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最後加入中國籍的外來村,曾為藏民奴隸四處流浪,如今終於迴歸

大家好我是老牛!古往今來戰爭都給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貧苦百姓們帶來了難以言喻的傷痛,在一次又一次的戰爭當中,人們不得不過上遠離家鄉、流離失所的生活。咱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達曼人,就是一個因為戰爭而背井離鄉來到中國的尼泊爾部落。今天我們來聊聊最後一個加入中國籍的部落——達曼人部落。

最後加入中國籍的外來村,曾為藏民奴隸四處流浪,如今終於迴歸

不一樣的民族

達曼人的人口數量並不多,差不多隻有200人左右,他們全部生活在我國的西藏日喀則吉隆鎮這樣一箇中國和尼泊爾交接的小鎮上過著悠然自得的小日子。現在達曼人主要靠雙邊的邊境貿易來維持生活,在古代的時候卻不是這樣,從他們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一二,達曼二字在藏語中是騎兵的意思,能用這兩個字來命名,也證明當地人的祖先應該與軍事也脫離不了關係。老牛翻了翻相關的歷史資料之後發現,好像還真的就跟大家猜測的一樣,他們其實就是當年尼泊爾廓爾喀騎兵的後代,現如今他們身上還有很多尼泊爾人的明顯特徵。

最後加入中國籍的外來村,曾為藏民奴隸四處流浪,如今終於迴歸

你比如說他們雖然看上去與咱們國家當地的藏族人相差無幾,面板黝黑,穿藏族人的衣服,說藏語,但是他們自認為他們其實是白人。這些人之間還流傳著一個這樣的故事,說是200多年以前他們的先人其實是生活在尼泊爾境內的,但是為了改善生活條件,讓整個部落的人更好的生息繁衍,於是就不斷的向中國的西藏地區遷徙,後來就找到了日喀則這個地方,人們一看環境不錯,生活條件也很好,於是就準備在這裡定居下來,後來經過200多年的生息繁衍,形成了現在的達曼人。

最後加入中國籍的外來村,曾為藏民奴隸四處流浪,如今終於迴歸

尋根溯源

對於達曼人到底是如何來到中國境內的,老牛在眾多的資料當中還真的就給您找到了,或許跟咱們前面說到的達曼人自己的介紹多少有那麼點出入。關於達曼人的記載,最早其實可以追溯到清朝時期,大概是乾隆統治時期,當時尼泊爾有一個部落叫做廓爾喀,他們生活在尼泊爾境內,當時一看他們的生活條件與咱們這邊西藏人的生活相差的不是一星半點,而且西藏地區的寺廟香火鼎盛,一看就是很有錢的樣子,於是冒出來一個想法,那就是進入西藏搶寺廟。咱們國家的西藏大家都知道,邊境線很長,而且有的地方環境十分惡劣,政府又不能每個角落都安插上崗哨,所以就給廓爾喀人留下了可乘之機。

最後加入中國籍的外來村,曾為藏民奴隸四處流浪,如今終於迴歸

他們派遣了一隊騎兵,抄了近道,找了小路,一路就摸到了我國西藏境內,當時的廓爾喀人的戰鬥力那也是相當的強悍的,一路燒殺搶掠,積累了不少的財富。得到了財富之後他們也沒戀戰,然後就又撤回了尼泊爾。但是到了1780年時候,西藏的班禪圓寂了,當時的西藏統治者就顯現出了異心,最後居然投奔了廓爾喀部,那當時的清政府那也不能坐以待斃不是,於是就開始收拾這支投降的隊伍。而廓爾喀人正捉摸著去哪搞點錢財過日子呢,正好瞌睡遇上了枕頭,於是兩邊就打起來了,廓爾喀人長期就在這一帶活動,強悍異常,清軍一看好像沒什麼勝算,於是就賠償了點銀兩然後廓爾喀人退出了西藏。

最後加入中國籍的外來村,曾為藏民奴隸四處流浪,如今終於迴歸

但是您猜怎麼著,雖然清政府答應了給錢,但是到了該給的時候,卻一點的動靜都沒有,於是兩邊又打起來了,乾隆一怒之下,直接召集了數萬精兵下了死命令,必須要打到廓爾喀部落求饒。這一招還真管用,本來是領土保衛戰,最後清軍勢如破竹,一直打到了廓爾喀人的老巢。在打鬥的過程中,有一支小股部隊在藏區迷失了方向,當時尼泊爾的廓爾喀人正在跟清軍打得不可開交,真是應了那句話,出來時候好好的,萬萬沒想到回不去了。

最後加入中國籍的外來村,曾為藏民奴隸四處流浪,如今終於迴歸

回不去也沒招,也得活著你說不是,於是他們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暫時生活在西藏地區,沒吃的就打獵,採野果子,沒房子,就自己建造。時間一長,他們也不想回尼泊爾了,而是希望在中國得到一個認可。但是歷史好像不怎麼能隨他們的意願,長久以來他們都得不到認可。為了得到認可,這個部落的人還經歷了很多遠比想象中要難很多的事。那麼後來都發生了什麼呢?

最後加入中國籍的外來村,曾為藏民奴隸四處流浪,如今終於迴歸

流離失所

這支迷路的廓爾喀人說起來也著實有點境遇悽慘,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叢林中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雖然自己的故鄉廓爾喀已經恢復了往日的寧靜,但是當時的統治者並不接受他們,這邊不接受,那就看看清政府這邊吧,清政府這邊因為當時廓爾喀人民風強悍,所以也不怎麼想要接受他們,但是政府畢竟是政府,也僅限於不怎麼想要接受,並沒有像廓爾喀統治者做的那麼絕,驅逐他們,而是放任他們自生自滅。態度很明確,你要是夠頑強,能生存下來,那麼好,你就在這生存,茫茫雪山之間活成啥樣就算啥樣。

最後加入中國籍的外來村,曾為藏民奴隸四處流浪,如今終於迴歸

但是當地的藏民可就不這麼想了,他們其實是不太喜歡這些廓爾喀人的,因為畢竟遭受過他們的襲擊,有的人因為他們家破人亡,這給誰,誰能忍受得了,於是藏民們就開始排擠他們,一開始也有戰爭,由於這個民族的人較少,所以只能東躲西藏,不斷的遷移,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地人不怎麼願意與這些人通婚,這些人的數量也開始越來越少,眼看著就要在藏區消失了。藏區人民發現,其實這些廓爾喀人並沒有像想象中的那麼討厭,相反他們的打鐵、木匠活、狩獵或者手工什麼的做得還很好,技術上跟咱們的藏區人民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後加入中國籍的外來村,曾為藏民奴隸四處流浪,如今終於迴歸

迎來曙光

在藏區人民思想轉變之後,這個部落的生活多少有了那麼點改變,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他們還是沒有中國的國籍,最開始的時候生活在茫茫大山當中,可能有國籍和沒有國籍對他們來說影響和意義也都不大,但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沒有國籍成了一個大問題,壞處也越來越突出。比如說在舊社會的時候,他們的社會地位非常低,只能做當地藏民的奴隸,幹著最髒最累的農活,吃著最差的飯菜,而且不敢有半句怨言。甚至有的達曼人都不允許進入到當地的藏民家中,更別說通婚一說了,誰也不願意跟這個部落的人聯姻。

最後加入中國籍的外來村,曾為藏民奴隸四處流浪,如今終於迴歸

到了藏區民主改革之後,這些人的社會地位可能會高一些,但是也還是比較差的,還是從事著最原始的生活方式,還是以給當地的藏民打工為生。一直到新中國建立之後,他們的生活才真正的開始有所改善。新中國成立之後,實行民主平等的政策,這對於達曼人來說是一個新局面,而我國政府對於一直想要加入中國國籍的達曼人也是非常歡迎的。最後終於在2003年的時候,國務院批准達曼人加入中國國籍,而且將他們劃分為了藏族的一部分,一切的待遇跟咱們國家的藏民一樣。在經歷了200多年的無人認可之後,達曼人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歸屬,從此他們也迎來了自己的新生活。

最後加入中國籍的外來村,曾為藏民奴隸四處流浪,如今終於迴歸

為了安置這200多人,政府還特意為他們建設了村落,整個村落國家投入了上百萬資金,並且以達曼命名。除此之外還為他們分配了土地、牲畜、勞動工具以及日用品等等,為了從本質上改變達曼人的生活狀態,還政府還特意在當地建設了學校,專門讓他們接受同等的教育,總之吧,在政府的支援下,達曼人的生活簡直就是翻天覆地的。現如今達曼人已經成為了藏族的一部分,雖然他們從某些外貌特徵上來看確實有點跟當地的藏民不太一樣,但是他們也確實是中國人。對於一個民族來說200多年的歷史確實不算太短,但是不管怎麼說,結局是好的,老牛相信,達曼人今後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最後加入中國籍的外來村,曾為藏民奴隸四處流浪,如今終於迴歸

好了,文章接近尾聲了,你們認為達曼人為什麼一直都想加入中國國籍呢?歡迎給老牛留言,喜歡的朋友,一定要點贊加關注哦。

分類: 旅遊
時間: 2021-11-28

相關文章

山東一“古村落”走紅,稱為“小烏鎮”,古色古香,值得一遊

山東一“古村落”走紅,稱為“小烏鎮”,古色古香,值得一遊
文/溫暖[原創文章,歡迎個人使用者轉載分享!] 時間很快,馬上迎來了中秋節,和國慶節,一些人安排了外出旅遊,也有一些人選擇在家,休息的時候,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是一件不錯的事情,國內的旅遊景點比較多, ...

琅山西式古城堡——國材樓

琅山西式古城堡——國材樓
鄉村是糧食供應的基地,也是生態保護的屏障,更是精神文化的家園.振興鄉村,減少城鄉差別,拉動內需,保障雙迴圈的有序進行.振興鄉村,就要完善基礎設施,豐富文化生活,改善人居環境,發展鄉村產業,提升鄉風文明 ...

西安秦嶺山村,四面環山、美如世外桃源,唐太宗李世民在這裡病逝

西安秦嶺山村,四面環山、美如世外桃源,唐太宗李世民在這裡病逝
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在西安秦嶺海拔1200米的山間,有一座小山村.它四面環山,美得遺世而獨立.如果不是親自到訪,你很難想象在層巒疊嶂的秦嶺群峰中,還有這麼一個寬闊.平坦的山 ...

京西寶藏古剎,可覽奇松,可賞古塔,還可秘境徒步(四)

京西寶藏古剎,可覽奇松,可賞古塔,還可秘境徒步(四)
從寺院出來,對面有一朱漆大門,大門裡邊小山上就是外塔院,存有十三座僧人墓塔.無奈鎖頭君把門,不得進入,看來戒臺寺的探秘要就此結束了嗎? 遠未結束.大懶貓尋得一處秘境,可徒步登高,途中還有一片塔林可供攬 ...

基諾山中出好茶

基諾山中出好茶
光明日報記者任維東 在雲南西雙版納,有一座被原始林海所覆蓋的大山--基諾山.古人稱其為"攸樂山",並把它列為雲南六大普洱茶山之首. 為了探尋這裡出產好茶的秘密,記者已五進基諾山.至 ...

傳奇老瀛山 丹霞恐龍情

傳奇老瀛山 丹霞恐龍情
老瀛山位於重慶市綦江區東部,距城區15公里,面積約50平方千米,最高峰馬腦山,海拔1384米.老瀛山峻峭挺拔,垂直高差超過1000米,常年雲霧繚繞,氣象萬千,"山盤四十八面險,雲暗三百六旬秋 ...

路平讀《忠誠與反叛》︱“最具丸山真男特色的著作”

路平讀《忠誠與反叛》︱“最具丸山真男特色的著作”
東京大學日本史學研究室 路平 <忠誠與反叛:日本轉型期的精神史狀況>,[日]丸山真男著,路平譯,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年8月即出 丸山真男(1914年3月22日-1996年8月15日) & ...

中秋國慶去哪兒玩?重慶推出十條精品線路邀你來

中秋國慶去哪兒玩?重慶推出十條精品線路邀你來
來源:上游新聞-重慶晨報 9月17日,重慶主城都市區十大精品旅遊線路釋出會暨第六屆中華僚人文化節開幕式在綦江舉行,現場釋出十條精品旅遊線路,助來渝遊客度過難忘重慶之旅,"山水之城·美麗之地& ...

堯帝陵在哪裡?

堯帝陵在哪裡?
據傳,菏澤是伏羲之桑梓,堯舜之故里:先為商湯之京畿,繼屬曹國之疆土.<呂氏春秋>載:"堯葬谷林".關於堯陵,自古就有"堯王虛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 ...

他們是國寶守護神

他們是國寶守護神
◆晉王獻之<中秋帖>捲紙本草書(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南遷文物聚集於太和門前廣場 ◆ 南遷文物聚集於太和門前廣場 ◆馬衡 ◆徐森玉 ◆王珣<伯遠帖> ◆馬衡書法 今年是著名 ...

老道士在純陽觀上夜觀天象,掐指一算

老道士在純陽觀上夜觀天象,掐指一算
漱珠崗這地方很早就出了名,可以上溯至東漢時代--相傳這裡是楊孚的故居. 楊孚是一位有成就的博物學者和文學家.大約在章帝年間(76-88),他寫成了廣州歷史上第一部物產專著<南裔異物志>,這 ...

喝茶是個燒錢的愛好——12類茶器大盤點

喝茶是個燒錢的愛好——12類茶器大盤點
喝茶的享受,一半在茶,一半在器.我國是茶文化的大國,有數千年喝茶的歷史.茶道藝術的博大精深,也體現為喝茶器具的豐富,除了大家常見的紫砂壺,還有哪些材質的器具呢?且讓我們來盤點一番,有機會不妨多嘗試幾種 ...

原創沃土|披風伏波嶺
唐人劉禹錫吟哦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固執地以為指的便是湖南株洲淥口伏波嶺. 微雨的清晨,淥江像一個"濃睡不消殘酒"的女子,慵懶躺臥在暮春溼漉漉的天宇下,被 ...

「走遍中國」河南·確山

「走遍中國」河南·確山
確山縣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南部,是駐馬店市下轄的一個縣.確山縣地處淮河北岸,西依桐柏.伏牛兩山餘脈,東眺黃淮平原,歷史上被譽為"中原之腹地,豫鄂之咽喉".2020年2月26日, ...

晉南特色蜂窩堡你見過嗎?一個村子就是一座要塞,至今還有人居住

晉南特色蜂窩堡你見過嗎?一個村子就是一座要塞,至今還有人居住
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說起歷史底蘊那一定是這兩個省份格外的突出,也因為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兩個各省份也備受遊客的青睞. 為什麼說地上文物看山西呢?其實很好理解,山西的文化大多體現在 ...

一個山西人的感想
善良.敦厚.樸實的山西人,一邊抗洪自救,任勞任怨克服困難,怕給別人添麻煩:一邊以全國倒數的GDP,為全國保供電任務做貢獻. 作為山西籍人,不想抱怨什麼,只是想讓大家多瞭解下山西. 論起旅遊,五千年文明 ...

山西洪洞大槐樹尋根與北京明代移民

山西洪洞大槐樹尋根與北京明代移民
國慶七天長假已過,可能很多人又去了山西洪洞尋根祭祖.民諺有"若問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洪洞大槐樹祭祖尋根活動影響面越來越大,漢族後裔不到洪洞祭祖似乎成為了不孝子孫.隨著一屆 ...

遊在洪雅 這些美麗景點值得一去

遊在洪雅 這些美麗景點值得一去
邦平 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洪雅縣文廣旅局提供 洪雅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位於成都.樂山.雅安三角地帶,總人口35萬.全縣森林面積210萬畝,年均氣溫16.9℃,被譽為"綠海明珠"&q ...

澎湃新聞:尋根·長城|永登——苦水(上)三九鹹河冰似玉,尋根殘邊祭蒼茫

澎湃新聞:尋根·長城|永登——苦水(上)三九鹹河冰似玉,尋根殘邊祭蒼茫
考察長城現狀 梳理長城文化 挖掘長城藝術 保護長城遺產 跟隨我們的腳步 感受不一樣的長城之旅 張明弘-尋根·長城 訪古探幽,萬里山河. 勞其筋骨,披星戴月. 嚴寒酷暑,餐風飲雪. 鍛鍊意志,健康體魄. ...

毛主席曾有三大志願,但最終皆未能實現,這究竟是為何?

毛主席曾有三大志願,但最終皆未能實現,這究竟是為何?
1961年8月,毛主席在廬山參與中央工作會議,一天晚上,他與貼身警衛張仙朋閒聊,感慨道:"我平生有三大志願:一是想要下放.去搞上一年的工業,搞上一年的農業,再搞上半年的商業,這樣就能使我多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