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美國人買車像買菜,中國人買車像割肉”。沒錯,相比國內,美國因為關稅等因素,汽車的售價都比較低,一個家庭幾乎可以做到人手一輛車,而豪車更是如此,在美國不到4萬美元就能買到所有品牌的豪車,包括賓士、寶馬、奧迪。再加上美國人收入高(在2021年,美國人均收入約合人民幣26萬元)。那按照咱中國人的理解美國應該是豪車遍地,但現實卻恰恰相反,美國人開的車大都是很普通的。
其實,汽車對於美國人來說,就是一種代步工具,以經濟實用為主。在J.D. Power近日公佈的美國電動車體驗研究報告中,起亞Niro EV以744分,連續兩年拿下主流電動車領域的冠軍。不得不說,對於北美汽車市場,韓國人真能“投其所好”啊。美國不是人工貴嗎,修車費錢,現代起亞就把質量做好,連續幾年在J.D. Power排名前列;美國人喜歡參考各種評測、各種獎,韓系車就儘量在這方面做好。那麼話不多說,還是讓我們繼續看看此次有哪幾款在此份榜單上“上榜”吧。
主流電動車 第一名
起亞Niro EV
得分:744
起亞Niro EV是一款小型純電動SUV。它搭載了一臺最大功率150kW的永磁同步電動機,最大扭矩為395Nm。續航方面,起亞 Niro EV採用了一塊容量為64kWh的鋰電池,WLTP綜合續航達到了455km,能耗為15.9kWh/100km。此前,起亞Niro在國內上市過燃油版本(起亞極睿),新能源版本一直過沒有任何引進的訊息。
美國在售的電動汽車並不便宜,對於許多美國人來說,低於4萬美元的起亞Niro EV就夠用了。一方面,買電動車就是為了省錢,另一方面,美國人的環保意識也在日益增長。所以,很多潛在買家可能會被起亞Niro EV的環保效能所吸引,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也會發現起亞Niro EV的用車和維護成本確實要比燃油車低上不少。
主流電動車 第二名
福特Mustang Mach-E
得分:741
從福特方面公佈的資料來看,2021年1-11月,Mustang Mach-E在美國的銷量已經達到了24791輛,佔到了福特汽車前11個月在美國市場銷量的1.43%,在美國買輛Mustang Mach-E需要等幾個月。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非常不易,連福特自己都驚訝電動野馬的產量居然超過了傳統燃油野馬。
Mustang Mach-E的暢銷並不是偶然,它完美切中了美國市場的要害,福特野馬本身的品牌力,加上SUV的高透過性和空間以及全新的電動屬性,保養和後續維護更方便,以及動力充沛。
而在國內上市的Mustang Mach-E,也給了我們一個比較厚道的售價,看起來就是直接硬剛特斯拉 Model Y,也的確,畢竟野馬曾經是我們的Dream Car之一,5.0 V8也許離我們比較遙遠,但電動野馬我們努努力還是可以實現的。
主流電動車 第三名
日產LEAF聆風
得分:708
日產LEAF聆風是比較早進入美國市場的純電動汽車之一,這款車型在全球市場累計銷量已經超過 50 萬輛,累計行駛里程超過 50 億英里。目前,2022 款日產LEAF聆風已在美國市場開售,起售價2.74萬美元,進一步降低了銷售門檻。
基礎版本的日產LEAF聆風配備了40kWh的電池,預計續航里程238km,價格高一萬美元的版本則配備62kWh的電池,續航可以達到344km。另外,車輛均配備快充技術以及240V行動式充電線,且日產也為LEAF聆風標配了ProPilot Assist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在特斯拉Model 3之前,日產LEAF聆風雖然貴為曾經的全球電動車銷量第一,但僅以目前的技術水平已經有些跟不上時代發展,尤其是與國內競爭激烈的新能源市場相比,也無外乎日產LEAF聆風在國內一直水土不服。
主流電動車 第四名
現代KONA EV
得分:692
作為現代旗下的一款純電動小型SUV,現代KONA EV在國內的車型名稱為昂希諾純電動。雖然該車在國內銷量慘淡,但是KONA EV的電氣化系統已經三次出現在沃德十佳發動機名單之中了,看來實力已經經過了考驗。品質方面有所保證。
動力方面,現代KONA EV搭載最大功率為136馬力和204馬力驅動電機,並分別配備39.2kWh和64kWh兩種容量的電池組供選擇。與此同時,國內的昂希諾純電動還擁有同級別出眾的500km工信部純電續航能力。但因為昂希諾燃油版車型在國內的遇冷,以及相對較高的指導價(17.28-19.88萬元),整車產品競爭力還是略顯薄弱。
主流電動車 第五名
大眾ID.4
得分:692
2021年,大眾帕薩特在美國正式停產,雖然此事的導火索是因為美版帕薩特銷量不佳,但是主要原因還是要給大眾的ID系列讓路,把產能分給大眾ID系列,加快大眾ID.4在美國的投放程序,並完成2021年的銷量目標。有訊息稱,大眾期望ID.4車型在美國的年銷量為2萬輛。所以,在“銷量新星”ID.4和“老驥伏櫪”帕薩特兩者之間,大眾毫不猶豫地將後者停產,以增加前者的產量。
另外,根據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公佈美版大眾ID.4的碰撞測試成績來看。ID.4在碰撞測試方面表現優異,整體獲得“Top Safety Pick+”評價。對於即將大幅進軍美國電動車市場的大眾來說,這無疑是對當地市場的一劑強心針。
大眾ID.4在國內分別以ID.4 CROZZ和ID.4 X的名稱由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進行國產。其中前者提供405km、513km、550km三種續航版本(NEDC標準),補貼後售價19.99-27.99萬元。
主流電動車 第六名
雪佛蘭Bolt
得分:687
去年,雪佛蘭Bolt這款車型可謂是“多災多難”。在大洋彼岸,因自燃風險不許停進室內車庫的雪佛蘭Bolt可謂沸沸揚揚,像個無底洞似的分批次召回。或許是迫於輿論的壓力,美國通用汽車公司20日宣佈,再一次擴大召回雪佛蘭Bolt電動汽車的範圍,包括7.3萬輛2019年至2022年款Bolt電動汽車。
不過通用汽車表示,雪佛蘭Bolt這回是被韓國LG電池坑慘了。這次車型出現的缺陷並不是通用的“鍋”,而是Bolt所使用的電池可能存在罕見的兩種製造缺陷,即電池陽極損壞以及電池隔膜發生皺褶,因此通用汽車表示,電池供應商LG應當為此支付賠償金。
據外媒報導,通用汽車坐落於密歇根州奧賴恩鎮的新能源汽車加工廠,在未來將會生產製造全新純電動皮卡車型,這也代表著將來雪弗蘭Bolt或將走向停產。
總結:
當前,美國市面上的電動車主要分成兩大陣營,特斯拉跟非特斯拉的傳統品牌們,其中後者所推出的電動車同樣也有兩種不同脈絡可以依循,其中之一為全新打造、集結品牌最新電能科技於一身的車款,諸如大眾基於MEB電動車專用平臺打造的ID.4,而另一種就是以現有車款為基礎來賦予純電動力的產品,就像現代KONA EV、起亞Niro EV。可惜美國汽車市場不對中國開放,否則以國產電動車的價格和電池技術優勢,不難在美國站住腳,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