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2022年1月18日寧波第三批次土拍的結束,首年“兩集中”供地鳴鑼收官。
中指研究院統計顯示,集中供地期間,22城累計成交住宅用地2064宗,成交規劃建築面積約2.44億平方米,累計完成出讓金超2.28萬億元。
作為兩集中探索實行的首年,除了高低起伏的行情,更多的新規則也來到土拍市場中。
1政策工具箱出臺,土拍規則隨市場變動打“補丁”
分批次來看,2021年上半年,22個重點城市全部完成首批集中供地出讓,合計成交住宅用地878宗,成交金額10690億元;整體成交樓面均價為9591元/平方米,較2020年均價上漲38.3%。
而這其中70%的土地被民營房企收入囊中,融創、龍湖、濱江等企業的風頭明顯蓋過了上一年拿地前五的萬科、中海、保利等國企、央企。
華北某房企投拓部門負責人坦言:“首次土拍,政策尚未對溢價率、申報企業資質等做出明確規定,且多個城市在供地上面拿出了較優質的地塊,多重因素變相推動了房企們的‘搶購’。”
經過了火熱開局,廈門、合肥、杭州、深圳、等10城的溢價率均超過20%,最高者達到了34%。
如此高的溢價率有違集中供地政策的初衷,在第二輪集中供地開啟之前,網傳自然資源部召開閉門會,為多個城市的土地出讓條件劃下紅線。
其中要求:1.商品住宅用地競買企業應具備房地產開發資質;2.建立有效的購地審查制度,加強對房地產企業購地和融資的監管;3.限定土地溢價上限15%;4.不得透過調高底價、競配建等方式抬升實際房價;5.到達上限後透過搖號、一次性報價或競高標方案等方式決定土地歸屬。
業內稱之為“土拍最強補丁”,多城市因此臨時終止掛牌或推遲掛牌來調整土拍規則。
2土拍主角完成從民企到國企的過渡
與首拍的火熱開局相比,多城市土地二拍行情在政策打補丁之後遇冷。
據中指院資料,22城首批集中供地流拍率僅為6.27%;而第二批集中供地共計流拍89宗地塊,撤牌198宗地塊,整體流拍撤牌率達到32.8%。
民營房企開始變得小心翼翼,而第二批次集中供地中,國企、央企開始嶄露頭角,二拍中,國企央企的拿地率均較第一批土拍上升近20個百分點。
而這種局面在第三批次土拍時更為明顯。
業內人士坦言,“政策漸嚴,同時多個城市的第三輪土拍安排在第四季度內完成,正是房企資金匱乏的時間。為‘託底’,第三次土拍主力換將,東風壓倒西風的局面形成了。”在北京、廣州、深圳三城,國央企拿地金額佔比更是達到90%及以上。
與此同時,受到房地產行業遇冷,以及第二批土拍的前車之鑑影響,各地政策在三拍時大都明顯變得寬鬆了許多,拍地結果也普遍有所好轉。
其中杭州復預申請;重啟了勾地制度,透過提前繳納勾地保證金,可以獲得付款的優惠條件。隨著政策的彈性放鬆,杭州成為了第三批次土地市場熱度最高城市,掛牌出讓的35宗出讓地塊中有24宗觸頂搖號。
據中指院資料顯示,22城市第三批次地塊合計流拍率降低至18.47%。相比於第二次土拍超30%的流拍率,第三次土拍可以算是“小幅回溫”。其中廣州、成都第三批次流拍率較第二批次下降近20個百分點。
3波浪行情,2022年土地市場將有何變化?
億翰智庫認為,22城三批次集中供地的市場猶如坐上“過山車”,熱度按照“熱-冷-溫”的順序演繹。第二批集中供地熱度驟降的主要原因在於,下半年多重因素疊加下,幾乎佔據拿地半壁江山的規模民企資金狀況急劇惡化,“活下去”成為第一要事,不再參與拿地。
“和去年相比,2021年土地成交熱度也明顯走低,不僅成交建面低於去年,成交金額也出現了近六年來的首次下滑,溢價率、流拍率等熱度指標表現也差於去年同期。”克而瑞分析認為,儘管年末房地產信貸環境邊際放鬆,地方政府也在供地端釋放誠意,但市場信心短時間內預計仍難恢復,土地成交端在2022年上半年預計也難有明顯回暖,城市之間的分化也將進一步凸顯。
中指研究院預計,2022年,政策端在穩地價方面會不斷完善土拍政策工具箱,使地價趨於穩定,並且透過“競品質”或者“定品質”,實現地價、房價、品質三個維度的全面管控。
“市場端不同批次間的熱度分化將減弱,但是,2022年上下半年的市場熱度波動預計將弱於今年,市場波動更加平穩。”中指研究院表示。
一月中旬,北京釋出了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計劃,打響了全國2022年兩集中土拍的第一槍。此次供地,北京共推出18宗地塊,總起拍價超過491億元,相比2021年千億級首拍,起拍價下降近53%。
而最終,北京又將交出怎樣的土拍成績單,2月16日待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