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的確是個人物!“三國”的終結者,西晉開國皇帝的老子嘛!
不然,千百年了,又豈能留下“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的成語典故。然司馬昭之心,雖路人皆知,但終與路人無關。其實,只關乎魏帝曹髦一人之江山,故而,也只是其一人之言。況司馬昭終未行“取代魏帝”之實。至於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晉朝,統大業,那自是司馬昭身後之事了。哈哈!這鍋司馬昭人家可不背。又至於司馬炎“追尊昭為文帝,廟號太祖”之舉,那更是人家開國皇帝的孝行,司馬昭更管不了那麼多了,躺享唄!
同樣,嵇康也是個人物!
當然了,與司馬昭不是一路的,反倒貌似拆司馬昭臺的。這不瞎扯淡麼!司馬昭的臺是你能拆的嗎?
其實,嵇康同“司馬昭之心”一樣,也並不是一個拆臺的主!僅僅一個“竹林七賢”的主罷了!況嵇康堅拒出仕,與你司馬昭何干?
但“不是一路的”終是事實,畢竟你嵇康頂著“曹家女婿、魏國附馬”的名頭,而曹家與人家司馬家那可是真正的“水火不容”啊!當然了,關於這一點干係,人家司馬昭也許壓根就沒放在心上,畢竟大家都是那個“風度時代”的人物!
可壞就又壞在那個“風度”的時代上了!
嵇康可是那個“風度時代”的第一等“男神”啊!帥形貌,善玄學,好古琴,愛打鐵,頭頂著“竹林七賢”的光芒,不紅才怪了!
可骨子裡,嵇康就鄙夷司馬家所為,並借《與山巨源絕交書》明志抒懷,更放言“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
這就是魏晉名士的毛病,屢屢挑戰當權者的底線,讓人家不爽。但司馬昭何許人也?心裡有譜,對名士本也退讓幾分,況嵇康這等名士中的旗幟性人物。但名士相輕最終害了嵇康。
誰?
鍾會!潁川世家大族,身份更高,也是與嵇康一等一計程車林俊杰,也曾仰慕嵇康,但嵇康就是看不上鍾會,不僅不帶人家“玩”,更屢屢不給人家面子。
可人家還有一個角色,那就是司馬昭身邊的“紅人”。這不,關鍵時刻人家稍微給你使點絆子,就讓司馬昭殺心漸起。
但壓實司馬昭殺心的最後一根稻草其實是洛陽三千名太學生為嵇康請願之舉。唉!這不添亂嗎?想造反嗎?!
嵇康不死!誰死?
臨刑之際,嵇康坦然撫琴一首《廣陵散》,悠然而去,只留下司馬昭在風中凌亂。嗨!人家嵇康壓根就視你為無物,這更使司馬昭後悔不已,何必與這當世“網紅男神”較勁,這不沒事找事麼,留下這千古的罵名!
哈哈!為時已晚。
司馬昭會不會是悔死的?真還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