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的練法被演繹出了很多版本,有些版本是有毒的。
愛好者知道了很多,卻無有頭緒甚至誤導。這樣的學習環境,難免會有迷惑、遲疑,這種情況包括一些拜師學藝的朋友,很多人慢慢放棄了努力和堅持,退出了站樁的隊伍,令人遺憾,這也是站樁是小眾的一個重要原因,學有所得的人太少;還有一些朋友因遲遲不得其旨,嘗不到樁的“美味”,身體的健康沒有得到加持而產生懷疑,轉尋求他法或師門,有的反過來抵毀站樁,輾轉多年,終不能打井至深而出水,徘徊在功夫門外,令人唏噓!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傳播者商業化導致之外,學者因為自身過度陷入區域性要領之中而久不能得樁之門徑,忽略了整體提拔、虛領頂勁等站樁基本甚至一貫之要求。換言之,沒能理解所有的要領是為了整體提拔與松沉服務的。糾結區域性的結果對身體反而會有負面影響。
站樁的第一個障礙是對鬆緊認識。“不識鬆緊真面目,只緣身在鬆緊中。”對鬆緊的認識需要有一個學習的過程。對鬆緊的正確認識是學樁的能否入門的關鍵, 也正是對鬆緊認識的不斷成熟,才慢慢懂得樁法的真義。
站樁中說的放鬆不是虛無的無所作為,更不是身體的懈縱。這裡說的放鬆的放,一個是要放棄之前的用力習慣,一個是放下身體的大部分重量。松指的是不用力,這個不用的力說的是肌肉僵力。所以放鬆的第一步是去僵力。
那麼要領和去僵力有什麼關係呢?拿掖胯來說,這個要領,也是最難掌握的,目的是去腰胯的僵力,放鬆腰胯;使上半身的重量不集中壓迫在腰胯上,而均勻地掛在筋骨上。尾閭與髖骨之間又有空間又有張力。
然而這個區域性的調整還要配合整體的中正來調整重心,使得身體用最少的力來維持身體的站立。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提”。
如何把握中正?除了頸直目正,還要肩井對湧泉;百會、會陰、湧泉連線中點,三點一線。就好像是這幾個穴位被線穿起來,身體透過這幾根線被拎著。
大道至簡,薌老用:上有繩吊系,下有木支撐。一言以蔽之。下有木支撐,是指如騎在圓木上。圓襠以實現和訓練下肢的筋骨支撐。
最後,需要把握、保持、體認、應用的只有這一提領撐拔之意,所謂的虛領頂勁,這才是樁功的至簡之操作,直指人心之頓法。虛領大勢,渾圓松撐。
文有千言,難表其意之一二。還要用身體、用工夫去體認、學習、感受、對話。最好最快的方法是形成身體記憶。讓身體知道遠比讓思維解讀快得多,因為思維多歧路,身體更直接。切莫陷入要領,糾結不能自拔。提領都是工具,是引子,不要有任何執著。樁法換勁,言簡意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