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裡也會長腫瘤,還能長到顱內去?這個疾病可能在一個醫生的職業生涯裡也鮮少遇到。
但是,今年47歲的李大姐,卻真真實實地發現了這個從眼眶裡長到顱內的腫瘤,不僅如此,這個腫瘤發現的時候已經比較大了,還差點造成眼睛失明!
李大姐因發現右側眼球突出20多天,於是前往當地醫院眼科就診,眼眶MRI平掃提示:右側眶顱溝通性腫瘤。為求進一步治療,李大姐一家人慕名來到上海長征醫院神經外科呂立權教授的門診。
經過呂教授的專科檢查發現,李大姐的意識清楚、語言流利,雙側瞳孔未見異常,對光反射表現正常。但是右眼球突出、右側視力下降。
進一步行雙側眼眶MRI增強掃描後顯示,右眼眶、中顱窩底溝通性腫瘤,考慮神經源性腫瘤伴囊變可能。
*右眼眶內、右側中顱窩底腫塊,長徑約3.7cm,T1W1呈低訊號,T2W2呈高訊號,增強掃描邊緣可見明顯環形強化,右側視神經受壓移位,右側眼球突出。
呂教授根據腫瘤的位置為李大姐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手術選擇眶翼點入路,需要同時開啟眼眶和顱腔,並開放眶上裂。
由於腫瘤壓迫視神經、侵襲海綿竇,切除腫瘤的同時務必避免損傷周圍的重要神經和血管,尤其是視神經、眼動神經和頸內動脈。
手術在顯微鏡下進行,透過精細而複雜的手術操作,腫瘤被完全切除,周圍重要神經血管保留完好。術後李大姐右側視力明顯改善,眼球突出也基本恢復正常,未出現任何眼動神經功能障礙。
術後病理結果為李大姐的疾病做了最終定論:眶顱溝通性神經鞘瘤。
*術後複眼眶MRI提示腫瘤已全切除,視神經形態恢復正常。
這是什麼病呢?
眶顱溝通性腫瘤是指同時分佈於顱腔和眼眶並透過眶上裂、視神經管等孔道相連的腫瘤。其解剖關係複雜,顱神經與血管穿行較多,手術難度大,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高。
患者多以單眼突出為首發症狀,可伴有眶周疼痛、眼球活動障礙、眼瞼腫脹、複視、面部感覺障礙、頭痛、頭暈、單眼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眶顱溝通性腫瘤常見的型別包括腦膜瘤、神經鞘瘤、視神經膠質瘤、轉移瘤、腺樣囊性癌、淚腺混合瘤等。
為什麼這個病會成為神經外科手術的難題呢?
因為眼眶和顱腦的的構造本身就是極為精妙複雜的。而腫瘤透過眶上裂、視神經管連通眼眶和顱腔,使得腫瘤與周圍結構的關係更為複雜,手術難度較單純的眼眶和顱內腫瘤更高,術後併發症也更為常見。
而眶顱溝通性神經鞘瘤的瘤壁光滑完整,所以必須沿著包膜完全將其切除,但是這個過程容易損傷眶尖和海綿竇區域裡的重要神經血管,導致術中出血,因而手術過程要求極高。
那麼這種罕見病,術後恢復如何呢?
雖然手術要求高、過程複雜,但是隻要能夠做到完全切除,減少對眼動神經和視神經的影響,就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
李大姐的手術完成的十分順利,術後視力顯著改善、眼突的症狀也改善了,而且神經功能保留完整,恢復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