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月28日文章,原題:中國在汶萊的疫苗外交——好事還是壞事?在當今疫情肆虐的戰略格局中,各國紛紛展開軟實力攻勢,包括疫苗外交。中國也不例外。透過廣泛的疫苗外交活動,中國加強區域領導作用,擴大地緣政治影響力。疫苗外交大大改變提供國和接受國之間的關係。中國和汶萊就是絕佳例子。
疫苗外交也是一個國家透過政治制度、市場和意識形態優勢來回報老朋友、獲得新朋友的機會,展示科學實力,有助於將價值觀投射到國際舞臺。中國已向50多個難以獲得疫苗的國家免費提供疫苗。中方的迅速反應對這些國家遏制疫情至關重要。中國及時高效地提供疫苗,讓許多國家產生好感,對他們來說,這是善意的姿態。
中國很早就預見到對新冠疫苗的需求,並用更適合條件的疫苗來贏得好感。汶萊就是中國成功開展疫苗外交的一個例子。去年2月中國捐贈5.2萬劑疫苗,以幫助汶萊並加強兩國外交關係。去年8月發現新冠病毒第二次本地傳播後,汶萊政府表示面臨嚴重疫苗短缺。8月19日中方向汶萊伸出援手,建立緊急檢測實驗室,改善病例跟蹤與隔離管理。汶萊遭遇第二波疫情,中國捐贈10萬劑疫苗。可以說,這種支援是一種回報。據報道,汶萊2020年3月對華提供援助,當時中國正抗擊疫情。
這種投桃報李的疫苗外交,建立在兩國疫情前的外交關係基礎上,特別是在貿易和投資、能源、農業和漁業、旅遊、基礎設施和民間交流等領域。北京協助汶萊在數字經濟和電子商務方面擴大市場。汶萊展示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援——這對汶萊也有利,因為這與其經濟發展計劃吻合。2021年是文中建交30週年。近年來兩國夥伴關係直線上升。在汶萊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疫苗外交被證明是不可或缺的。
疫苗外交對(全球)集體抗疫必不可少。就中國與汶萊而言,供應國與接受國之間存在良好的共生關係。汶萊希望從中國先進的公共衛生設施中受益,推進實現自身目標。中國將向汶萊提供幫助的機會視為與夥伴加強外交關係的途徑。長遠看,這種雙向外交關係是有益的,兩國都願意並且能夠為應對未來大疫病相互協助。(作者Riyani Sidek等,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