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西南方的泰國、寮國、緬甸三國交界處,有一塊三角形地帶,就是我們熟知的金三角地區,因泰國政府在三國交界點樹立了一座刻有“金三角”字樣的牌坊而得名。
金三角地區土地肥沃,氣候溼熱溫潤,英國殖民者入侵緬甸時,把大量罌粟種子也帶入金三角地區。很快,金三角就成了世界上三大毒品產地之一。
《金三角風雲》一書,以坤沙販毒集團的興衰為主線,給我們講述了金三角三大毒梟的歷史往事,情節引人入勝,人物性格鮮明,懸念迭出不窮。
金三角地區由於位於三國交界處,偏僻閉塞,山高皇帝遠,以致毒販叢生。而泰、老、緬三國互相猜忌,無法合力圍剿金三角地區的毒販勢力,以致該地區事實上成了三不管之地,各種毒販勢力在這裡激烈競爭、互相火拼,好不熱鬧。
在這些林林總總的毒販集團中,有三股勢力最大的毒販,對金三角的毒販格局形成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國民黨殘軍
1950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摧枯拉朽般的攻擊下,國民黨的兩支殘餘部隊,國民革命軍第8軍237師709團,和第26軍93師278團,離開雲南逃入緬甸,並與殘餘在當地的200多名中國遠征軍士兵匯合,成立了“中華民國復興部隊”,由709團團長李國輝擔任總指揮。
這支國民黨殘軍,共計1500餘人,在緬甸東部大其力的一個叫小孟棒的村寨駐紮了下來。由於國民黨遠征軍曾在這裡抗擊過日寇,所以當地人對這支部隊抱有很大的好感,很多國軍士兵和當地姑娘結婚,軍民相處如魚水之歡。
為了籌集軍餉,這支部隊還為附近大大小小的毒販護送毒品,並從中賺取佣金。後來又開始插手毒品的收購和貿易,在當地人的支援下迅速做大做強,成為一支擁有3000多人,武器裝備精良的武裝販毒集團,也是金三角地區第一支實力如此強大的武裝販毒集團。
緬甸政府原本以為殘軍只是過境緬甸,很快就會轉往臺灣,誰知這支部隊竟然賴著不走。緬甸政府隨後下了通碟,要求殘軍十日內撤出緬甸,結果遭到拒絕。
十日後,緬甸集結兩萬多人,從新加坡借來六架飛機,在坦克和大炮等優勢火力的掩護下,對復興軍駐地發起猛攻,結果遭到復興部隊的迎頭痛擊,不但大其力被複興部隊佔領,連空軍司令的座機都被擊落。
國民黨殘軍以三千人擊退緬甸政府軍兩萬人的訊息迅速傳到臺灣,蔣介石又驚又喜,忙令原第26軍93師師長李彌到緬甸,整合這支部隊,準備反攻大陸。
李彌到緬甸後,一面解除了李國輝的兵權,將其送往臺灣,同時將復興部隊改為國民革命軍第26軍。在李彌的苦心經營下,這支殘軍迅速發展壯大,鼎盛時達到35000人,控制的地區一度比中國臺灣省的面積還要大好幾倍,威震一方。
當時恰值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李彌率領這支部隊乘機反攻大陸,經過中緬邊境進入雲南。一開始由於我軍沒有防備,被接連攻佔了四座縣城,但很快第二野戰軍緊急調集三個師展開反攻。在我軍強大的實力面前,國民黨殘軍很快就損兵折將,不得不退回緬甸境內。
這時緬甸政府軍乘機再度進剿殘軍,這次緬軍出動了最為精銳的8000名克欽兵,還有一股5000人的印度僱傭軍,向殘軍發動了猛烈進攻。經過一場惡戰,殘軍終於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重創了印緬聯軍,從此徹底在緬甸站穩了腳跟。萬般無奈之下,緬甸政府只得向聯合國告狀。
1953年,迫於國際壓力,蔣介石下令將殘軍兩萬軍人撤往臺灣,但暗中留下了5000餘精銳悄悄潛伏下來,並派第8軍副軍長柳元麟擔任總指揮。
柳元麟,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學生,別名天風,籍貫浙江慈溪,號稱“游擊戰專家”。
1961年春,緬甸發現殘軍又死灰復燃,依然是境內的一支強大的販毒武裝,於是集結了9個營約一萬人的兵力,發動了圍剿殘軍的“湄公河戰役”,沿湄公河以西,由西南向東北推進。柳元麟號稱“游擊戰專家”,採取“引蛇出洞,誘敵深入”的策略,先佯裝節節敗退來迷惑緬軍,將緬軍誘入王南昆狹窄低窪地帶,然後分割包圍,各個擊破。
緬甸情急之下,被迫向中國政府求援。中國人民解放軍應緬甸之請,立即過境清剿,將這支殘軍打得落花流水,活捉一名師長,擊斃一名師長,還協助緬軍解放了3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口氣將殘軍趕過了湄公河。
柳元麟率殘軍度過湄公河後,在寮國境內的南塔避難,然後在美國的協助下,撤往臺灣。但和上一次一樣,殘軍依然沒有撤乾淨,還是有一部分人因為種種原因留了下來,這部分人主要分為三股力量。
最大的一股有一千多人,聲稱接到蔣介石的密令,在段希文和李文換的帶領下,潛伏在泰國北部的清邁省美斯樂地區,後被稱為泰北孤軍。後來因協助泰國政府軍平叛有功,受到泰國國王的親自嘉獎,並被收編為泰國防暴自衛隊,最終於1993年被解除武裝。
另有一百多名骨幹力量,在國民黨軍官張蘇泉的帶領下,投入緬甸毒梟坤沙的麾下,最終不但輔佐坤沙成為金三角一帶最具實力的武裝販毒集團,還幫助其在金三角建立撣國。
最後一股有800人,被迫留在寮國,被寮國政府軍收編,從此遠離了販毒業務。
鴉片將軍羅星漢
羅星漢原是果敢末代土司楊振材的下屬。楊振材曾任緬甸上議院議員、撣邦財政部長等職,並於1950年秋,代表緬甸聯邦出席了在美國紐約召開的第六屆聯合國代表大會。
果敢末代土司楊振材,1963年被捕,1964年出獄,於1971年病逝
1953年,蔣介石迫於國際壓力,被迫將滯留緬甸境內的國民黨殘軍撤往臺灣。隨後楊振材奉聯邦政府密令,乘機將殘軍的殘餘勢力逐出果敢地區。
1959年,楊振材在緬甸奈溫的施壓下,選擇退休。作為交換,由楊振材的妹妹楊金秀出任五區聯防隊的總督導。楊金秀雖為一女流,卻英勇善戰,尤善雙槍,人稱楊二小姐。書上說,楊金秀嫁給羅星漢為妻,但事實上楊金秀要比羅星漢大十多歲,其丈夫是一位姓杜的土司。
楊金秀,1969年出獄後就一直過著平靜的生活,於2017年病逝
1963年,楊金秀開會時,被聯邦政府誘捕,同時已經退休的楊振材也因被株連而入獄。隨後,聯邦政府收買了楊氏武裝的骨幹羅星漢,委任他為果敢自衛隊隊長,讓他返回果敢“鎮壓叛亂”。
羅星漢(1934年一2013年7月6日),前東南亞大毒梟,曾被美國政府稱為“海洛因教父”。
羅星漢返回後,乘機瓦解收編了整個楊家武裝,因功出任果敢縣政府主席。
羅星漢做大做強後,以臘戌為中心,每年指揮2次200噸鴉片的倒賣,獲利頗豐,被稱為“鴉片將軍”。
1973年,緬甸政府要求羅星漢解除武裝,遭拒後舉兵進剿,羅星漢逃亡泰國避難,在泰國永珍酒店被抓,然後被引渡回緬甸,1980年逢大赦獲釋,於2013年病逝。
緬甸撣邦土司後代坤沙武裝販毒集團。
坤沙,出生於緬甸撣邦萊莫山弄掌大寨,自幼為了躲避盛行的部族仇殺,而流亡在外。1949年,從泰國潛入金三角,並娶了當地一位首領的女兒為妻,並很快成為岳父的左臂右膀。
坤沙(Khun Sa,1933年2月17日一2007年10月26日)
國民黨殘軍進入緬甸後,為了籌措軍餉不得不走上販毒的道路,並開始兼併其他販毒武裝。坤沙乘機殺死了自己的岳父,投靠了國民黨殘軍。在殘軍的扶持下,坤沙的實力迅速壯大。
1961年殘軍撤離時,有一百多人的殘軍在國民黨軍官張蘇泉的帶領下,投奔到坤沙的麾下。坤沙非常高興,任命張蘇泉為參謀長,隨後帶領隊伍返回萊莫山,並繼承了萊莫土司的職位。
1962年,坤沙在張蘇泉的建議下,接受了緬甸政府的招安,並將自己的部隊改編為“弄亮地區民眾自衛隊”,借政府的名義乘機剿滅其他販毒武裝,勢力越來越強大,與另一支販毒武裝羅星漢形成雙雄並立的局面。
1967年,坤沙與羅星漢之間終於爆發了一場激戰,最終坤沙獲勝並掌握了金三角地區70%的毒品生產,和大部分毒品販運業務,由此成為金三角最大的武裝販毒集團。
坤沙集團勢力的發展壯大,很快就引起了緬甸政府的警惕。1969年,政府派人以開會為藉口,將坤沙誘捕並判處死刑,但考慮到其麾下實力強大的武裝力量,決定先剿滅這些部隊,再處死坤沙。
坤沙被捕後,為了躲避緬甸政府軍的圍剿,其舊部在張蘇泉的率領下,及時轉移到了泰國北部靠近邊境的賀猛地區。並於1973年派人在撣邦首府東枝綁架了兩名蘇聯醫生,以此要挾緬甸政府放人。
1974年,緬甸政府為了換回人質,被迫釋放了坤沙,但卻把坤沙軟禁在仰光。兩年後,在張蘇泉的秘密安排下,坤沙終於成功逃出,並回到了自己的武裝部隊中。一到部隊,坤沙才發現,自己已被張蘇泉塑造成為撣邦民族獨立事業而奮鬥的大英雄,成了撣族人的精神領袖,而自己的這支武裝部隊也被張蘇泉改編成了為撣邦獨立建國而戰的“撣邦聯合軍”。
1982年,由於坤沙勢力過於龐大,引起了泰國政府的警惕。在泰國政府的武力逼迫下,坤沙軍主力被迫重新進入緬甸撣邦山地,在多依朗村寨建立了自己的新基地,並在為撣族謀獨立大旗的掩護下,很快就成為控制著整個金三角地區毒品貿易80%的大毒梟。
1985年3月,坤沙與撣邦一支由莫亨率領的反政府武裝——“禪族革命委員會革命軍”聯合,正式成立了“撣邦軍”。並組建了“撣邦革命政府”,推舉莫亨為主席,坤沙則自任“禪邦軍總司令”,掌握軍權。
1993年12月,坤沙公開宣佈成立撣邦共和國,自任總統。因為坤沙外祖父是華人後裔,其父親更是從中國到緬甸的富商張秉堯,因此坤沙還有一箇中文名字叫張奇夫。所以坤沙一直對漢文化最為推崇,比如建國後把中文列為第一語言。
撣國漢化的現象引起了撣族保守長老的強烈不滿,這些長老聯合發動了“純潔撣邦運動”,以致部隊出現分裂,近6000名撣邦軍士兵脫離坤沙集團,“撣邦共和國”總理也隨之出走。經歷了這一打擊,撣國元氣大傷。
1996年1月5日,大勢已去的坤沙率領自己的武裝向政府投降,此後與4個老婆居住在首都仰光由軍隊保護的豪宅裡,直到2007年去世。
在金三角這片神秘而又廣闊的土地上,各個毒販集團你方唱罷我登場,先上場的是國民黨殘軍,接下來就是楊振材兄妹、羅星漢、坤沙、彭家聲等。因為本書沒有提到彭家聲,及其後面的武裝販毒集團,因此本文都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