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太史小生
20世紀50年代,世界上存在著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1956年2月,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赫魯曉夫,在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作了《個人迷信及其後果》的“秘密報告”,在世界上引起了持續很長時間的軒然大波。
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出發。毛主席認為,對於赫魯曉夫的這個報告,可以“一分為二”地看:一是揭了“蓋子”,二是捅了“漏子”。
所謂“揭了‘蓋子’”,是指赫魯曉夫的這個報告,破除了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揭露了他的錯誤,這是應該的,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有積極意義;所謂“捅了‘漏子’”,是指這個報告否定斯大林,會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引起思想混亂,同時也會給帝國主義國家以可乘之機。
正確的做法應當是,按照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對斯大林的歷史功過作出實事求是的全面評價,總結經驗和教訓。
一、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在世界上傳播開來後,東歐局勢出現動盪,發生了波蘭事件和匈牙利事件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人包括一些青年學生產生了思想困惑:“馬克思列寧主義還靈不靈?”“社會主義制度到底有沒有優越性?”許多人迫切希望能夠得到有說服力的回答,並從中受到啟迪,以消除頭腦中的困惑和疑慮。
清華大學黨委瞭解到清華大學師生的思想情況後,向鄧小平作了彙報,並邀請總書記到清華大學給師生們作一次報告。鄧小平經過思考,認為這是一個面對面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好機會,於是同意了清華大學黨委的邀請。
1957年1月12日下午,清華大學1萬多名師生分別坐在可以容納1200人的大禮堂和十幾個大大小小的分會場裡。下午2時,鄧小平準時來到清華大學。
在清華大學師生的熱烈掌聲中,鄧小平面帶微笑。開始講話:
“一個多月前,波蘭、匈牙利的問題出來以後,你們學校的青年團組織要我來講一講,我當時沒有來。現在,《人民日報》的《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這篇文章出來了,我覺得可以講了,因為問題清楚了。”鄧小平的報告,一開始就引起廣大師生高度注意。大家全神貫注,會場上只有做筆記的聲音。
“過去,我們部隊有的戰士不愛聽報告,屁股坐不住,講怪話:‘不怕飛機大炮,就怕政委作報告。’今天,我這個政委來給你們作報告,你們怕不怕呀?”生動風趣的話語,一下子拉近了總書記與清華大學師生的距離,全場響起歡快的笑聲和熱烈的掌聲。
然後,鄧小平圍繞師生們關心的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中發生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從俄國十月革命的歷史到社會主義的發展,從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到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從波蘭、匈牙利事件到中國共產黨的立場和態度,侃侃而談,顫聯入裡,他的報告,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既具體又生動,深深吸引了大家。
《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是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討論寫的。鄧小平說:“蘇共二十大以後,特別是匈牙利事件以後,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中一些人有灰溜溜的味道。這篇文章起了振奮(人心)的作用。加強了我們的信心。”
《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這篇文章是我們對國際問題說話,對共產主義運動中爭論的問題發言。但我們中國的共產主義者、社會主義者、中國人民來看這篇文章,重要的是從國際事件中總結教訓。
我們文章中很強調的一點,就是我們的事業是很年輕的,馬克思主義到現在才100年出頭,俄國革命才40年,也就是40歲,東歐才11歲,我國才7歲,年輕得很嘛!在這種情況下,在共產主義運動中,不出一點亂子是不可能的。想不出亂子,那是空想家。這次出了,以後還可能出。
但是不管出多少亂子,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陣地總會要逐漸鞏固,我們的事業、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會要向前發展。認識這個總趨勢很重要,只有這樣才不致因為某一個時期的挫折現象而悲觀失望。用不著灰溜溜的,重要的是要吸取教訓。
二、鄧小平講話中蘊涵的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堅定信念,使清華大學師生受到了生動的馬克思主義教育
大家從鄧小平的講話中,體會到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來認識世界、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鄧小平繼續講道:“正因為我們年輕,經驗不足,我們的制度還是不完善的,我們要堅持那些對的,糾正那些錯的,補充那些不夠的。”“文章指出,我們的基本制度是好的。但應該對制度的某些環節隨時注意調整。蘇聯的基本制度是好的,但斯大林對應該調整的地方沒有調整,比如階級已經基本消滅了,再強調階級鬥爭日益尖銳,就不能這樣看。”
在談到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時,鄧小平指出:究竟我們的制度好不好呢?文章說了,判斷一種社會制度好壞的標準,主要是看生產力是不是向前發展。發展得快還是慢。我們的生產力是發展了,證明我們的制度是合適的,儘管它還有缺陷。我們應該看到我們的制度是好的,比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優越。從生產力看我們現在還是落後的,但我們會趕上它。沒有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發展不了這麼快,不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這一點連美國人也不能不承認。
鄧小平闡述了共產主義運動、社會主義事業的基本經驗。他說:匈牙利事件最本質的教訓,就是沒有建設成一個好的黨。黨處於癱瘓狀態。它為什麼瓦解得那樣快,就是因為黨瓦解了。
他針對世界共產主義運動出現的嚴重教訓,強調說:《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這篇文章中總結十月革命五條普遍真理的頭一條就是黨。其餘四條都是要在黨的領導下實現的。沒有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就不能勝利。這不是決定於黨員人數的多少,而是決定於黨的思想的純潔性,決定於黨的政策和黨與廣大群眾的聯絡,決定於黨能不能團結大多數人與少數人進行鬥爭和進行建設。
在報告中,鄧小平還就清華大學師生普遍關心的民主問題、艱苦奮鬥優良傳統問題,以及怎樣對待群眾的一些個人要求問題等,進行了精闢論述。
關於民主問題,鄧小平說:究竟什麼是民主?要看是無產階級的民主還是資產階級的民主。無產階級、資產階級都有專政,也都有民主,但無產階級專政比資產階級專政更民主。從基礎上講,資產階級是少數人的專政,無產階級總是多數人的專政,社會基礎要大得多。總的趨勢是我們要逐步發展和擴大民主,否則要犯錯誤。
但發展民主要看基礎和條件,我們現在一些民主制度在逐步健全,就是因為前幾年鞏固無產階級專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大民主可以用,那是用來對付敵人的,對人民內部不能用大民主。像匈牙利那樣,大民主搞得國家傷了元氣。企業破壞,生產下降。損失很大,不知何時才能恢復,結果哪個吃虧呢?吃虧的是人民。我們不贊成這種大民主,因為它對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是不利的。
人民內部問題,不能採用大民主。黨內鬥爭也是這樣。用大民主似乎一個時期可以見效,打倒一批人,扶起一批人,但後患無窮。此風一起,影響很壞。
既然這一批人可以起來打倒另一批人,那麼另一批人難道就不可能起來打倒這一批人?中國革命歷史上曾有過這種情況,一批人起來打倒一批人,取而代之,自以為勝利了,但結果卻是團結破壞,革命隊伍渙散。以為大民主就那麼好,小民主就那麼不過癮,這種思想是錯誤的。
三、在暴風雨般的熱烈掌聲中,鄧小平結束了長達5個小時的報告
在講話中,鄧小平針對有人讚賞資本主義國家“新聞自由”的觀點,進行了有理有據的分析。他說,有人說“我們報紙登的訊息少,外國報紙比我們民主”。
我們的訊息是少些,但外國報紙什麼訊息都登嗎?不見得,要看是什麼訊息,這裡有個立場問題。任何報紙,都是為政治服務的,對訊息都有所選擇。要是世界上所有的訊息都登,這要辦多大的報紙?資產階級的報紙對不損害他們利益的訊息才登,傷害他們利益的就不登。
關於艱苦奮鬥問題,鄧小平說,艱苦奮鬥是我們黨的傳統。我們的革命是怎麼搞起來的?靠的是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今天我們搞建設,同樣需要艱苦奮鬥。有人說,現在的青年人比老年人聰明,老一代是“傻瓜”。在他們看來,先輩們,以往的青年們,他們在革命戰爭中衝鋒陷陣。一批批倒下去。都是“傻瓜”。
劉胡蘭面對屠刀,英勇就義,也是“傻瓜”。我勸這些年輕人,要學過去的老人,學過去的青年,甘於當“傻瓜”。太“聰明”了是不行的,“聰明”過頭了,腦筋只想到個人這一方面,就沒有國家的工業化,就沒有社會主義,也就沒有個人的前途,這是很危險的。
在談到對群眾的一些要求應當如何看待時,鄧小平說,應該解決的要解決,需要解釋的要解釋。有的要求事實上現在滿足不了,就要講明形勢,說清道理。現在有股不好的風,似乎個人要求總是感到不滿足。當然,個人要求總是要有的,但還應該有另一個要求,就是國家的強盛。
最後,鄧小平殷切希望清華大學師生:“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為了後代的幸福,我希望大家把眼光放遠一些,學革命先輩,學過去的青年,艱苦奮鬥,顧全大局,建設社會主義。”
一個下午過去了,夜幕悄然降臨,清華大學大禮堂和各個分會場內,依然洋溢著喜悅的氣氛。中共中央總書記闡述的道理和殷切期望深深打動了清華師生的心。會場內外不時爆發出一陣又一陣的熱烈掌聲。
清華大學廣大師生認為,鄧小平的報告坦率、深刻,不迴避當前存在的問題。這不僅說明黨和人民是坦誠相見的,更說明我們黨有充分的自信和能力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在暴風雨般的熱烈掌聲中,鄧小平結束了長達5個小時的報告。
鄧小平到清華大學作報告,不僅給清華大學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在全國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受到毛主席的讚揚。毛主席說:“工、農、商、學、兵、政、黨,都要加強政治思想工作。現在我們的總書記鄧小平同志,親自出馬到清華大學作報告,也請你們都出馬。中央和省、市、自治區黨委的領導同志,都要親自出馬做政治思想工作。”
從此,領導幹部親自做大學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優良傳統。
作者簡介:太史小生,歷史領域愛好者,特別是熱衷於黨史、軍史的閱讀與寫作。一直希望更清晰地去回望歷史,更理性地看待歷史,更流暢地書寫歷史。
歡迎廣大歷史愛好者斧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