國電科重組中國普天,鞍鋼重組本鋼,國家管網集團資產重組順利完成,煤炭、醫療等專業化整合深入實施,天翼雲、海工裝備創新平臺加快落地。
分析認為,2021年央企重組整合專案之多、力度之大、規模之新、效果之好,是前所未有的。有力推動了國有資本佈局結構最佳化,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促進了行業轉型升級,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發展質量。
展望2022年央企重組整合,劉興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依然會在戰略性重組與專業化整合上分別推進,還會在央企重組整合過程中,繼續根據需要適時組建新央企,並且注重抓牢抓實重組整合後的資產、文化、業務的深度融合。透過持續深化併購重組,央企的業務結構將更加合理,主營業務將更加突出,資源配置將更加高效,綜合競爭實力將更加強勁,發展質量將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