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又稱“三晉”。三晉之源,唐晉啟始之地便是今日曲沃一帶。上個世紀,在位於曲沃翼城交界處的“曲村——天馬遺址”發現了九組晉國早期的晉侯墓葬。晉國博物館便是依託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興建的我國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晉文化的平臺,是國家4A級景區。
有人說“不到晉博,枉來山西。”晉文化把最輝煌的一頁譜寫在三晉之源——曲沃,在歷史的長河裡,歷經千年,撥開神秘的面紗,用一座“晉國博物館”來鑑證。
煌煌春秋三千載,悠悠晉國六百年。與其說是博物館,更像是一幅晉國的時光卷軸,歷經生生世世的反覆描摹,把一段完整的歷史重現在我們的眼前。
有著雲紋獸紋的青銅器與玉器,把歷史印記裡最動人的時光篆刻下來,在時光裡慢慢點染,慢慢湮開。遺址出土了許多珍貴的青銅器、玉器、原始瓷器,尤以晉侯穌鍾、鳥尊、兔尊、豬尊、玉組佩等精美青銅器和玉器聞名於世。
鳥尊出土於第一代晉侯燮父之墓,為山西省博物院鎮館之寶,是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級文物。以鳳鳥回眸為主體造型,頭微昂,圓睛凝視,高冠直立。禽體豐滿,兩翼上卷。鳳鳥頸、腹、背飾羽片紋,兩翼與雙腿飾雲紋,翼、蓋間飾立羽紋,以雷紋襯地,尾飾華麗的羽翎紋,使之成為中國青銅器藝術中罕見的珍品。
玉組佩出土於第八代晉侯次夫人——楊姞之墓,是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級文物。由玉璜、玉珩、衝牙、玉管、料珠、瑪瑙管組成,共計204件,以45件玉璜為主體,是迄今見到的組佩中玉璜最多者。玉飾上的紋飾精雕細琢,姿態各異,有雙龍紋、雙首烏紋、人龍合體紋等,其下端2件玉雁更是晶瑩剔透,栩栩如生。整組五佩結構之複雜、組合之規整、飾紋之精湛,使人不難想見墓主人佩戴時的雍容華貴。
晉侯穌鍾共16件,出土於晉侯墓地第七代晉侯穌的墓中,也是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級文物。可分為兩組,每組8件,大小相次,排編成兩列音階與音律相諧和的編鐘。刻有355字銘文,首尾相連刻鑿在16件鐘上。銘文完整的記述了晉侯穌參與討伐東夷的戰爭,銘文全部是用利器鑿刻而成,這在西周青銅器上為首見,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時期,人們就已經掌握了冶煉技術,製造出了像鋼鐵一樣堅硬的工具在鑄造的青銅器上燒錄文字。
晉國第七代國君晉獻侯陪祀車馬坑是目前中國發現西周時期最大的車馬坑,遺址內車馬清晰分離,東部為馬,西部為車。馬匹相互疊壓,據統計至少有105匹。相比陝西秦始皇陵的車馬坑不僅早600多年,而且均是由真車真馬陪葬。
晉侯墓地也是我國目前為止發現的同時期、同規格的墓地中儲存最完整、排列最清楚、隨葬品最豐富的一處墓地。大量的珍貴遺物及豐富的遺蹟不僅向世人重新展現了晉文化的風貌,同時也為我們清楚地勾畫出了源遠流長的晉文化由發生、興盛到衰落的歷史脈絡。
這是一座記錄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殿堂,來晉國博物館,在一座博物館遇見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