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乎的人不在乎我”
之前有問題說,“你在意的人不在意你,是什麼樣的體驗”,就有人貼出來了這麼一張圖。這麼一對比,可真為阿杜打抱不平的,談不上一廂情願吧,可以說是熱臉貼上冷屁股吧。
古代文人成名何其難!在沒現代傳媒的情況下,靠著毛筆在紙上寫詩文的他們,透過口口相傳,仍能名揚天下,可見優秀到什麼地步,造成“洛陽紙貴”的根本原因就是這個。李白就是這樣的人物。當然,杜甫也是。但在生前,跟李白比,他的名氣差多了。
那麼二人感情真是塑膠兄弟麼?李杜兩人的生命軌跡又是如何有的交點呢?
還得說公元744年這一平凡的年份,這一年李白離開長安,他一路向東,先到達洛陽,然後沿河而下,正是在此次旅行中,43歲的李白遇到了32歲的杜甫。此時的李白已經名滿天下,杜甫風華正茂,一路相伴尋仙問道,對於這一段優哉遊哉的相逢和山水之樂,李白曾寫詩:“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此次問道之旅一直到深秋時節才因為李白南下而告一段落。他們相約來年再度攜手同遊,此次的遊歷他們兩人去了很多地方,最後還拜訪了一位隱居的道士範十。杜甫在詩歌《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中就記載了這件事。一句“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表現了二人小組的感情實力。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這次攜手同遊讓兩人的友情更加深厚。雖然此後杜甫奔赴長安,開始了在求取功名的道路上一路奔波,李白雖然在遊歷名山大川上步履不停。但這並不影響兩人的友情, 他們詩書相寄,問候故友。
當李白聽說李白被流放夜郎,他寫《天末懷李白》來表達對故友的擔憂與牽掛。聽說李白在流放途中生病了,他一連寫下了兩首感夢之作。雖然李白沒有相回應的詩篇,但是兩人之間確實是“太陽和月亮的相碰”。郭沫若也曾說:“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樣的好朋友。他們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雙子星座一樣,永遠並列著發出不滅的光輝。”
都說“文人相輕”、“同行是冤家”,李白性格倨傲放達,無拘無束,自由爛漫,不說“睥睨天下”吧,那也是捨我其誰的主。那寫出“一覽縱山小”詩句、做出“下筆如有神”自評外加“杜審言孫子”身份加持的杜甫,心氣兒豈是一般的高。杜甫作為後來者能看到李白,愛人更愛其才,杜甫確是至真至誠地喜愛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