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和我弟都到了適婚的年齡,我們在家聽到的聊到的更多的話題就是婚育。
本想說話題是戀愛、結婚、生子三部曲,但是在老家,似乎根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戀愛,只有婚育,一種到了年齡必須要做的、每個年輕人都被明碼標價了的事情。
隨著這個話題的各種展開,我從中聽出:他們都認為女孩是靠不了自己的。
女孩更注意形象,會打扮,但工資不高,哪裡會有錢啊,除了靠男人就沒有別的辦法。
也不怪他們會這麼想,其實我也會這麼想。
老家很多小小年紀就不再繼續學業的女生,苦力活做不了,做些簡單的事情賺不了多少錢,比較好的情況就是找個人嫁了,生孩子、帶孩子,用著老公的錢。
這一類女孩似乎只能靠物件了不是嗎。
—
但也有另一些女孩子,寒窗苦讀出去有更多工作機會,或者性格堅毅靈泛的在外也能抓住很多賺錢的機會。
她們回來的時候光鮮亮麗,但似乎也逃不過老家的人認為她們怎麼能靠得住自己,過得再好也不過是運氣好而已。
隨之而來的就是強硬地給他們介紹物件,說服她們“你可以靠他了”。
老家有種很神奇的魔力,就是無論你在外面多麼覺得自己可以繼續單身,然後好好賺錢,過著有很多盼頭的生活,比如新的一年會漲一點工資,比如要給自己換新的筆記本,比如要去哪些城市旅遊等。
但在老家所有的盼頭都會變成結婚生子靠男人。
“不讀書了,給你介紹一個結婚把孩子生了吧。”
“沒事做了,給你介紹一個結婚把孩子生了吧。”
很少能夠聽到讓女孩子出去找點事做的,就算是靠自己學習好考出去,20歲的時候話題還是會回到婚育。
尤其我這種辭職幾個月沒有工作的女生,更像是被他們抓住了拿我來佐證“女生靠不了自己”的把柄,就算我的想法是我才24歲,只要我去找工作,遲早能上崗。
總之,我很少能感受到人們對女生的鼓勵,唯一的鼓勵還是來自自己的女生朋友。
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多數女性潛意識裡也是同樣地認為生活靠男人就好了,所以這種思想總是在大環境裡佔上風,讓有些想靠自己的女生走得很艱難。
事實上很多這種思想都是被環境所潛移默化的,就比如上面我說我也會那麼想,就是受到了家裡人全方位的思想灌輸。但如果大家聽到的是“女孩能靠自己”,結果是不是會有些不一樣呢。
如果大家都認為女生可以靠自己,同時男效能夠明白女生靠自己並不會瞧不起他們,並不會搶走他們該有的一碗飯的話…
其實我也不知道會怎麼樣,只是那樣更是我的理想世界,也許那個世界男女不再糾結角色問題,就業歧視、家庭歧視都會慢慢消失,那些留在老家的女生也開始出去闖一闖。
那樣的話,應該就少了很多被介紹的婚姻,多了更多平等的自由戀愛,大家都會有更純粹的快樂,更純粹的愛情,更會互相尊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