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中國夫妻為了要兒子將剛出生的女兒遺棄,五個月後被一對美國夫妻收養帶到美國,女孩長大後成為美國著名的耶魯大學學生。
1994年9月14日早上,江蘇鎮江的袁女士去一個朋友家做客,在南門大街一幢居民樓的一樓和二樓之間的緩步臺上,袁女士看到有一個包裹放在地上,裡邊好像露出一張嬰兒的小臉。
袁女士起初以為裡邊包著的是一個玩具娃娃,並沒有在意,但當她要離開時突然發現包裹微微地動了一下,袁女士趕緊回頭察看,這才發現原來包裹裡包著的是一個活著的嬰兒。
誰會把這麼小的孩子放在地上?袁女士等了一會兒,並沒有人出現,她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棄嬰,不忍心孩子就這麼躺在地上,袁女士把嬰兒抱回了家。
回到家,袁女士開啟包裹,看到了一張紙條,上邊寫著嬰兒的出生日期:1994年8月5日上午9點半。
這是一個女嬰,穿著淡粉色的衣服,按紙條上的出生日期看,女嬰只有40多天,包裹裡除了那張紙條外,還放著一袋奶粉。
袁女士簡單檢查了一下,嬰兒哭聲響亮,四肢健全,看不出來有什麼毛病,這麼好的孩子,父母怎麼就給扔了呢?
看著嬰兒稚嫩的小臉,袁女士心裡十分不忍,當即就想留下來自己收養,但冷靜下來想到自己已經有孩子了,無法辦理收養手續,將來會給孩子的上學等帶來很多麻煩,袁女士打消了收養念頭。
簡單收拾了一下,袁女士將女嬰送到了當地派出所。
派出所在查找了嬰兒的父母無果後,把女嬰送到了鎮江市社會福利院。
鎮江福利院工作人員按照當時福利院每年依照百家姓給孩子起名的順序,給女嬰起名叫周江雯。
小周江雯乖巧可愛,見人就笑,在福利院中十分討人喜歡。
周江雯在福利院生活了五個月。1994年底,一對美國夫妻來到了中國江蘇,他們是來自美國波士頓的布蘭達•卡爾特女士和丈夫,他們來到中國想要領養一箇中國孩子。
在鎮江福利院,布蘭達•卡爾特夫妻對見人就笑的周江雯十分喜歡,辦理完嚴格的收養手續後,1995年1月,這對美國夫妻帶著周江雯回到了美國,周江雯從此有了一個家。
布蘭達•卡爾特夫妻是一對十分有愛心的人士,她們不僅收養了周江雯,幾年後,又在中國江西九江收養了另一箇中國女孩,加上她們在美國國內收養的幾個孤兒,周江雯和兄弟姐妹生活在美國這個大家庭裡,一天天長大。
周江雯的美國養父母布蘭達•卡爾特夫妻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養母布蘭達•卡爾特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夫妻二人都是律師。
布蘭達•卡爾特不僅僅把孩子們撫養長大,她還十分重視對他們性格的培養,她理解、尊重她們,以她們為驕傲,她曾對周江雯說,我希望我的女兒成為快樂、聰明、健康的人。
這樣的教育,造就了周江雯樂觀、豁達、寬容的品性。
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之天資聰慧,高中畢業後,周江雯考取了美國境內最著名的大學之一——耶魯大學,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大學生。
布蘭達•卡爾特女士和養女周江雯一樣,從小也被領養,直到20歲才找到親生父母,所以她十分理解每個人都會想要知道自己來自哪裡,都有尋找自己根的渴望,她希望她收養的孩子們都能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找到自己的家。
布蘭達說,周江雯長大了,成為了一個優秀的女孩,她為她感到驕傲。
布蘭達希望能早日找到周江雯的親生父母,讓他們看到他們的女兒是如此優秀,如此健康、開朗、快樂。
她說,她感謝她的親生父母生下了這麼可愛的女兒,她希望周江雯的親生父母“能體會到布蘭達因為領養周江雯而對他們感恩。”
周江雯記事起,養母布蘭達•卡爾特就告訴她是一箇中國人,她應該為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驕傲。
她給周江雯報中文班,讓她學習中文,瞭解中國文化,她幫女兒選的大學專業是東亞研究,讓她去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為自己的國家擁有悠久的文明而自豪。
在布蘭達•卡爾特的教育下,周江雯不僅學業優秀,更培養了開朗、自信、樂觀的性格。
周江雯十多歲後,布蘭達•卡爾特開始帶著她到中國旅遊,她們在中國各地參觀、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給周江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9年,布蘭達•卡爾特帶著15歲的周江雯來到鎮江,她們回到當初領養周江雯的鎮江福利院,希望能找到有用的線索,對周江雯找到親生父母有所幫助,但遺憾的是,福利院當時除了那張寫有周江雯出生日期的紙條,並沒有什麼找到什麼有效的資訊,兩人只能遺憾離去。
2010年,周江雯從波士頓一家報紙上看到有三個被美國家庭收養的中國女孩回到當初自己生活過的福利院,成為一名志願者的故事,她意識到世界各地還有很多和她有著一樣經歷的孩子,她萌生了要把這些孩子聯絡到一起的想法。
2011年,17歲的周江雯和另一個被美國家庭收養的中國女孩成立了一個名為“中國的國際孩子”的組織,她們召集更多被外國家庭收養的中國孩子,人數超過了4000人,她們定期舉辦活動,一起學習中文,回到中國做志願者,尋找親人。
為此,布蘭達•卡爾特曾驕傲地說,能夠領養周江雯是她最幸福的事,因為她真的是太棒了。
2016年,已經成為耶魯大學二年級學生的周江雯作為交換生要到臺北交換學習一學期,她和另一個被美國家庭收養的新疆女孩一起決定提前出發,首先回到國內,打算利用暑假尋找自己的親人。
在出發前,周江雯註冊了微博,將自己的出生資訊釋出在上邊,希望能得到國內好心人的幫助。
在自己的出生資訊下邊周江雯寫道:
我們是被美國家庭領養的中國孩子,我們要回國尋根。我們希望瞭解我們生命最開始的那一段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希望我們的親生父母知道我們現在過得很幸福。
周江雯的微博發出後,引起了江蘇一家媒體的關注,一名記者根據周江雯微博留下的出生日期透過調查發現,1994年8月5日8點半,有一名叫杜立芹的產婦在鎮江一家醫院生下了一名女嬰,這名產婦的生產日期與周江雯在微博上留下的出生日期完全吻合。
這名記者立刻透過這名產婦當時在醫院留下的聯絡方式找到了杜立芹和她的丈夫嚴三洪,這對夫妻承認當年確實送走了自己出生不久的女兒。
據杜立芹說,當年丈夫的一個朋友不能生孩子,所以他們夫妻決定把自己剛出生的女兒送給他。
當時他們約定好把嬰兒放在鎮江南門大街一棟樓房的緩步臺上,不知道為什麼後來那個朋友沒有把孩子抱走。
至於後來碰到袁女士把孩子交給派出所,又送到福利院,五個多月後被美國媽媽布蘭達•卡爾特領養帶到美國的這一切,這對夫妻一無所知。
記者立即聯絡了周江雯,告訴她她的親生父母找到了。
經過記者的牽線,22歲的周江雯在影片中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
從周江雯釋出尋親微博到江蘇記者幫她找到親生父母,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這一切像做夢一樣,讓周江雯一下子有點措手不及,之前她一直在想為什麼父母會把她拋棄,現在當父母一下子出現在影片那一邊,這個22歲的女孩有些不知所措。
度過了十幾天忐忑的日子,2016年7月31日,周江雯從美國飛往南京,她就要和親生父母見面了。
一路上,周江雯的心都很複雜,有激動,有期盼,還有一絲糾結。
周江雯想了很久的問題一直在心裡縈繞,我當時是怎樣被拋棄的?是不是自己什麼地方做得不夠好,爸爸媽媽才不喜歡我?現在他們會為我驕傲嗎?
周江雯曾經那麼渴望見到親生父母,渴望得到他們的愛,但在就要見到他們的這一刻,她卻猶豫了。
她擔心自己不夠好,擔心自己讓他們失望,他們會愛我嗎?
飛機飛行在萬米高空上,周江雯的心也好像在高空中懸著一樣,忐忑不安。
這時,等在機場外邊的嚴三洪夫妻的心裡比周江雯還要糾結,他們不知道應該如何面對即將見面的女兒,盼望和愧疚的心理交織在一起,五味雜陳。
飛機緩緩落下,乘客們從閘機口陸續走出。人群中,杜立芹一眼就認出了女兒,淚水瞬間模糊了雙眼,隔著機場欄杆,三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一路上,嚴三洪始終不敢看女兒的眼睛,他始終沉默著,他知道任何話語都是蒼白的。
懂事的周江雯看出了父母眼中的悔意,她輕輕地說:我不恨你們。
但當媽媽告訴她他們並不是遺棄她,只是想把她送給一戶好人家時,周江雯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她低下頭捂住了臉,痛哭失聲:“我一直很努力地學習中文,一直想找到你們。”
一直沉默的父親嚴三洪也掉了淚,他終於說出了憋在心裡好久的話:“爸爸對不起你。”
周江雯搖了搖頭:“沒關係,我很好。”
爸爸拉著周江雯的行李箱,媽媽挽著女兒的手臂,三人都小心翼翼地互相靠近著,試圖拉近彼此之間相隔22年的距離。
周江雯跟著父母回到了老家,見到了兩個姐姐和弟弟,村子裡有人開玩笑地問她“恨不恨弟弟?”她說:“為什麼要恨呢?我不恨。”
周江雯說,她的養父母告訴她,要學會感激。
她說她要感激每一個幫助過她的人:當年把她撿起送到福利院的好心人,撫養她五個多月的福利院阿姨們,還有培養她長大的美國養父母布蘭達•卡爾特夫婦。
在父母的陪伴下,周江雯又一次回到了鎮江福利院,這一次她親眼看到了有關自己的收養檔案,也看到了當年布蘭達•卡爾特女士為了領養她而簽下的一紙承諾:
中國歷史悠久,中國人有勤勞的品質,我們能在中國領養一名孩子,是我們的榮幸。我有固定的收入,我深信我可以做一個稱職的母親,我將盡自己的能力來撫育和培養這個孩子。我絕不會虐待她,更不會拋棄她。我會盡我所能給她好的生活,讓她接受良好的教育,我希望能滿足我的願望。
22年過去,布蘭達•卡爾特,這位美國媽媽做到了自己的承諾,在她的養育下,她的養女周江雯成長為一個值得她驕傲的人,她開朗、自信,常心懷感激,甜美的笑容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
與父母相聚了十幾天,周江雯要回去繼續自己的學業,她帶走了和父母在家門口的合影。
回到了學校,周江雯把自己的中文名字從周江雯改為了嚴江雯,這一刻,她的生命中不再有空白。
我國從1991年12月29日起頒佈了《收養法》,為外國人收養中國孤兒打開了大門。
在收養中國孤兒的國家中,美國家庭收養的中國孩子最多,據統計,目前有超過10萬中國孤兒生活在美國。
這些中國孤兒大部分是女孩。
由於歷史原因,在我國一些地區一些人中的重男輕女觀念還比較嚴重,導致一些女孩一出生就被親生父母拋棄。
而美國一直就有收養外國孤兒的傳統,尤其二戰後,美國曾收養了大量外國戰爭孤兒。
美國的生育率一直很低,晚婚晚育現象嚴重,很多家庭都沒有孩子。而收養本國孩子的手續複雜嚴格,審批時間長達五年。
這些都使越來越多的美國家庭將注意力轉向了中國孤兒。
美國人向來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他們更喜歡收養女孩,美國人收養的中國孩子中女孩比例佔近90%。
這些生活在美國的數十萬中國孩子,雖然生活得到了保障,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在他們心中,“家”仍然是每個人心之所念。
近年來,回國尋親的中國孩子越來越多,他們渴望知道自己來自哪裡,渴望找到親人,想尋根,想揭開自己的身世謎團。
畢竟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不知道自己的出身都是生命中遺憾的事。
周江雯說,中國父母給了我生命,美國父母撫養我長大,我有兩個家,我感激他們,我希望我的兩個家庭都幸福。
但她有時候還是會想,當初你們為什麼不要我了?現在的我足夠優秀了嗎?我會是那個讓你們驕傲的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