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1日,晴,週四,上午在曹林義夫婦的熱情陪同下,我們首先參觀戴笠故居;下午感受廿八都,其素有"楓溪鎖鑰"之稱,專家譽此為"文化飛地",學者稱其為"一個遺落在大山裡的夢。" 鄭成功領兵曾經駐守在這個小鎮,讓龍記憶最深的是這裡居然有戴笠培訓美女間諜的集中營,透過秘宅和廿八都這兩個景點參觀,龍對戴笠與美女特務之間的關係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接著驅車到毛氏祖祠,據說是毛澤東家的祖祠,龍趕到現場只有一棟房子,裡面空空如也,當地居民告訴我們文革破四舊全都毀掉了,現在列為恢復古建築工程,正準備重建,沒辦只好驅車到衢州南城古樓,隨後看望36年沒見的林義父母都能叫人名,老人見面格熱情、難捨難分 !
我們來到廿八都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廊橋,該橋根據山名叫珠波橋,它是浙閩贛版圖上的三省交界處,橋下的河流叫楓溪。甘八都因為地勢和商貿的發展這裡外來客商、雜夫,流落的敗兵、退役官兵,紛紛在此定居。形成迄今惟一有百家以上姓氏的移民古鎮。
廿八都的整體圖片:廿八都(讀:niàn),座落在浙江南部大山裡的一座古鎮。北宋熙寧四年(即1071年)江山設都四十四,此地排行第二十八,因此得名廿八都。這“都”的概念,相當於今天鄉政府下的一個集鎮,比村子略大點。
龍和夫人與好友曹林義夫婦合影留念:廿十八都古鎮是一個小盆地,古鎮群峰拱衛,峰巒疊翠,都溪河穿鎮而過,景色殊為秀美。
走過珠波橋沒多遠就是廿八都古鎮,歷史上是由浙入閩的第一集鎮,素有“楓溪鎖鑰”之稱,建鎮已有一千多年曆史。
剛進古鎮的楓溪邊有一排農家用具的體驗處
與好友曹林義在浙閩楓嶺營總府前合影: 廿八都始於北宋年間,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曆史的古鎮。廿八都地居仙霞嶺高山深谷之中,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當年在此設都,主要就是為了屯兵守關隘。古鎮上有個“浙閩楓嶺營總府”,就是類似於現在的一個野戰軍駐紮地。
浙閩楓嶺營總府內部結構
鄭成功的銅像與土炮
浙閩楓嶺營總府。當地人稱為武官衙門。在這裡曾經駐守過我們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明末清初南明隆武朝利用福建三面環山,一面環海的優越地理位置,與當時的滿清朝廷形成對峙局面,圖謀復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鄭成功被加封為忠孝伯,招討大將軍,駐守仙霞關,駐廿八都,管理周邊的軍事事務。
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清政府為了鞏固邊疆局勢,在浙江省和福建省共同組建浙閩楓嶺營總府,管理邊疆軍事事務,設從三品遊擊一人、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二人、駐兵有1500多人。康熙年間對這所營署有這樣一個描述:東、西、南三面悉界溪河,也就是說當時的楓嶺營署東、西、南三面臨楓溪,潯裡村範圍就是在楓嶺營的位置上發展而來的,駐兵帶動了當地的發展。
浙閩楓嶺營總府位於潯里老街最北端,居高臨下,俯視著整個古鎮。
整個古鎮儲存了很完整、規模大的古建築民居。極具代表性的三十六幢民居,十一幢公共建築,沿著山谷間的楓溪鋪展,形成了近兩公里長的明清古街,其建築風格集浙式、閩式、贛式、皖式為一體,專家譽為“全國罕見,浙江省排第一”,是一處原汁原味的古建築博物院。
廿八都軍統“女特工訓練班”,設在鎮上一個名叫姜守全的大戶人家裡。這姜守全系民國吉林省財政廳長,抗戰勝利後成為軍統派出大員,參與接受東三省日偽財產,與戴笠交往甚密。解放前,全家赴臺,後升軍統少將。
戴笠生平簡歷及軍統女特工陳列館就設於此。軍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1938年8月戴笠任少將副局長,負實際責任,後升任為局長。1946年3月17日戴笠墜機身亡後,軍統局更名為國防部保密局,由毛人鳳任局長。
從1941年起,戴笠在姜守全舊宅先後開辦了數期女特工訓練班和電訊訓練班。
當時,抗戰正烈。軍統從杭州、嘉興等地流亡的難民中,挑選16--21歲的文化女青年,在廿八都進行嚴格訓練,培養出了一批為抗戰略出力的特工諜報人才。
軍統歷來重視特工電訊人才培養,共有專業人員4000多人、電臺700多部。抗戰期間,所有外勤區站和辦事處均配置電臺。
戴笠利用這張無形的巨網,隨時掌握中國每個角落發生的事情,使之成為蔣介石最為倚重的人 。
這些軍統女特工們,和男人一樣投入到艱苦抗戰中,出汗流血。在國民政府出動遠征軍入緬作戰時,戴笠派出軍統女特工,隨軍行動,擔任譯電員。
戴笠,軍統大“魔王”,民國時期人人談之色變;軍統女特工,更是颯爽英姿,殺日寇,保家園。陳列館裡,許多鮮為人知的軼事和傳奇故事,引得遊人趨之若鶩 。
如今,遊人走進廿八都古鎮軍統“女特工訓練班陳列館,就如同揭開了一頁厚重的歷史——渾沌的民國時代、抗日的烽火硝煙......頓時撲面而來。
在這裡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軍統戴笠和女特工們或黑或紅、清濁可辨的氣息。
在各種影視劇中,軍統女特工大都是颯爽英姿,風情萬種的軍中美女。男特工們做不到的事情,女特工便取而代之,深入敵陣無往不勝。
實際上,軍統女特工們大都從事後勤和報務工作,基本上不到戰場一線。
在軍統裡,這些女特工們不能結婚。因為大老闆戴笠有明文規定:匈奴未滅,無以家為。日寇尚未趕走,怎可以結婚?
再說了,對女人們來講,組建家庭就會受到小孩的羈絆,就不能全身心去執行任務。
上二樓的臺階
女特務的臥室
刑訓室
當時女特務用的短槍
女特務們用的長槍
會客廳
會議室
娛樂室;戴笠在中國建立了讓同時期德國的希姆萊、美國的中情局、日本的梅機關(特高科)......這些著名的特務組織,都難以望其項背、中國歷史上最龐大、最完整、最嚴密的特工諜報組織——軍統。
古鎮中區區幾千人口,卻繁衍生息著142種姓氏的居民,交流著13種方言,專家稱其“百姓古鎮,方言王國”。古鎮居民至今守護著祖先遺留下來的對山歌、跳民舞、跑旱船、鬧花燈、剪花紙、牽木偶、踩高蹺、滑石頭等奇特的民間藝術。各種外來文化在這裡匯聚、碰撞,形成了奇特的“文化飛地”現象。廿八都,這是一個活著的歷史文化邊鎮,作家汪浙成稱它是“一個遺落在大山深處的夢”。
隆興錢莊: 古時從浙入閩、或從閩入浙,翻嶺過關到達廿八都時需要一整天,適應過往商旅的服務業遂興旺起來。到清朝時全國長期統一,加上四面關隘相守,很少受戰亂影響,商業繁榮發達,鼎盛時每天有千根扁擔在運貨。外來客商、雜夫,流落的敗兵、退役官兵,紛紛在此定居。迄今為止,發現的國內惟一有百家以上姓氏的移民古鎮。大戶大族都修有族譜,知道自己祖上來自何處。
過武官衙門就是廿八都的古街。古街有兩條,北為潯裡街,南為楓溪街。不管南街北街,街兩邊的房屋都是木門鋪面,三間兩層閣樓相互對峙,比肩連線。高低的山牆闊肩平挑,有“三朝元老”式,有“五笏朝天”式。而馬頭牆排排懸拱,有萬馬奔騰之勢。
一心為公
廿八都有一大一小文昌宮(閣),分別是位於潯裡街北端的西面和楓溪街北端的西側。文昌宮一般只有在縣城的地方才有,是保佑當地學子魁星高照、文運亨通而供奉文昌帝君和魁星的地方。但就是這麼一個地方,不是縣城所在的廿八都居然出現了兩座高規格的文昌宮(閣),它們一方面反映了廿八都鎮的經濟實力,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廿八都人雖然靠古道經商致富,但對學而優則仕的迫切願望。
文昌宮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佔地面積1576平方米,主建築有三進四天井。集建築、繪畫、雕刻等造型藝術與一體的藝術寶庫,雖然這是廿八都民間集資建造的公共建築,但建築之精美,裝飾之豪華,絲毫不亞於官方建築。
關帝廟
廿八都的文昌宮在一定程度上扮演"地方管理機構"的特色。廿八都是一個雜姓聚居地,各姓宗祠只能管理族內成員,廿八都仍需一個在各姓宗祠之上的協調管理機構。文昌宮就承擔了這一事務,在建祠修譜、鋪路建橋、防火盜電,等公共事務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浙西有個光榮傳統,就是非常重視文化和學問,對教育是相當重視。所以鎮上有一座孔廟,塑著很大的孔子像,看到孔夫子立馬雀躍歡騰、磕頭施禮、合影留念。鎮上還有兩座文昌閣,用於弘揚“刺股懸梁”、“穿壁引光”、“金榜題名”等功成名就者。
與好友曹林義在衢州古城牆前合影:衢州古城牆分為四層,分別為“京城”、“皇城”、“宮城”和“外郭”,而衢州由於不是皇室所在,所以衢州古城牆只有“宮城”和“外郭”兩部分,大的城郭有八個城門,中型城郭有六個,而小城只有四個。
衢州古城牆有屯兵、存糧的作用,體現了古代修築城牆的初衷,一切為戰爭服務。
大家一起登上古城牆
在古城牆上與曹林義合影:
古城牆外景
在養老院看望30多年沒見的曹林義父母,與其暢談
30多年沒見,有講不完的話,說不完的故事
一個多小時的興奮、激動,最後還是依依不捨地話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