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溯往事
大順政權在肥鄉(二)
劉永清
農曆五月的肥鄉,正值仲夏季節。石榴花紅似火,天氣炎熱,更加路途遙遠,兵荒馬亂。沈如絲的兩個年輕的兒子,只得將其早亡的父親,匆匆埋葬在肥鄉。並就地取材,順便找一塊石材,刻上幾個字,表明墓主籍貫、姓氏、官職、生卒年月(甚至還避諱了出生年份,隱匿了立碑時間)和幫助主持喪葬事宜的生前同僚、弟子、好友等。從這塊狹小、又略帶缺陷的石碑上便可看出其中端倪。
明崇禎十七年(1644),也是大順朝李自成的永昌元年(1644),更是清軍入關後第一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的順治( “順治”二字,或許與“順朝已被整治”有關)元年(1644)。雖然,大順政權先聲奪人,先期佔領了肥鄉。但在強大的清兵攻勢下,只能節節敗退。從山東半島登陸的清兵,將他們打得潰不成軍。屁股還沒有坐熱的石傳聲,再也無暇顧及肥鄉這隻煮熟的鴨子了,四月間便率眾倉皇而去。幾個月後,清軍就接管了肥鄉政權。一年內,第二次更改國號,第二次任命縣政權。由大明到大順,再由大順到大清。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清政府任命的肥鄉縣主薄朱懋明,正是沈如絲的浙江藉同鄉。說不定還是沈如絲介紹朱懋明來肥鄉工作的呢!
經查《肥鄉縣誌》得知,從沈如絲到朱懋明兩任縣主薄之間,再無他人任過此職。這說明,沈如絲去世後,大順政權還沒來得及任命新主薄,或者說已經任命朱懋明接替沈如絲之職。清軍奪取肥鄉政權後,迅速組建新班子,並任命或繼續留用剛上任的朱懋明擔任縣主薄。朱懋明就任清政府肥鄉縣主薄不久,順治二年(1645)便將此職裁撤。這樣,朱懋明既是清朝在肥鄉的第一任主薄,又是封建政府在肥鄉的最後一任主薄。當然,沈如絲為大順政權在肥鄉的首任主薄,也是最後一任主薄。兩位浙江老鄉先後完成了兩個朝代賦予的“主薄”使命。
大順政權在肥鄉是短暫的,但也是萬幸的。恐怕他們在任命肥鄉官員的同時,在全國佔領的地盤還是相當小的。甚至連當時廣平府的幾個縣城也不見得全部歸附。這通碑的出土,唯一能夠說明的,就是大順政權在肥鄉存在過。至於時間長短,政績大小,影響多大,恐怕什麼也談不上。只能為人們提供一些談資罷了。要不為什麼《縣誌》上就根本沒把他當成一個朝代來書呢?而把他直接放進了明朝,可能也是因為沈如絲也曾是明朝任命的緣故吧!
沈如絲墓碑的出土,雖然沒有銘文,但一個“順”字,卻勾起了人們的無限遐思。這對研究我國幾千年封建朝代的變遷、研究肥鄉歷史的更替等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