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1日 星期五 晴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埃默裡大學的科學家做過一項實驗,讓小鼠接觸一種甜甜的杏仁味物質——苯乙酮,再電擊小鼠足部,每天電擊五次,三天之後,小鼠開始對苯乙酮產生恐懼。十天後,讓電擊過的雄性小鼠交配,生下來的小鼠成年之後,聞到苯乙酮也會恐懼,雖然它們根本沒有受過電擊。而別的小鼠則完全不怕苯乙酮。也就是說,小鼠後天形成的某些習性,也會透過基因傳給後代。不過,這個實驗裡,只有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小鼠才表現得明顯。第四代之後,則不再顯著。
有科學家用類似的思路研究過饑荒對人類的影響,發現如果父輩經歷過大饑荒,子一代患有精神問題和代謝紊亂的機率,要比父輩沒經歷過饑荒的人顯著增高。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經歷過自然災害、饑荒的日子。我的父母都患了糖尿病,這是一種糖代謝異常的疾病。
我的父母也曾經歷過貧窮的歲月,腦子裡對“窮”“餓”充滿了恐懼,因此,都特別節儉,衣服穿了一年又一年,剩菜剩飯吃了一天又一天,連掉在地上的食物都會馬上撿起來吃掉。要知道不管是哪種食物,只要掉在了地上,就有很多的髒東西粘在了上面,食物在地上呆的時間越多,那麼食物本身的髒東西就越多。他們不會浪費一點食物。
其實,我們身上的很多問題,根源不在自己,而在父輩祖輩。父母的遺傳基因對於我們的身體或者心理方面都會有著極大的影響。小孩的學習成績好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的學習,有些父母因為孩子學習不好而打小孩,是沒有道理的,家長自己的基因不行,懲罰小孩是沒有用處的。
這兩天,被奧運冠軍谷愛凌刷屏了,一下子全國人民都認識了這位傳奇女孩。她3歲滑雪,9歲摘金,14歲已經擁有50塊金牌。她是斯坦福學霸。她媽媽是北大、斯坦福畢業,矽谷大型VC/PE高管,曾是北大短道速滑隊隊員兼滑雪教練。爸爸哈佛畢業,據傳是谷歌軟體工程師,爺爺也是斯坦福大學畢業。姥姥馮國珍曾是高階工程師。不能不說是學霸家族基因的優勢讓她成為這個奧運季裡最閃亮的明星。
一個人的基因從根本上決定了這個人的人生走向,而且也決定了這個人的興趣愛好。就像父親學文科非常棒,兒子的理科很糟糕,這種學業上的偏好也是和遺傳有關係的。我們喜歡一樣東西,討厭一樣東西,可能都有一定的遺傳。
像我,雖然對文學感興趣,看了許多書,但是對外國文學,尤其是俄國文學,無論如何感不起興趣,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復活》,是公認的偉大作品,我卻總是難以體會到它的好。還有高爾基《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許多人被高爾基成長的這三部曲震撼得無以復加,而我一讀就困,為了堅持讀完,睡著過好幾十次。
我從前不覺得這種事情是遺傳。現在越來越傾向相信。我的父親也喜歡讀書,特別喜歡讀武俠小說,他從來不喜歡讀國外的作品,我也如此,可能這些都源於遺傳基因。我最早讀金庸是10歲,讀《射鵰英雄傳》,一捧在手裡就被吸引了,然後一口氣把金庸的小說讀完了,接著又去讀古龍、溫瑞安等作家的武俠小說。那些年,這些小說陪伴我走過青春年少的時光。
一個閱讀文學作品的人,要能夠辨別一部作品的好壞,而一個人辨別力的匱乏並非因為學養,而是因為稟賦。換言之,因為基因。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就很容易去做一些培養興趣的蠢事。只有當你身上本來就有對某種事物感興趣的種子,才可能被啟用,如果沒有種子,是沒辦法啟用的。所以,興趣是無法透過培養來獲得的。
《加勒比海盜》那麼風靡,我卻絲毫無感,看著看著就睡著了。很有可能是我對大海不感興趣。我們家族祖祖輩輩都是生活在大山裡面,對於山川河流的熱愛是在骨子裡面,只要看著綿延起伏的綠色山川,我就會非常愉快。我的基因裡流著大山的血脈。
大海離我們祖先的生活太遙遠,大海上發生的一切只是別人的故事,和自己的生活了不相干。也許這種偏好就鐫刻在基因裡,流傳到我的身上。而且我對吃海鮮都沒有興趣,覺得淡而無味。我在杭州學習的時候,大家一提吃海鮮就興奮,請客吃飯就專門到海鮮館,而到了北京,周圍朋友也是,到北戴河去玩兒,大家就專門點海鮮吃,我卻從來不覺得有什麼好吃。
你覺得特別好的東西,可能別人看來爛成一團渣。別人覺得好的,你也看不上,這些偏好其實都是身體裡基因發揮的巨大作用。你的父輩、祖輩、乃至無數代的祖先,曾經做過什麼事情,就像煙燻牆壁一樣留下了印記,這些印記一直在那裡,在你的血液裡、基因裡深深影響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