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御史曹錫寶,為何承認自己上書彈劾劉全,是輕率莽撞的舉動
時任陝西道監察御史的曹錫寶,生性坦率,剛直不阿,是清乾隆朝一位有責任心的監察官。當他看到“當朝第一寵臣”和珅利用權勢、結黨營私,貪汙納賄、中飽私囊時,總想尋找機會彈劾和珅。但是,當時和珅正權傾朝野、位極人臣,並深得乾隆寵信,就連皇太子都要讓他三分,想扳倒他談何容易。曹錫寶左思右想、幾經謀劃,決定先拿和珅的家奴和府大管家劉全開刀,以期開啟“倒和”的缺口。
原來這個劉全非一般家奴可比,他長期鞍前馬後追隨和珅,是和珅巧取豪奪、看家護院的得力鷹犬。隨著和珅的得寵升遷,他也成了和府的大管家,由是,更倚仗主子的權勢在京城胡作非為。他不僅為自己聚斂了萬貫家財,而且,所乘寶馬香車,所穿華服飾配,所居高門豪宅,皆極盡奢華,嚴重“超標逾制”。要知道,在等級規制十分森嚴的封建社會,什麼等級的人,穿什麼衣服,坐什麼馬車,住什麼房屋,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果一個人的衣食住行,超越了等級制度的規定,其罪非同小可。劉全的生活行狀顯然不符合一個家奴的身份,這正好可以成為曹錫寶彈劾和珅的一個突破口。
曹錫寶經過詳細周密的調查取證後,覺得胸有成竹了,便於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六月,向皇帝呈上奏摺,彈劾“劉全恃勢營私,衣服、車馬、居室皆逾制”,請求嚴懲劉全。
當時,乾隆皇帝正在熱河行宮(即承德避暑山莊)避暑,接到曹錫寶的奏摺後,立即將隨駕的和珅召來詰問。和珅神態自若地回奏說,自己平時管束下人甚嚴,下人不敢越軌,或許是因為隨駕時間長了,僕人無人管束,漸漸惹事生非起來,也未可知。說到最後,和珅還假惺惺地乞請皇上嚴加審查,若如奏摺情狀,從重懲處。
乾隆即命留京的王公大臣召見曹錫寶問明情況,又令步軍統領派遣官員跟曹錫寶一起到劉全家調查。到了劉家,並未發現任何“逾制”的跡象和證據,調查一無所獲。幾經查驗,既沒有奏摺裡說的豪門大宅,也不見什麼華服名車,劉全住的也是與普通百姓一樣的房屋。曹錫寶傻眼了,豪宅香車怎會不翼而飛了?自己曾經掌握的證據哪裡去了?心裡滿是疑團,卻無半點辦法,只得“自承冒昧”,承認自己上書彈劾是輕率莽撞的舉動。
但乾隆卻不滿意,又把曹錫寶傳喚到熱河行宮當面詰問,曹錫寶回答說:“儘管現在無法找到劉全倚勢營私的實跡,但我也是為了讓和珅‘杜漸防微’能及早預防不良現象的滋生,才上呈了這道奏章。”乾隆不以為然,又命軍機大臣、大學士梁國治等人再次詢問,曹錫寶只得承認“杜漸防微”一詞說法不妥,請求皇上懲治自己的罪過。於是,曹錫寶被移交給吏部議罪,吏部官員揣摩著乾隆的用意,議決給予曹錫寶降職處分。吏部意見上呈後,乾隆故作恣態地說:“曹錫寶聞風即雨,不查清虛實就前來奏報,這是書生‘拘迂之見’。現暫且對他從寬處罰,改為革職留任。”
曹錫寶作為一名監察官,當然知道證據在司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所以他在舉報之前作了周密的調查,並掌握了充分的證據。然而後來搜查時,為何所有的證據都統統人間“蒸發”了呢?
原來,曹錫寶在寫好奏摺後,曾拿給同鄉好友左都御史吳省欽看過,或許是想讓好友提提意見,或許是想讓上級(左都御史是監察御史的上級)聞知此事。哪知這個“上級兼好友”是個賣友求榮的角色,聞訊後,立即暗自馳馬熱河,向和珅告密。和珅即令劉全火速毀掉豪華府第,急建普通民居,並把越制的車馬服飾統統藏匿起來,不能留下任何蛛絲馬跡。等到曹錫寶的奏摺遞到乾隆手上時,一切罪證都己灰飛煙滅了。
從表面上看,曹錫寶反貪蒙冤的直接原因是由於自己的不慎“洩密”,使權勢奸人有了毀滅罪證的時間。但是,真正的原因其實是乾隆充當了和珅的最大保護傘,他不想深究下去,是怕就此毀了和珅。照理說,這個彈劾案,雖然一時查無實據,但畢竟曹錫寶是在履行監察職責(御史可以風聞奏事),況且,他一向辦事認真,此次彈劾怎會輕率魯莽?然而,乾隆卻不去深究箇中蹊蹺,也不留案待查;反而再三逼問曹錫寶,迫使曹錫寶不得不違心地承認自己犯下了“妄言罪”,從而草草了結此案。一位朝廷的言事大臣只因舉報了和珅的一個家奴,尚且落得如此下場,今後還有誰敢再去參劾和珅?想必乾隆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此後,曹錫寶一直憂鬱寡歡,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便含冤去世了。
就在曹錫寶離世七年後的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太上皇乾隆駕崩不久,嘉慶皇帝就處死了和珅。在抄沒和珅家產的同時,也查抄了劉全一家。且不說查抄出的和珅家產價值白銀達十億兩,相當於朝廷十年的國庫總收入;僅劉全一個家奴,抄出的家產就值白銀二十多萬兩。嘉慶認為:此前,御史曹錫寶“所劾不虛”。於是,為曹錫寶平反昭雪,表彰他不愧是“諍臣”。
儘管曹錫寶反貪蒙冤案以平反告終,但這終究是封建專制體制內皇帝權力與鉅貪權臣之間的一場利益博弈。事實上,查抄和珅家產中的很大一部分,最後都落入了嘉慶的腰包,正如坊間所言:“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所以,這個反貪結果依然是君主權力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是君權反貪的勝利,而絕不是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反貪的勝利。事實證明,在嘉慶嚴厲查處了和珅貪案後,清朝官吏的貪汙行為並未就此收斂,反而越來越猖獗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