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奧西夫·格里古列維奇經常被稱為蘇聯情報部門最寶貴的臥底之一,同時也是一位高產的作家和學者,其主要興趣在於歷史領域。
格里古列維奇1913年出生於立陶宛,當時立陶宛是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這位未來的間諜在卡拉特猶太社群長大,這是一個小型的民族宗教猶太團體,將自己與更廣泛的猶太親屬區分開來。
和他那個時代的許多知青一樣,年輕的格里古列維奇成為國際共產主義和世界革命激進思想的狂熱愛好者,這些思想承諾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無階級、無國家的未來。對於一個在歐洲飽受民族主義和反猶太主義之苦的人來說,這是一個誘人的前景。
18歲時,格里古列維奇以激進分子的身份積極參與波蘭-立陶宛地下共產主義運動。他隨後被捕、入獄,後來被流放到巴黎,在那裡他在索邦大學學習社會科學,同時參加共產國際的活動。
根據共產國際的命令,這位年輕的活動人士於1934年移居阿根廷,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動員當地的猶太人和波蘭移民社群。
1936年,這位熱愛世界的革命者奔赴西班牙,加入蘇聯支援的共和黨力量,與民族主義者作戰。很快,格里古列維奇就被蘇聯情報機構發現了。
格里古列維奇抵達西班牙一年後,被NKVD車站站長亞歷山大·奧爾洛夫招募。奧爾洛夫後來因擔心斯大林的情洗在蘇聯迅速加強鎮壓而叛逃到美國。儘管如此,奧爾洛夫對格里古列維奇的身份保密,允許這位蘇聯間諜為他在莫斯科的上司工作。
1940年5月24日晚上,一群20名武裝人員包圍了墨西哥城科約阿坎區的一所房子,斯大林流亡期間的宿敵利奧·托洛茨基就住在那裡。襲擊者穿著墨西哥軍隊和警察的制服,但他們都不是。
殺手進入房子,找到托洛茨基睡覺的房間,並透過其中一堵牆擊落了一連串的炮火。伊奧西夫·格里古列維奇是參與斯大林間諜帕維爾·蘇多普拉托夫設計的暗殺陰謀的人之一。
儘管牆壁上佈滿了子彈,托洛茨基還是躲在床下活了下來。
殺死托洛茨基的失敗激怒了貝里亞,但有點出人意料的是,斯大林決定赦免參與行動的特工的生命。相反,在托洛茨基的另一次暗殺未遂後,被授予紅星勳章的格里古列維奇被送回阿根廷,在那裡他又度過了八年,在20世紀40年代席捲歐洲的血腥戰爭中基本被遺忘。
根據孟菲斯大學歷史教授的說法,格里古列維奇巧妙地運用了戰後在USSR發起的日益增長的反世界主義運動的浪潮,甚至把它變成了他的優勢。
這場運動試圖“揭露”通常是猶太人出身的“無根世界主義者”。儘管格里古列維奇知道自己的身世,但他透過撰寫書評,為迫害另一位猶太作家和學者列夫·祖布科夫提供了依據,從而得以在新的恐怖運動中倖存下來。
當被問及是什麼促使他在人生的這個階段與黨和蘇聯情報部門結盟時,格里古列維奇回答說:“害怕!害怕不做某事、不履行命令可能帶來的後果。”
儘管如此,他還是把不幸的情況變成了自己的優勢。
茲納梅斯基寫道:“在一個充滿世界主義陷阱的雷區裡,他讓上級確信他的可靠性和忠誠。這最終使他獲得了蘇聯公民身份,併為他在1949年底在義大利執行新的間諜任務掃清了障礙。”
1951年7月16日。
格里古列維奇假扮一名已故哥斯大黎加貴族的私生子,獲得了哥斯大黎加公民身份,並開始與該國在義大利的前帕特社群交往。出乎意料的是,他被任命為該國駐羅馬、梵蒂岡和南斯拉夫的大使。
“他的蘇聯老闆,在恐怖環境中長大的省級官員,害怕採取主動,起初對這種冒險主義和公開違反間諜協議的行為感到非常震驚,甚至感到不安。然而,後來,他們重新考慮了整件事,接受了他的新身份,將他驅逐出境。”“我執行了幾項常規間諜任務,並將他變成了政治情報提供者,”茲納梅斯基寫道。
在隨後的幾年裡,格里古列維奇向克里姆林宮提供了寶貴的情報,這些情報是由於他作為外國大使的獨特地位而獲得的。
有一次,格里古列維奇被認為是暗殺南斯拉夫的約瑟普·布羅茲·鐵托的人選,但斯大林的死避免了這一計劃。
斯大林去世後,莫斯科的新領導人立即將格里古列維奇召回蘇聯,並在他作為斯大林的助手抵達後將其驅逐出情報部門。
儘管被他畢生為之的工作組織拋棄,格里古列維奇藉此機會轉向另一種愛好:歷史研究、學術和通俗寫作。
在隨後的幾年裡,格里古列維奇為一篇關於梵蒂岡政策和財政的論文進行了辯護,並發表了大量關於天主教會、教皇、宗教裁判所以及各種拉丁美洲革命者的傳記的書籍和研究。
到1960年,格里古列維奇改頭換面成為作家和學者,併成為人類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他於1988年在莫斯科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