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節過去了,迎來了很多打工族踏上返回工作崗位的行程,交通又迎來了一波返程高峰。很多人還沉浸在春節期間遊走各景點火爆回憶,回味感人溫馨。一路上很多朋友曬出被爸爸媽媽塞得滿滿的後備箱和行李箱。榛子,核桃,花生,大棗,土雞蛋,蔬菜,辣椒醬......。行李箱再大, 也裝不下父母的愛、愛人的情, 一點一滴都是無盡的不捨和牽掛。這樣的大包小包你是不是很熟悉,親情一遍又一遍上演,生命是精神的食糧,是生命的動力,是前進的力量,是靈魂中陪伴他慢慢變老的伴侶。
大長安迎來了復工,普通勞動者又開始一年的拼搏,不是所有工作場地或者工地都可以帶上另一半的,大量打工者變成了法律的違法者“搭夥過日子”“臨時夫妻”。有不少人為了生活都紛紛去到了城市裡面打拼。在沒有老婆和親戚的城市裡,他們像很多夫妻模樣的人,他們在一起生活,過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子,其實不僅工地上存在著非常多的臨時夫妻,還有很多城裡人過著臨時夫妻的日子,像住家保姆等有各種需要的人都這麼過著。他們是另一類的打工者,表面看起來就像是真正的夫妻一樣,外人並看不出什麼,其實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是源於陌生城市
裡的孤獨感以及對家庭的渴望感,二是對家庭另一半的審美疲勞,三是社會大環境道德標準的演變,四是法律對這樣事情的寬容,五是為了生活的幾兩碎銀。這樣的情況在很多城市是比較容易看見的。那麼這些臨時夫妻到底是自願還是被迫的踐踏法律的呢?復工復產離家的人,願意加入臨時夫妻的佇列呢?
如何解決離家的牽掛,解決類似臨時夫妻的問題比較積極和可行的辦法是,流動人口輸入地的城市要為以家庭為單位的非農轉移提供條件,輸出地的基層政府要特別要注重對全體婦女職業能力的培養,讓有能力的家庭,夫妻雙方甚至全家人都出去,讓她們能夠找到工作,也能立足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解決過渡時期的夫妻分居的問題,企業也應該每年給農民工固定的帶薪探親假和休假,同時要創造條件讓他們能夠在城市安得了家,成為新城市居民。
現在很多城市開始實行廉租房制度,二手房能不能夠透過免稅等積極措施來降低二手房的租金,使進城打工的農民夫妻團聚,讓夫妻一起進城打工,有房子住,有工作做,這樣,就不是單個的農民而是整個家庭轉移到城市,而留在農村的家庭由於佔有的資源增多了,就有條件來採取集約化、農場化的生產方式,男人也可以留在農村呀,這樣,就不是以男女性別來分工,而是以產業來分工了,伴隨著新農村建設和國家的相關惠農政策措施到位,相信過渡時期打工夫妻分居問題。
解決養老問題,完善養老體系,完善法律,是解決老人請住家保姆養老的保障。請了住家保姆不僅能解決生活上的問題,而且老人也有了陪伴,晚年也過得更加舒坦一些。避免“請住家保姆養老,就是一場冷酷無情的金錢交易。”如何使我們的城市不成為“廢都”,聰明的您有更好的建議解決離家的牽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