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時候,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切都處於百廢待興,欣欣向榮的局面。這時候山東省委接到了中央方面的急電,內容居然是要求山東省委緊急尋找一位代號為OX的紅色特工。
然而在這封電報當中關於這個“代號OX”僅有兩條線索,此人大名叫做牛寶正,籍貫是山東無棣。然而山東省幅員遼闊,僅僅與“牛寶正”重名的人就數以萬計,這可把山東省委的工作人員難壞了。
好在辦法總比困難多,山東省立即篩選全省現存的所有戶籍檔案,接著成立相關的調查小組,挨家挨戶上門排查。接著在報紙上刊登訊息,號召大眾一起加入“尋找牛寶正”的行動當中。這場尋找代號OX的行動持續了數月。
那麼牛寶正究竟是誰?又有怎樣的貢獻?為何山東省委耗費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也要找到他?故事要從牛寶正的經歷開始說起。
棄暗投明,走向正道
牛寶正於1886年出生在山東省無錫縣的一個貧苦農家,他父親本著望子成龍的思想將他送進了私塾讀了半年書,因此些許認得幾個字。
後來家中連年歉收,官府的苛捐雜稅卻日漸嚴重。於是牛寶正只得含淚輟學,跟隨父親一同在田地當中勞作。
直到1912年,清王朝覆滅,亂世之下群雄爭霸,軍閥割據更是讓百姓苦不堪言。因為在戰亂當中牛寶正也失去了賴以為生的田地,再加上他又沒有一技之長,於是不得已之下他只得跟隨同鄉人一同外出打工。
命運時常眷顧有準備的人,在牛寶正苦心尋找之下,終於發現縣政府的警察局正在招收騎兵。因為牛寶正身形健壯,幹事利落,於是便被成功錄取。
後來因為連年戰亂,當時山東政府收不上稅,牛寶正的工資也時常被剋扣。牛寶正只得四處託關係找工作,免得自己將來下崗後生活難以為繼。
所幸牛寶正有位同鄉在北平工作,他告訴牛寶正在北平的草嵐子監獄正在招聘監獄看守人員。於是牛寶正就正式從縣政府警察局離職,千里迢迢來到了北平。
因為牛寶正之前有在警察局做騎兵的經歷,所以他對工作內容十分熟悉,上手也很快。於是很快便被草嵐子監獄的監獄長錄取。
但是牛寶正當時已經四十多歲了,在監獄所當中算是“年老體弱”的人員,於是他在進入監獄之後只能從最低一級的看守員開始做起。
這時候命運的齒輪開始咬合,轉折就此發生。
因為牛寶正性格溫和,對待“政治犯”不僅不會橫眉冷對,甚至有時候會多加照顧。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為他之後的棄暗投明埋下了一顆種子。
在1930年的時候,中共中央北方局軍委書記殷鑑以及省委委員安子文和劉瀾濤、楊獻珍等人因叛徒出賣而被押送至草嵐子監獄秘密關押。
然而在監獄當中,這些人心中的革命火焰反而越燒越旺,為了防止思想鬆懈,他們成立了獄中黨校,並且制定了相關革命思想的學習計劃。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做這樣的舉動,無疑是十分危險的。
所幸牛寶正性情溫和,見到這樣的舉動常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讓這些共產黨員對牛寶正一下子多了幾分好感,他們正在猶豫要不要將牛寶正發展為共產黨的內應。
這時候牛寶正找上了他們,原來牛寶正母親生病了,他想著給家中寫一封信。但是無奈僅僅讀了半年私塾,只是認得幾個字,並不能寫信。
牛寶正想著在監獄當中關押的這些人都是“讀書人”,肯定願意幫他這個忙。於是他找到楊獻珍說:“我看你書生氣這麼濃,一定是個讀書人吧!俺娘病了,你幫我寫一封信寄到家裡好嗎?”說著就紅了眼眶。
楊獻珍見到這般情形,心中頓時有幾分瞭然。在閒聊當中,牛寶正更是主動將自己的經歷和家中情況和盤托出。
楊獻珍認為牛寶正出生貧寒、性格溫和,只不過為了討生活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這與其他的看守人員不同,十分適合成為共產黨的內應。
於是楊獻珍就主動幫忙牛寶正寫信,並且讓牛寶正幫忙買些資料送到監獄內,再聲稱要報答牛寶正,給牛寶正一些小費。就這樣,一來二去牛寶正與這些人也培養起了深厚的情誼。
後來楊獻珍等人主辦《紅十月》革命報刊,這個舉動引起了國民黨人的注意。楊獻珍等人也遭遇到了十分嚴重的拷打,但是這些人卻咬緊牙關,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
這讓牛寶正感到十分動容,於是牛寶正私底下跟監獄中的共產黨員的接觸越來越多。在地下黨組織來探監的時候,牛寶正甚至會主動幫忙放風。
一來二去,牛寶正正式成為了共產黨這邊的“自己人”,代號“OX”。
生死一刻,牛寶正拼命營救中國共產黨
在1935年的時候,特務分子制定了一個“反省計劃”。意為讓這些共產黨員登報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這對共產黨員是莫大的侮辱。於是楊獻珍、薄一波、安子文等人斷然拒絕,還將這些特務罵了個狗血淋頭。
於是特務分子惱羞成怒,決定將這些人暗中處決。當時牛寶正得知了這個訊息,冒死將這個訊息傳到了北平臨時黨支部。
於是臨時黨支部立刻制定措施,薄一波等人也轉換策略。最終他們將行刑時間拖到了《何梅協定》的簽訂。因為當時負責行刑的憲兵南撤,楊獻珍等人因此倖免於難。
很快時間來到了1936年,這年因為國民黨的圍剿,革命前線人手嚴重不足。於是劉少奇向中央組織申請,希望能夠將草嵐子監獄的這些同志悉數救出。
當時毛主席考慮良久,決定讓關押在草嵐子監獄內的這些黨員登報宣佈與黨組織脫離關係,藉機出獄。畢竟是非常時期,這也實屬於無奈之舉。
而牛寶正為了保證這些同志的安全,他拿著小紙條來回給監獄內外的黨員傳遞訊息。也正是因為牛寶正的幫忙,楊獻珍等人才得以陸陸續續出獄。可以說,牛寶正是這些黨員的救命恩人。
在這些共產黨員全部出獄之後,牛寶正卻遭到了舉報。國民黨的一個內線舉報牛寶正與共產黨來往甚密,是共產黨的“線人”。
當時國民黨並沒有相關證據,但是本著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原則,牛寶正還是被抓捕了起來,遭到了十分嚴厲的審訊和拷打。
牛寶正在與楊獻珍接觸的時候,瞭解了大量的革命思想。他是個粗人,不懂什麼“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他只知道,當叛徒,就是不對!於是在審訊期間,他咬緊了牙關一句不吭。
這個舉動激怒了國民黨反動派,於是牛寶正被判處死刑,擇日執行。
牛寶正要被處死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地下黨組織那邊,於是大家立馬裡應外合開展營救。終於在行刑前將牛寶正救出。
1937年,北平淪陷。牛寶正帶著母親四處輾轉,很快與地下黨組織失去了聯絡。
新中國成立後,楊獻珍等人尋找“恩人”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楊獻珍回憶起當年營救他們出獄的牛寶正內心不由得感慨萬千。他找來安子文等人,說明自己的想法。
當時在場人一同回憶起在草嵐子監獄度過的那段歲月,一致認為牛寶正為革命做出了十分重大的貢獻,如今新中國成立,一切呈現欣欣向榮之態。倘若牛寶正在世,那麼他就應該受到優待。
於是楊獻珍等人聯名上書,中央的批文很快就傳送到了山東省委。這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這項任務最終落到了山東省無棣縣一位叫做張學德的幹部當中,他經過多方打聽,終於得知牛寶正四無棣縣城關人。
於是他連忙趕去城關地區進行排查,然而人海茫茫,想要在這些人群當中找到牛寶正無異於大海撈針。接連幾日尋找無果之後,張學德也感到垂頭喪氣。
事情很快再次迎來了轉機,原來在幾天後無棣縣召開鄉村基層幹部會議,張學德也受邀前去參加。在會議當中,張學德向鄉村幹部通報了尋找牛寶正一事。
經過這些鄉村幹部的尋找,很快張學德便得知牛寶正因為早年間在國民黨政府當過監獄看守人員的這個經歷被劃為“反革命分子”,正在東關看守所被管制。
張學德一聽連忙讓東關看守所放人,接著他聯絡上了黨組織,得知恩人的近況之後,楊獻珍等人不由得潸然淚下。
牛寶正最終被接到北京,後來又被黨組織安排到北京公安下屬的監獄工作,享有18級幹部同等待遇。
歲月輪轉,牛寶正當年也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因一絲善念救下來的那些人後來都成為了中央級別的重要領導。他更是想不到,自己當年的那個善舉,不僅讓自己免受牢獄之災,更是讓自己能夠安度晚年。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牛寶正以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人要常存善念。只有常存善念的人,才會受到命運的眷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