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貴州抗日第一槍的地方——荔波板寨黎明關(圖為好友“貴陽改哥”據史料繪製)
盧溝橋事變後,貴州兒女請命出黔,只有800萬人口的貴州,先後派出近80萬士兵,一批批奔赴前線,在徐州會戰、上高會戰、淞滬會戰、長沙會戰、雪峰山會戰等正面戰場上英勇殺敵,可歌可泣。
作為抗戰大後方的貴州,雖然遭到日軍的多次轟炸,但打響抗日第一槍,是在黔桂邊界的荔波黎明關。
1944年,日軍發動所謂的“一號作戰計劃”,打通亞洲陸上交通線佔領柳州桂林後,趁餘威兵分三路北犯貴州。右路從馴樂入荔波佳榮,中路沿黔桂古道入荔波黎明關,左路沿桂黔公路入獨山。妄圖於乾巴哨匯合,然後進攻貴陽,製造攻打陪都重慶的假象。
中路日軍第3師團步兵第34聯隊約兩千多人,於11月25日抵達黎明關。國民革命軍97軍199師587團團長周國仲率1800官兵在關上阻擊。
黎明關,位於貴州省荔波縣洞塘鄉板寨村,與廣西環江縣木論鄉相鄰。關卡用巨石砌成,主關牆長20餘米、高3.5米、寬3米,關卡通道2.04米。關兩側另依山勢修築長50米石關牆,每隔1.5米設一垛口,如蟹鉗環護,扼守黔桂古驛道,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25日深夜,貴州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槍在關口打響!國軍憑藉雄關天險,居高臨下,用槍、炮、手榴彈阻擊日軍的進攻。雙方激戰一天一夜,國軍浴血奮戰,誓與黎明關共存亡,一次又一次擊潰日軍衝鋒,任憑日軍改變隊形和進攻方式,始終不能前進一步,國軍牢牢守住關口。
27日下午,日軍改變戰術,一面加緊正面佯攻,一面派小股精兵從小路走洞良包抄到黎明關後。國軍腹背受敵,不得不向洞塘方向且戰且退。下午3點,黎明關被日軍攻陷。黎明關失守後,楊森急命楊漢城20軍赴板寨增援,將日寇趕出關外,奪回黎明關。後來日軍援兵趕到,炮火猛攻,國軍抵擋不住,向翁昂方向撤退,黎明關再次失守。
國軍沿途憑險阻擊,日軍從黎明關到荔波縣城不到百里路程,競用了七八天時間,到12月4日佛曉才攻破縣城。日軍火燒百果街一帶,即退往永康,洞塘,12月18日全部退出荔波境。
左路日軍罪大惡極,在獨山製造著名的“黔南事變”,但最終過不了深河橋而南撤。右路日軍除了在九阡、石板寨等地遇到水族群眾襲擊外,沒有受到中國軍隊的阻擊,一路燒殺姦淫,無惡不作,沿三都、丹寨北上,最北到達都勻東的茅草坪(今茅坪村)。
日軍入侵黔南,對貴州犯下罄竹難書的罪行。據史料記載,日軍侵入黔南5縣38鄉鎮,所造成的戰時損失數字,按當時的幣值計算,獨山縣361億多元,都勻縣748億多元,荔波縣9億多元,三都縣400億多元,丹寨縣55億多元。據不完全統計,人員的傷亡損失,獨山縣傷27人,死19840人;荔波縣死傷2000餘人;三都縣傷180人,死亡119人;丹寨縣傷19人,死亡65人。以上共損失財物計約1525億元左右,人員傷亡約24250人。
“雄關猶熱鐵血印,蒼苔恨抹寇蹄痕”。戰爭的硝煙雖然散去,但我們不要忘記這一頁慘痛的歷史,更不能輕視覬覦我中華的一切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