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發射是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承前啟後的關鍵之戰,是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強基之戰,意義重大,責任如山……長征七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隊伍充分認識此次任務的重要性,鑄牢使命意識,以精細化流程思想為指導,做到“前全細嚴”,為保成功、保質量“亮劍”。
精細化紮實推進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設立了遠端監測系統,設計人員每天都會來到監測大廳判讀前方資料。前方和後方對同一資料進行“一對一”複核復算。操作精細化、測試精細化、判讀精細化……結合反思會,長七遙四型號隊伍推進流程精細化與質量確認制並行,專題佈置了8方面17條確保圓滿成功的措施,依據“7個重點、7個再確認”,設立364個質量確認項、1115個崗位作業書,確保全過程質量受控。
自長七遙四進場以來,發射隊員們要對當天的質量事項全部確認後,才意味著一天任務的完結。火箭院宇航業務部陳海波介紹,發射隊特別制定了40天質量工作計劃,全程對質量事項進行跟蹤。結合崗位確認制,型號隊伍還特別制定了關鍵專案控制表格,細緻檢查和記錄設計人員關注的核心關鍵特性與操作環節,按照發射流程推進並不斷迭代。總體設計部沈丹說:“這為崗位確認制的落地提供了又一個重要保障。”
與此同時,為保障此次發射任務的成功,保成功專家組對長七遙四受各方關注的重點專案進行復核和再次確認。其中,針對“Ka天基測控子系統質量複查”和“各型號質量問題歸零舉一反三措施落實”,後方專家組提出了38項建議,型號隊伍全部答覆和採納。
抓痛點“動刀”
俗語道,牽牛要牽牛鼻子。長七隊伍抓重點、抓關鍵、抓痛點,特別針對增壓輸送系統“防松、防堵、防漏”做了全面徹底的複查。
針對容易出現問題的閥門、管路、貯箱等總裝密封部位,尤其是液氧系統連線的低溫密封結構等,全部增加了氦質譜檢漏。火箭院長七火箭增壓輸送系統負責人馬方超介紹,箭體上關鍵的密封結構有上千處,增加氦質譜檢漏後,可檢漏率指標提升了1—2個數量級。
長七遙四進場後,針對臺階式雙道密封管路接頭結構,發射隊員詳細測量了外套螺母和接管嘴螺母端面的距離,由此倒推計算密封圈壓縮量,確保兩道密封圈功能的有效性。眾所周知,長七火箭是一枚“冰箭”,要在零下180多度的低溫環境下工作。為了確保低溫工況下密封的可靠性,發射隊員在火箭總裝後特別測量和確認了低溫密封結構的“密封間隙”,透過“測算倒推”的方法確保每一個密封圈安裝到位。
為了防止系統及產品內部殘留水汽,在低溫環境下發生冰凍堵塞的問題,他們特別對部分關鍵低溫系統採取了“抽真空”“氦氣置換”等控制措施。與此同時,為了應對文昌高溫、高溼、多雨的自然環境,發射隊員為全箭實施了更加嚴格的全流程防水、防潮控制舉措。
“蛛絲馬跡”不放過
“這個曲線值不對,出現了4次波動!”一個週六的深夜時分,火箭院總體設計部總體室副主任彭越正帶領兩名員工做著模擬分析試驗。
火箭是一個複雜龐大的系統,飛行試驗中資料量大,偶爾會出現一些資料波動,出現頻率小,難以復現。面對此次引數異常,長七隊伍深層次挖掘問題根源,分析機理,堅持要查個“一清二白”。
“是轉速感測器的問題?還是變換器的問題?”為了發射任務成功,彭越和團隊成員絲毫不敢懈怠。他們畫故障樹,採集傳輸線路,調節電阻,不斷設計和調整引數。
由於沒有經驗可借鑑,他們創新應用新的模擬軟體,不斷除錯著。“幾乎兩個晚上沒有休息,最終故障在晶片上覆現了。”彭越說。在他看來,作為後方保障成員,能為型號隊伍做貢獻,是他們的責任,更是一種榮耀。
長七遙四進場前後,長七隊伍針對各型號出現過的不協調專案仔細“回頭看”,舉一反三,深入全面開展“回想”和“預想”,為保成功、保質量不遺餘力。火箭院長七火箭發射隊01指揮邵業濤說:“我們鼓勵每一名發射隊員發現問題,有時候甚至會假想一些‘匪夷所思’的現象,透過等比試驗分析,有依有據地做到‘疑點不疑’。”
“三寶”為火箭總裝質量再加碼
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總裝人員進廠房時,都會隨身帶著“三件寶”:行動式工具包、產品零件包、質量影片記錄儀。
以長七遙四為依託,火箭211廠天津火箭公司總裝車間首次在發射場廠房開展了工具形跡管理。崗位不同、工作專案不同,對工具的使用種類和頻率有著不同的需求。根據實際應用情況,該廠專門進行了工具的精細化管理。力矩扳手、開口扳手、頭燈……每個工具都有特定的凹槽設計,是什麼、放哪裡,工具包裡打眼一看,一清二楚。
總裝車間還專門為員工配置了行動式產品包裝箱,既實現了零件的形跡管理,又具備防潮功能。他們對不同廠房、不同專案的零元件進行了分組。同時包裝箱上還標註了零件的總裝位置。57車間操作人員劉洋說:“對零件的數量和去向,我們每一個人都做到了心中有數,可以說為保成功又上了一道保險鎖。”
質量影片記錄儀首次在發射場投入使用。劉洋介紹,這種小巧、防抖的記錄儀可以續航8小時,能夠攝錄複雜環境下的操作,便於影片匯入和分析,使總裝操作做到“有依據、按依據、留記錄”。
此前,長七遙四在天津總裝階段,車間還特意整理了前幾發次操作專案的多媒體圖冊。透過多媒體圖冊,總裝人員做到了先學習、再操作、後比對,方便了操作,又便於箭上狀態的比對,檢驗了工藝要求與設計要求的一致性。
把“最壞的打算”做到位
長七遙四成功了,但很多人不知道,這背後有著型號隊伍萬全的準備。為了一發箭的成功,他們“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
每一發火箭執行任務前都會有一個暫停發射預案,萬一發生故障,時刻按照預案做好系列工作。長七隊伍特別制定了詳細的故障判斷依據和處置預案,把暫停發射預案細化到每一步操作、每一個備份產品,尤其對箭上閥門等開展了可維修性、可更換性分析確認。邵業濤介紹,我們把所有的備份產品全部做好檢驗再發運海南,並做到備件及工具齊全,確保出現問題能夠第一時間更換處理。
“備件裡不僅有實物,與本發任務相適應的軟體也均裝訂完備,保證備件可以隨時上箭使用。”邵業濤說。同時,型號隊伍新配套了氦質譜檢漏儀,並專門在測試階段真實演練了艙內操作的可達性及檢測結果的正確性,保證應急時快速可用。
制定預案時,長七隊伍綜合考慮,將單點故障對發射的影響降至最低:若某一個系統故障,其餘系統繼續按照流程工作,直到完全不能前進為止。邵業濤說:“這將為再次啟動發射留出充足的時間,改變過去一遇故障則各系統流程全停的局面。”截至目前,長七系列火箭全箭共制定故障處置預案742項。型號隊伍還對進入負6分鐘後的預案逐項進行了演練。
狹路相逢勇者勝。長七人牢固樹立風險意識,把好質量一道道關;牢固樹立成功意識,一次把事情做對,既有防範風險的“先手”,又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打了一場“有準備之戰”,最終用成功銘記了一段光輝歲月。前方,征程依舊,長七人將勇往直前。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航 通訊員 劉莎莎
編輯:謝永利
流程編輯 邰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