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二百八十一。(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故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水谷之寒熱,感則害於六腑,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脈。”——《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們繼續講解《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我們先看原文∶“故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水谷之寒熱,感則害於六腑,地之溼氣,感則害皮肉筋脈。”這句話從字面上來理解非常容易,天之邪氣指自然界的邪氣,通指外感,跟上面的邪風是一致的,也就是外環境所帶來的問題。(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天之邪氣要是傷人的話,直接侵襲人體就會傷到五臟。水谷之寒熱也就是飲食之物,飲食之物不注意寒熱就容易損害六腑。地之溼氣,感受了就會損害皮肉筋脈,這是四個層次。皮在最外層,肉再往深層次一點,再往深層次是筋,再往裡邊是脈,這個脈指的是氣脈,指的就是經絡。
整體來講這段話我們非常容易理解,講的就是人要是得病之後,有外在環境的致病因素,同時還有飲食對人體的傷害。還有一個就是地之溼氣,感受到之後也會傷害到人的經絡、筋骨、肌肉、面板,我一會兒會詳細的講。
我們先講第一個“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這段話古代醫家有不同的註解。馬蒔在《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卷一》裡邊註解∶“上文言天氣通於肺,肺為五臟之華蓋,言肺則五臟皆通,夫故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馬蒔一生寫的書主要有兩本流傳到後世,我們現在尤其是研究《內經》,研究中醫基礎理論的這個專業的中醫同仁們會經常引用到,那就是他寫的《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和《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馬蒔第一是文字功底特別好,第二個是他對於中醫經典的理解非常深入,尤其是對於條文非常熟悉,所以他在註解的時候就非常精彩。
我們從講《黃帝內經》每一條條文開始講,講到現在註解最多的就是兩本,一個是《注證發微》,還有一個是《素問集註》《素問直解》等等這些。《注證發微》非常有特點,所以他這段話特別有意思,他就認為為什麼“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而不是害人六腑,這是什麼原因?因為天氣通於肺,上文言天氣通於肺,大家還記的上文指的什麼?我們之前講的條文,也是《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這一篇還沒講完,之前我們講過∶“惟賢人上配天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臟。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骨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就是之前講的內容,也就是說天氣通於肺,他是這麼來理解的,所以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他就在這篇條文裡邊,他一想,可能這篇條文前面的話跟後面是相應的,《黃帝內經》大部分的篇章都是前後相應。
前文說了天氣通於肺,這邊肯定就是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它與這個肺是相關的,這裡邊的關鍵環節是肺。於是他就認為天氣通於肺氣,肺是五臟之華蓋,這是什麼意思呢?肝、心、脾、肺、腎誰在最上頭?肺在最上頭,就像華蓋一樣。現在咱們社會沒有,在古代皇帝出行的時候,頭頂上都有人給他打著一個就像大傘一樣的東西,那個不是傘,傘中間有一個龍骨撐著,各種骨架給它順下來,有點像這個弧形的。
華蓋是整個上方就是一個圓形的蓋子,就像鍋蓋似的,是個平面的,而且被各種各樣的裝飾物裝飾得五顏六色,但是整體的顏色是黃色,這就是所謂的華蓋,它就是在最頂上,所以華蓋就是最上方的一個蓋。肺就是五臟之華蓋,蓋住五臟,而且肺與五臟相通,為什麼肺與五臟相通呢?因為我們之後會學到,五臟專門的一課,之前也提到了,就是肺有一個功能叫肺朝百脈,肺與百脈是相通的,身體的各種經脈,我們知道的十二正經、奇經八脈等等,所有的脈跟肺都是相通。
所以肺氣要是充足的話,五臟氣就足,肺主氣,司呼吸,要是肺氣虛的話,五臟的氣皆虛,所以肺是很重要的。運動員跟普通人的最大一個區別是什麼呢?運動員肺活量大,普通人肺活量小,肺氣要是足的話身體就健康。
我以前有一個老師練易筋經,他的易筋經法門裡邊記載的就是肺氣越充足的人,就是呼吸之氣越深,肺氣越充足的人力量就越大,這就說明肺氣強壯,五臟就能強壯。這氣是誰所主呢?就是肺所主。所以我前節課還講內家拳裡邊有一個拳叫形意拳,形意拳練的是五行拳,五行拳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拳先從哪一式開始練呢?就是劈拳,叫做劈、崩、鑽、炮、橫。劈拳是第一個,劈拳練的是什麼呢?練的就是肺。我們練劈拳的時候,沒有出前手之前他前手是個端拳的樣子,後手往前一劈,身體本來是蹲著的,往前一劈身體長起來了,但是氣就落下去了。
民國有一個武術大師叫孫祿堂,他在註解劈拳的時候就認為劈拳是一氣之起落,練劈拳肺氣一起落,肺氣練幾下之後就充足了,練上十下八下之後,感覺渾身的氣充滿,兩個手就感覺脹起來一樣。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手怎麼就脹起來呢?我經常說有的時候練拳也好,學中醫也好,需要功夫上身,只要練到功夫上身之後,老師不用講就明白。(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二百八十一。(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宣告: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宣告: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