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令人關注的冬奧會短道速滑賽場,女子1000米1/4決賽、半決賽、決賽,男子500米預賽,以及男子5000米接力半決賽開始。
中國隊這邊,昨晚的比賽,由於在兩個單項中:女隊輸得毫無懸念、男隊贏得毫無懸念,所以,也就沒有太大看點。
這樣,昨晚的主要看點,也就集中在更為激烈的“男子5000米接力半決賽”上。
男子5000米短道速滑接力賽,是整個冬奧會短道速滑專案中“距離最長、最耗體力、也最考驗人”的一個專案。
這項比賽,對球隊的整體實力要求很高,四名球員實力要比較平均、綜合能力較強,不能有缺棒,否則,在這麼漫長的接力中,就可能頂不住、出現漏洞。
而該專案也是中國的傳統優勢專案,2014索契冬奧會我們獲季軍,2018平昌冬奧會獲銀牌,~整體表現不錯,很有實力,非常引人關注。
昨晚的半決賽,在中國隊整體表現平穩的情況下,最後卻突發“踢刀意外”,中國隊員被摔出場外,讓人嚇了一大跳。
好在是:按照規則,中國隊還是被判進決賽了~讓人虛驚一場。
可以說:這場半決賽,除了這一點虛驚之外,中國隊整體表現都非常出色,四名隊員、每人都發揮上佳,體現了我們厚實的綜合實力。
尤其是:
小將李文龍的發揮、更是搶眼,他在比賽中的“三次反超”,讓人印象深刻,成為球隊能始終保持優勢的重要保障。
在短道速滑接力賽中,落後追趕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作為團體專案,如果其中一人能多付出一些、搶到好位置,那麼,其他隊友就會輕鬆很多,讓整體戰鬥力更強、更有優勢。
所以說:
四人中的那個“爆發點”就很重要,甚至會成為改變比賽的關鍵變數。
而昨晚,年輕的小將李文龍,就扮演著這個“變數”角色~三次反超爆發,給人深刻印象。
他的這“三次反超”為:
一、第一次反超:滑至“第4圈時”。
5000米接力,一共要滑45圈,距離漫長而不可預測,其中的每一次變化都可能影響全域性。
昨晚比賽開始後,義大利隊領先,中國隊前兩棒都是在第二位、處於一種跟滑的狀態。
第二位是一個很難受的位置:前有堵截、後有追兵,讓人精神高度緊張,非常耗精力和體力~所以,不能讓對手領舒服了,必須要想辦法反超才行。
這樣,到第三棒李文龍的時候、機會來了!
他接棒滑行了一會後,抓住機會、一個加速就反超了前面的義大利隊、強勢領航,把最難受的位置留給對方~中國隊領先。
這下,讓人喘了一口氣,後面的隊友就舒服多了,輕輕鬆鬆地領跑了好幾圈。
二、第二次反超:滑至“第21圈時”。
漫長的5000米接力,是一個你追我趕的過程,由於不斷結交棒、情況就很複雜,稍不留神,可能就被反超了。
所以,中國隊在領跑了一段距離、棋至中盤時,又被義大利隊抽機會反超了,再次回到了“第二”這個難受的位置,苦苦追趕著。
可這時,李文龍又來了!
當滑到第21圈、中國隊一直處於落後的時候,輪到李文龍時,他巧借交接棒的時刻,一個加速、又反超了!
這樣,中國隊再次領先、強勢領跑!
這次反超,就像“一直憋在水裡、終於露出水面長出了一口氣”一樣,終於讓中國隊又輕鬆了一刻。
三、第三次反超:滑至“第34圈時”。
隨比賽推進,越接近尾聲、隊員的體能就消耗得越大,同時,也是比賽最緊張的時刻。
這時,中國隊這邊也出現了體能下降的趨勢,並且,犬牙交錯、在領先的情況下再次被義大利反超了。
而這個時候,比賽也剩下不多了,如果再落後了就很難追趕,再加上後面的對手一直虎視眈眈、如芒在背,這就讓人非常緊張。
而此時呢,最好的選擇,就是再咬著牙反超過去,到前面去領航,讓後面的對手纏鬥去。
這時候,大家想到的可能又是李文龍。
果然,當比賽滑倒第34圈、還剩下最後1000來米的時候,李文龍再次出現了!
他完成交接棒之後,又是一個加速、如脫弦之箭、再次向前兇猛反超!
可是,當他已經超過義大利隊員半個身位,馬上又要一馬當先、再次強勢領跑的時候,卻被義大利隊員踢到冰刀、沒控制住而摔出場外。
這個關頭、這個意外讓人驚出了一身冷汗!
你想想:“24拜”都過了,如果在這“最後一哆嗦”上出現意外,那就虧大了。
幸虧國際滑聯的規則有明文規定:出現這樣的“意外踢刀情況”、判晉級~裁判經反覆確認後,中國隊有驚無險晉級A組。
如果不發生這個意外,這次李文龍又跑到前面去了,那樣,中國隊的形勢會更好,晉級決賽一點問題沒有,並且在決賽中的位置可能會更好。
所以說:
雖然有點經驗不足,但小將李文龍昨晚的表現真得是很搶眼,瑕不掩瑜,正是他的三次反超,為中國隊帶來了更多活力和轉機,並始終保持著優勢。
再接再厲,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