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個題目時,確實很糾結,愛因斯坦將量子糾纏稱為"鬼魅似的遠距作用(神鬼級的遠距離相互操作作用),題目上寫解決了量子糾纏,也許不瘋即狂。
但我仔細地理了一下,確實認為我的理解沒問題,其他的只能交給專家去評判。
量子糾纏問題,不同於我上篇的雙縫干涉實驗,量子糾纏可以用我最後的現象來驗證,因此就發出來了。請大家們指導。
一、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的一個特性。兩個糾纏後的粒子,即便相隔非常遙遠的距離,彼此之間也能夠在瞬間相互影響,這種相互影響的速度有科學家表示超越了光速,忽視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但量子力學通常適用於原子、電子等微觀粒子,而不適用於人們日常所見的較大物體。
因為量子糾纏有目前難以解釋的“超距效應”,量子糾纏現象的存在是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無法解釋的。
科學家們雖然無法完全解釋這一現象,但是對於這個現象的實質已經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例如已經可以利用量子糾纏來完成加密通訊,而這種通訊方式的最大優點就是不會被破解,並且完全能夠達到百分之百安全。
如今科學家們已將量子糾纏應用於微觀世界,實現了微觀層次的量子糾纏。
2016年12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透過兩種不同的方法制備了綜合性能最優的糾纏光子源,首次成功實現"十光子糾纏",重新整理了光子糾纏態製備的世界紀錄。
2017年6月,中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迎來了第一項重大成果,率先成功實現"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打破了此前國際上保持多年的"百公里級"紀錄。
2018年2月,中國實現星地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金鑰分發及隱形傳態,榮獲科技部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18年4月,芬蘭的科學家團隊初次完成了微觀層面的量子糾纏,讓兩個肉眼幾乎可見、直徑為15微米的圓形振動鋁片發生了糾纏,像鼓面一樣振動展現了30分鐘左右。
二、對糾纏粒子的分析
我在前面三篇宇宙的誕生和歸宿、尋找暗物質、對物質結構的分析,對物質粒子進行了詳細探討,與本篇相關的內容再羅列一下。
1、物質由“能”構成,基礎為能
一是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及核反應實踐,質量會轉化為能量釋放出來,釋放的能量相當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將物質和能量聯絡起來。二是“狄拉克”之海理論。狄拉克認為真空中填滿了負能量級的粒子,構成了真空中虛粒子的海洋,這一經典解釋,預言了正電子的存在,反粒子、反物質在粒子層面是普遍存在的,已經試驗成功。從深層次說明實粒子與虛粒子、物質和反物質是能的相互轉化更合理。三是真空零點能。在量子力學中,真空並不是空無的虛空,充滿著自發的量子漲落,不斷有虛粒子對創生和湮滅,裡面蘊藏的能量就是真空零點能。真空中兩塊靠得很近的金屬板存在一種微小的壓力——卡西米爾力,產生卡西米爾效應,無數次試驗已經精確驗證了這個效應。四是真空冷焊現象。兩塊金屬放進高度真空中,將它們貼合緊密,就可以自動粘在一起,變成一塊。目前的解釋是,物質內部一直在進行熱運動,固態宏觀物體有振動、轉動,是能量態的表現。五是能量守恆定律。能量轉化以及熱脹冷縮等現象,生活中司空見慣。六是據科學家估算,位於質子中心的壓力是中子星的十倍,而一小勺中子星的質量等於珠穆朗瑪峰的重量。這麼大的壓力,當然粒子就有這麼大的能量。七是構成物質的基礎——夸克(物理學上認為構成原子核中的質子、中子的基本粒子,不能再分),是沒有明確結構的,也不能單獨存在。八是中微子可以穿透星球。每秒鐘有接近1萬億個這種粒子穿過我們每個人的身體,我們卻根本無法察覺感知到。物質是可以穿透的,其根本應是“能”。九是海森堡提出的著名的不確定性原理,沒有辦法同時測量到粒子的位置和動量,這是能量態的表現。
2、旋轉是粒子的基本屬性,旋轉為本
粒子自旋,是其內稟屬性,這是科學證明的,自旋和運動是永恆的法則。同時,旋轉也是宏觀物質的常規表現。
3、時空結構“能”可以改變
以前很窮,沒什麼吃的時候,餓了,老人就說,去喝西北風吧。宇宙之初,什麼也沒有,吃什麼,就吃時空結構吧。於是宇宙就將時空捲了起來,吃掉。
這只是個比喻,但時空結構的彎曲,這是廣義相對論的基礎,大質量物質引起時空彎曲,光透過星系中心時也彎曲。說明時空彎曲是實際存在的,是可以實現的。
時空如果強烈彎曲,就需要巨大的能量,什麼能實現,宇宙中心黑洞。
黑洞理論已經成熟,併發布了黑洞的照片。
科學家觀察到的類星體黑洞,在核心黑洞巨大的引力作用下,周圍的物質在黑洞附近形成一個高速旋轉的巨大吸盤,伴隨著巨大的能量輻射,形成噴流,沿著磁軸的方向向兩端噴射。類星體及星盤,這個活動的星系核,功率可達整個銀河系的幾萬倍。
宇宙的浩瀚和威力實在是太強大了,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宇宙做不到!
如果將時空結構彎曲成夸克(夸克組成質子、中子,物理學認為不可再分)這麼小,就將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統一起來了。
因此可以想象一下,但這不是空想。如果:宇宙中心是超級大黑洞,中心的旋轉和熾熱,等同於大爆炸,黑洞用彎曲時空造物不是憑空爆炸,就有了產生宇宙物質的基礎。
在宇宙中心黑洞的強烈旋轉下,黑洞臨介面上的“能”(時空結構),一部分被捲成絲,一部分絲被旋成環,一部分環又繞成球,捲曲成“旋子”(夸克),就產生了宇宙的基本粒子。
當然,本篇不需要這個產生過程,不管是什麼生成機制,宇宙的基本粒子夸克“旋子”產生了。
這個夸克“旋子”的基本屬性:
一是旋轉。旋轉是所有粒子的基本屬性。如果符合質能方程要求的結果,它的質量臨介面旋轉速度應是光速,“旋子”的質量中心只要符合一定的角動量就能實現,質量中心應螺旋狀旋轉。當然,本篇不管這個速度,所有粒子在旋轉。
二是能量態。科學家們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透過碰撞原子核,已經證明夸克是流體液滴狀,沒有固定的結構。
好了,有了這兩種基本屬性就夠了。
三、對糾纏產生原因的分析
產生的無數個“旋子”自由組合。
一是旋轉方向相反,碰撞、湮滅。
二是呈穩定的三角體結構,是生成物質的結構,本篇不討論。
三是旋轉一致,排成排,列好隊,一塊旋。
這種蜂窩結構的結合方式,是自然界最舒服的結構,當然自然地要形成最佳結構。
“旋子”是強旋能量態,理解為聚在一起的無數個環更容易,有向外膨脹擴張的力,“旋子”越向內越密,擴張力越強,因此不融合。“旋子”與“旋子”之間存在壓力,相互作用下,基本達到平衡,緩慢膨脹。
因為本源相同,旋轉方向一致的“旋子”組合一起,平面上一個個排列,前後一個個連線。這樣的組合,使“旋子”成為了一個整體,互相關聯。
將組合延伸擴充套件開,又重新構成了一個大的時空結構。
宇宙中心的“旋子”還在不斷產生,這個結構從宇宙中心向外擴充套件,放眼望去,平面上一個個排列,前後一個個連線。是不是形成了宇宙的時空結構。
我們宇宙的這個結構,精密的如齒輪一樣,相互聯結。這就是造物主(大自然)創造的,我們的世界和每個人都在這個精密的結構中,是被設計好的。
這就是暗物質,如果這個結構被證實存在,將顛覆整個物理學。
每個旋子自旋,不管是小圈還是大圈,在這個平面上畫圈,都有一個整體的旋轉力。
這個結構向外空間擴充套件,因為膨脹,因為旋轉,形成不同的區域性中心——星系旋轉中心。本篇也不討論。
我在:發揮想象聊科學,尋找暗物質這一篇中講了:這種結構解釋了:1、自轉。2、時空加速膨脹。3、引力。4、地球磁場。5、星系扁平。6、有了時空結構。7、雪花和星塵的六邊形。不贅述。
因為是地球上的量子糾纏,我們就按地球進行講解。
在地球上,暗物質環繞赤道這個平面排列,躺著轉,到立體的層面,南北方向一串串的旋轉著的“旋子體”首尾相連,每個旋子的旋轉互相連線,像一個個管道一樣形成了暗物質串,從南極到北極。形成了地球上的暗物質分佈結構。
為什麼這麼排,因為這個結構產生整體的自旋,形成了地球自轉,太陽從東邊升起,地球是自西向東旋轉,倒推過來,這個平面是與赤道一樣並行的排布、旋轉。
這個結構也許蜜蜂能看到,學習建造了蜂窩。
雪花卻是直接感知到了,每片都是六邊(角)形。
這個結構的自旋力方向,總體上形成圓,一部分力走六邊形。因為你畫一下就知道,如果在六邊形的每個邊中間補圓,想努力補成圓形,但有的部分是缺失的,力連線不上。走六邊形更省力。
雪花形成前,小液滴應該是跟著暗物質旋轉,是垂直著地面、平行赤道旋轉。液滴的張力遵從暗物質的旋力,初始呈六邊形,然後在水汽中旋轉時,六個點碰到的水分子多,結晶後,成了六角。根據空中溫度不同,結晶速度不一樣,有的生成六角,有的生成六邊。生成後,飛向地面時,因為空氣阻力的作用,是平著飄來的。
這個理論一是有產生的基礎,二是有合理的過程,三是有了一定的驗證。但說了半天,怎麼就解決了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超距作用,實質上是暗物質(時空結構)層次的作用,我們看不到,但實際存在。
這個作用在時空上要麼是有力相連,要麼是與結構一體。
在平行赤道(實際是垂直磁力線)這個平面上,看圖,任意一個旋子都和其他旋子關聯,有力的連線。離開赤道的地方,這個面是按地球經緯線的緯線垂直地面排布。
在經線(磁力線、下面講)的方向上,“旋子”(暗物質、時空結構)是一個管道,與磁力線樣子一樣,是連通的。
這兩個層面,一個是有力連線,一個是一個時空結構“能”的整體,從這兩個層面上實現量子糾纏是會產生飛速超距作用的,這就是量子糾纏產生的根本原因。
當然,因為暗物質是一體的,其他方向也會有聯絡,但這兩個方向最強。因為有了這個因素,因此可以用這個方法對糾纏態進行製備,進行驗證,看我能不能解決量子糾纏,能不能找到暗物質,我的這個“旋理論”是不是正確。
再解釋一下地球磁場。目前的理論,地心是6000度的液體鐵核,地殼內還有一層鐵殼包裹,形成發電機一樣的結構,產生磁場。
暗物質環繞赤道平面排列,形成旋轉的引力場。用電磁理論,暗物質在地球外圍形成了發電機一樣的線圈,產生磁場。
如果用極簡的道理講,南北方向一串串的旋轉著的“旋子體”首尾相連,形成了管道一樣的暗物質串,每個旋子的旋轉互相連線,地球內的鐵是導體,提供了閉合通道。也可以說,地球磁力線在地表外,是一串串暗物質的“旋子”形成的電磁線串,像管道一樣,透過地心的鐵核,形成一個個閉環圈。
鐵有一種屬性,與磁鐵放一塊,本身就有了磁性。實質上是鐵的夸克結構,有一個夸克(暗物質)互相連線的通道。
每個“旋子”旋轉,同時每個管道是旋轉的,看我的上圖,每個“旋子”的壁,發生擾動,這就是磁力線。磁力線的結構也是暗物質的結構。蜜蜂能夠感知磁力線,我們的科技水平應該沒問題。
製作一種感磁力線的底片,放在玻璃等不遮蔽磁力線的真空室內,垂直地面,平行經線,快速曝光,然後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是不是蜂窩結構。如果是,就找到了這個時空結構——暗物質,我們就生活在這個結構中,包括我們和每個細胞。
當然,透過暗物質連通,我們平時的心靈感應、第六感、預感都有了解釋方法,不是神造的,是神一樣的自然設計的。
本篇是發揮想象聊科學系列之七。
這個基礎為能,旋轉為本的“旋理論”系列是互相關聯的,因為內容太多,就分開講解,最基礎的理論推理在前三篇,四五篇是總結一下。
一是宇宙的誕生和歸宿,二是尋找暗物質,三是對物質結構的分析,四是用嶄新的基礎理論尋找乾坤本源,五是詳解“旋理論”,六是用“旋理論”解答雙縫干涉實驗,七是“旋理論”解決量子糾纏,八是理解力,九是電與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