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照人 馬長玉
如今,在蕪湖縣境內青弋江畔的芳山村,一提起當年新四軍三支隊五團智取芳山據點的故事,村子裡熟知那段歷史的老人都記憶猶新,且津津樂道。
那是在抗戰初期,日軍佔領了蕪湖縣灣址鎮後,為了監視駐守在青弋江畔紅楊樹的新四軍三支隊五團的軍事行動,特地在臨近紅楊樹的芳山村建立了據點。芳山村村後的山坡上有一座不知建於哪朝哪代的五香殿,供芳山村周邊十里八村的村民燒香拜佛。日軍除了在五香殿旁邊築了座大炮樓,駐紮了10多個日本兵外,還指派偽軍一箇中隊30餘人駐紮在大殿內。為了防範新四軍五團襲擊和游擊隊的騷擾,日偽軍在據點四周挖了一條三四米深的環形壕溝,溝裡灌滿了水,溝上架起了吊橋,人員進出全靠吊橋。一到晚上,日偽軍就收起吊橋,不準任何人進出。因為有了這個據點,日偽軍經常潛入紅楊樹一帶刺探新四軍的情報,還常常竄到周邊的村裡搶糧搶物,糟蹋婦女,芳山據點成了當地的一個毒瘤。
駐守在紅楊樹的新四軍五團指戰員紛紛請戰,要求端掉這個據點。團黨委經過研究並報請三支隊司令部,譚震林副司令員聽了彙報後,當即拍板:“對!要趁敵據點剛建,立足未穩,儘早地挖掉這個毒瘤!”
為了打好這一仗,團長孫仲德組織召開了軍事民主會,集思廣益。與會同志認真地分析了敵情、地形和敵我雙方的武器裝備等情況,經過熱烈地討論,形成共識:只能智取,不能強攻。
採取什麼方法智取呢?
恰在此時,前往芳山據點偵察的同志回來報告:近日據點裡的日偽軍人員較少,無力下鄉搶糧搶物,強迫芳山村和周邊村的村民每天下午給據點裡的日偽軍送糧運菜。聽到這一情報後,善捕戰機的孫團長眼前一亮:“這真是天賜良機!咱們就抓住下午給日偽軍送糧送菜的機會,讓戰士們裝扮成送糧送菜的村民,混進敵據點,夜裡來個大鬧天宮,你們看怎麼樣?”
一人提議眾人和,大家都拍手叫好。
1938年8月的一天傍晚,孫仲德團長一邊讓偵察排戰士分頭通知周邊的村民們不要給據點送東西,一邊讓偵察排的戰士們喬裝打扮成村民,趁天黑挑著糧,擔著菜,推著車向芳山據點趕去。為了吊一吊日偽軍的“饞蟲”,戰士們還特意捎上幾隻鵝鴨。結果,來到據點吊橋邊,鵝鴨“嘎嘎嘎”一叫,日偽軍們見狀眉開眼笑,二話沒說,就放下了吊橋,偵察排長領著戰士們進了據點。據點裡值班的偽軍告知:“皇軍有令,晚上只准進,不準出!”喬扮混進據點裡的戰士們心中暗喜,但表面上卻裝出挺不情願的樣子,勉勉強強地應允了。
夜半三更,當駐紮在五香殿大殿堂裡的偽軍進入夢鄉後,偵察排長和兩個戰士敏捷地摸到吊橋邊,藉著夜幕掩護,用匕首將兩個值班的偽軍給“結果”了。隨即按照事前制定的作戰方案,戰士們迅速從米袋裡、菜筐裡、推車裡取出匕首、大刀、短槍、手榴彈,衝進了大殿堂裡,一個個熟睡中的偽軍們就這樣當了俘虜。睡在大殿堂裡間的偽軍中隊長見狀,妄想拔槍頑抗,被眼尖手快的偵察排的一位戰士一槍斃命……
沒想到這一聲槍響,驚動了五香殿邊炮樓裡駐紮的日本兵。狡猾的日本兵一聽槍聲,知道情況不妙,一個個似驚弓之鳥悄悄從碉堡底層事先挖好的通道溜走了……
智取芳山據點的戰鬥結束了,30多個偽軍乖乖地當了俘虜,妄想負隅頑抗的偽軍中隊長被當場擊斃。此戰繳獲輕機槍1挺,手槍1支,步槍30多支。監視新四軍五團行動的“眼中釘”和禍害芳山村村民的“肉中刺”被拔掉了。令偵察排戰士們遺憾的是讓一個班的日本兵給溜了。
天亮後,“昨夜‘四爺(村民們當時對新四軍尊稱)來到了芳山村,繳了偽軍們的械,端掉了敵據點”的訊息似長了翅膀,在青弋江畔沿岸的十里八村傳開了。村民們高興地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加以祝賀。
(本文源自《鐵軍》雜誌 2020年12期)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鐵軍》雜誌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留言、在看!轉載請聯絡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