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產老大要裁人,而且是大動作,難道不想做老大了?
那麼老大是怎樣煉成的?創業初期,老大執行的萬科河南版,發展迅速,堅持本土化,過自己的小日子。08年後的四萬億的衝擊讓愛拼才會贏的地產公司快速進行全國佈局。在老大的家家門口鄭州,拿地費用被小跟班和域外房企較勁般地推高地價,老大說這怎麼賺錢?這是坑老百姓呀?
於是為避開頭部房企及小弟推高地價的鋒芒,進行戰略重心轉移,佈局河南地市,全面進軍縣域,初入市縣,當地本土小房企在老大面前一擊即潰。獲利頗豐。老大重拾信心,但市縣看到房價被推高,那地價你也得漲吧?我也要分杯羹,不分不行。造成15年老大第一次發展停滯忍痛裁人。
經過16年的反思與重整,又看到小弟逼近並將超過自己?前有頭部擠壓戰略空間,後有小弟的步步緊逼,面對如此惡劣環境,若被後面的小弟超越,本土老大的無形資產將被稀釋,品牌號召力將大打折扣,自己很可能被邊緣化。痛定思痛,開啟地王行動與品牌特許行動。
咱們先說下地王行動,先後在周口和開封等地奪冠地王,進入高速擴張階段,自有與代建綜合銷售衝擊千億,跨入千億俱樂部。但自有由於地價高企純利百分比下滑。急速擴張後遺症至今未消化完,某些地王專案的盈利甚是堪憂。而此時頭部房企又是市縣為提高知名度成為招商物件,此時在市縣,老大的優勢在頭部房面前已優勢不在,戰略空間擠壓到了避無可避。同時這種三四線城市高速擴張策略,與萬科的企業精神——穩健是背道而馳的,同時當萬科在鬱亮帶領下18年大喊活下去時,老大在幹什麼:擴張、還有特色旅小鎮,隱患就此埋下。
一場世紀罕見的暴雨和疫情讓許多人衝到了沙灘上,也包括老大。
再說下老大的公司結構:腿短十肚子大。有點難聽,但是很現實。這次裁員就是老大看到了自己的短板。
其實小而美的公司更強悍,大而威武的萬科和碧桂園的修煉之路,那是有非常的職業定力的,就像是唐僧取經一樣:歷經磨難,還有各種誘惑。
老大的這次抉擇用時間去述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