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證券日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涉嫌資訊披露違法違規”大機率指向紫晶儲存2020年年報資訊披露。這份年報顯示公司在上市後即頻繁變更業務模式,委託研發物件和預付款性質亦發生顯著變化,由此推斷,公司在上市之後發生“質變”應是被立案調查的直接原因。
記者查閱紫晶儲存前期公開資訊及上交所先後3次發出的監管問詢注意到,紫晶儲存上市後出現的一個突出變化是,預付技術開發費及預付裝置款大幅增加。2020年末,紫晶儲存預付賬款餘額達1.36億元,較上年大幅激增2.53倍,其中,預付技術開發費7823萬元。與此同時,公司預付裝置款4207萬元的合理性也存在明顯不足。
2月11日,建業集團回應近期網上流傳關於公司裁員60%的訊息,表示該網傳內容不符合事實,並稱公司目前正在進行組織架構的重大改革,最終結果還在謹慎制定中。本著留住人才、對社會負責、對員工負責的原則,涉及人員未來也以內部分流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證券日報》記者近日收到一份據稱有關建業集團裁員的檔案,檔案提及“在總人數控制上,根據目前各區域公司資金歸集情況,原則上在崗人數調減50%。在崗人數為2月1日在崗,包含行政編制、營銷編制、勞務派遣人員等;在職數控制方面,各區域公司原則上配置1個總經理+2個副職(含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超過該配置標準的,請各區域進行調整。”
農曆虎年開市後的第一週,在首日“開門紅”行情後,三大股指在震盪中分化加劇,呈現滬強深弱格局。與此同時,市場投資風格也在悄然轉變,一方面是部分金融、地產、基建等低估值股走強,另一方面是新能源、醫藥等熱門賽道股回落。後市A股市場能否迎來春季行情呢?本專題透過大量資料梳理出虎年首周交易特徵,並對八位機構首席經濟學家及首席策略分析師進行深入採訪,暢談A股投資機會。
虎年春節以來,一系列先行指標釋放出中國經濟“暖意”,對A股市場起到積極作用,粵開證券、東北證券、川財證券、招商證券、信達證券、浙商證券、寶新金融、前海開源基金等八大機構首席經濟學家及首席策略分析師紛紛看好後市結構性機會,“穩增長”主線成為佈局重點目標。
【證券時報】
北京時間2月10日晚間出爐的美國1月CPI同比上漲7.5%,達到自1982年2月以來最高。連續數月高位徘徊的CPI,讓市場預期美聯儲3月加息50個基點的機率大幅上升。受此影響,資料公佈後,美股和美債聞訊下跌,美元指數應聲上漲;其中,美國10年期債券收益率升破2%重要整數關口,創2019年8月以來最高點。
10年期美債收益率的上漲,疊加近期中國穩增長政策的密集出臺推動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低位徘徊,使得中美利差不斷收窄,目前只有80個基點左右。多位受訪的分析人士認為,中美利差短期內還有繼續收窄的可能,從以往情況看,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中美利差收窄往往會使人民幣匯率和我國跨境資本流動承壓,並加劇國內債市股市的波動。
2月11日,國務院釋出《關於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通知》。《規劃》對“十四五”時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導向、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安排。根據《規劃》,到2025年,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產量要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實施農業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將豬肉產能穩定在5500萬噸左右,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施傢俱家裝下鄉補貼和新一輪汽車下鄉。
《規劃》明確了分階段的目標。到2025年,我國農業基礎更加穩固,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梯次推進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脫貧地區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展望2035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今年首批IPO現場檢查名單出爐,中恆寵物在內的9家公司被抽中檢查。截至目前,9家抽查公司中,有4家終止IPO程序,另有一家因為中介服務機構被立案調查而中止稽核。事實上,依法從嚴從快查處欺詐發行的勢頭下,去年已啟動5輪首發企業現場抽查,共有46家企業被抽中。截至目前,已有24家企業終止IPO,佔比達52%。
中國證券業協會1月7日公佈首發企業資訊披露質量抽查名單。北京憶恆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華慧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晶禾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輝芒微電子(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被抽中檢查,其中4家創業板、3家科創板、1家滬市主機板、1家深市主機板。
【上海證券報】
蘋果產業鏈巨頭立訊精密開始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立訊精密2月11日晚公告稱,公司與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擬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製造。另外,公司控股股東立訊有限擬100.54億元購買青島五道口持有的奇瑞相關股權
根據公告,2月11日,立訊精密與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新能源共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雙方奠定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在協議基礎上,立訊精密與奇瑞新能源擬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製造,為立訊精密汽車核心零部件業務提供前沿的研發設計、量產平臺及出海口。
1月金融資料驚豔亮相,社會融資規模與新增信貸雙雙重新整理單月曆史新高,“穩增長”政策正在得到資料驗證。受此影響,國債收益率大幅反彈,國債期貨價格全線下挫,十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一度大跌0.55%,截至收盤跌0.44%,這也是去年四季度以來的單日最大跌幅。
“債市風險收益比正在不斷弱化,面臨調整風險。”此前堅定看多債市的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第一時間更新觀點。
1月創紀錄的近4萬億元信貸投放,給銀行業今年的工作開了好頭。這得益於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靠前發力支援“穩增長”,也是實體經濟逐漸復甦的積極訊號。
超預期之下,市場也進一步聚焦:天量資金都流向哪些領域?上海證券報記者透過採訪多地銀行業人士瞭解到,1月信貸投放重點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先進製造、普惠金融等領域。同時,在金融監管部門引導下,房地產融資漸次迴歸正常。在當前經濟形勢和政策推動下,銀行也適時調整信貸結構,加大對消費、科創、綠色金融等領域投放力度。市場一致預期,2022年一季度,基建仍是投放重點,銀行業整體實現“開門紅”問題不大,但部分地區的銀行會面臨資產壓力,信貸投放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