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近日,基礎醫學院馬春紅教授團隊在Cancer Research雜誌(中科院一區,IF=12.701)發表以“Phosphoinositide-binding protein TIPE1 promotes alternative activation of macrophages and tumor progression via PIP3/Akt/TGF-β axis”為題的研究成果。臨床醫學院博士研究生程洋、基礎醫學院碩士研究生白福響和任曉蕾為第一作者,基礎醫學院梁曉紅教授和齊魯醫院副主任醫師李學恩為共同通訊作者,山東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和唯一通訊作者單位。
免疫微環境是腫瘤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腫瘤程序和臨床預後密切相關,且已成為臨床腫瘤治療的重要靶點。巨噬細胞在腫瘤微環境中含量豐富,且不同的極化狀態決定了其在腫瘤程序中發揮截然不同的生物學作用,而靶向調控巨噬細胞極化已成為腫瘤免疫治療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首次揭示了腫瘤壞死因子α誘導蛋白8樣分子1(TIPE1)透過磷脂醯肌醇介導的訊號通路調控巨噬細胞極化,參與腫瘤發生發展程序。本研究發現,TIPE1能夠直接結合並調節磷脂醯肌醇4,5-二磷酸(PIP2)和磷脂醯肌醇3,4,5-三磷酸(PIP3)的代謝,啟用下游PI3K/Akt通路、介導巨噬細胞M2極化,進而促進腫瘤的生長和轉移。相應地,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顯著高表達TIPE1,且與患者生存呈負相關。該研究從全新的角度揭示了脂質分子介導的訊號通路調控巨噬細胞極化的機制,為靶向巨噬細胞的腫瘤免疫治療策略提供新思路。
馬春紅教授團隊長期從事腫瘤免疫微環境的研究,發現了Tim-3/Tim-3L介導的腫瘤免疫微環境互作網路在腫瘤程序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Tim-3、ZHX2等免疫檢查點分子在調控腫瘤相關巨噬細胞極化、以及T細胞和NK細胞發育和功能障礙中的生物學功能,為腫瘤和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提供重要靶點,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J ExpMed、GUT、Cell Mol Immunol、J HEPATOL和 CANCER RES等國際重要期刊。上述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和山東省發展規劃專案的支援。
原文連結:http://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gi/content/abstract/0008-5472.CAN-21-0003
【供稿單位:基礎醫學院 作者:石恬 編輯:新聞網工作室 責任編輯:汪詩奧 趙方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