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少軍(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
事實總是給人帶來意外和驚喜,事實總是超乎想象,我對甘肅的認識就碰到這樣的境況。
2005年5月,我隨海淀區民宗僑辦的同志去新疆、甘肅考察,第一次踏進祖國大西北,這裡疆域遼闊、民族眾多、服飾靚麗、宗教氣氛濃烈,使人震撼。與北京相比,新疆要晚兩個小時,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每天都有多餘的時間去從事歌舞活動。兄弟民族能歌善舞,能說即能歌唱,能走即能舞蹈,對於他們來說歌與舞是生命的一部分,歌唱和舞蹈是一種生活方式,在唱唱跳跳中度過幸福一生。
我們離開新疆吐魯番向東,先坐火車後乘汽車前往甘肅敦煌,那時沒有高鐵、沒有高速公路,行駛緩慢的火車汽車穿越戈壁。慢,使人有足夠時間和心情欣賞車窗外的風景,我們有幸見到遙遠天際現出的海市蜃樓。多年後,敦煌壁畫、鳴沙山的日出和沙海,月牙泉的清澈和寧靜時時在腦海裡浮現,記憶裡的這些痕跡,漸漸成為甘肅的象徵,抽象成符號便是戈壁、大漠、落日和高昂著頭的駱駝。
10年後,2015年7月22日—31日,我隨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隴南社會實踐團再次踏進甘肅土地,這次甘肅隴南行顛覆了我十年來對甘肅的認識,綠和紅是我參加隴南社會實踐的收穫。
二
22日13:35,我們從首都機場飛往四川廣元,經過兩個多小時飛行,飛機在廣元上空開始下降,從機窗向下看去,綠色群峰聳立在大地上,嘉陵江纏繞著群山穿過山谷向南而流,劍門關像一把寶劍橫臥在劍架上,這種地勢自然成為四川盆地的天然屏障,千百年來守護著人們和平的生活。
從四川廣元機場向北,經過陝西青木川,進入甘肅隴南康縣,四個多小時汽車行程途徑三個省,讓人有種時空錯亂感覺,土地的顏色在變,山的色彩在變。從廣元向東北行駛,綠色越來越濃,青木川的黃土已被綠色蓋住。進入康縣,滿眼都是綠,山陡峰峻,遍地溪流。山,越來越高,溝,越來越深,水,越來越清,樹,越來越粗。白色村莊鑲嵌在綠水青山裡,在落日的黃昏裡宛如一幅山水畫。
我們在康縣陽壩鎮住了一宿。清晨醒來,鳥兒在林間歌唱,旅館旁的河溝裡,勤勞的男女在洗嗮衣服,陽光照在山尖青翠樹葉上,緩緩向山坳移動,新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我們的考察從康縣開始,後來去武都區、成縣、徽縣、兩當縣、宕昌縣、禮縣、西和縣,除文縣外,走遍隴南一區七縣。在兩當縣參觀了“兩當兵變舊址”和“兩當兵變紀念館”,在宕昌縣哈達鋪鎮參觀了“紅軍長征紀念館”,受到革命傳統教育,深知革命勝利來之不易,烈士用鮮血澆灌今天盛開的鮮花。
一路走來,這裡的綠色生態讓人難以忘懷,宕昌縣的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可與九寨溝媲美,兩當縣的雲坪鄉負氧離子高達三千多。從以下數字可精確瞭解隴南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就:兩當縣森林覆蓋率達79.9%,植被覆蓋率89%,是全國綠化模範縣;康縣森林覆蓋率達60%,獲得“中國最美綠色生態旅遊名縣”榮譽稱號。隴南市森林覆蓋率達39.9%,高於甘肅省平均13.42%、全國平均20.3%的水平。隴南礦產資源豐富,擁有世界第二大鉛鋅礦,政府投資23億元的郭家溝鉛鋅礦採選專案今年內建成投產,專案建設把環境保護放在重要位置,堅持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雙贏原則,採用國際先進技術,將礦石粉碎放在1000米井下進行,避免噪音和粉塵汙染,實現汙水零排放,將成為環保開發礦山的樣板,隴南走出了一條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協同發展的道路。
隴南森林覆蓋率在甘肅省排第一,隴南貧困在甘肅也排第一,這裡貧困表現為經濟收入低,原因主要是交通閉塞,貨不能暢其流,因病致貧、因婚致貧,因學致貧較為普遍。但貧困是相對的,這裡資源豐富,在國家最困難時期也未出現過餓死人現象。為了擺脫貧困,當地黨和政府,利用網際網路,在全市廣泛建立“電商”,闖出了一條利用網際網路脫貧新路。
透過實地考察,我們由衷敬佩隴南人民,他們把貧困留給自己,為祖國獻上一顆綠色明珠,也讓我們認識到甘肅不僅有戈壁、大漠,在其東南端的隴南,有一片綠色的海,這裡可聽山觀泉。
三
隴南市城市化率為25%,低於甘肅省平均40%,全國平均54%的水平。城市和村鎮坐落在綠色群山中,城鎮沿河兩岸而建,村寨依溪流而築。這裡河流眾多,有大小河流3760條,有河就有人。村鎮建築灰瓦白牆,像一條條被河流串起的白色珍珠。在白色建築裡,我們發現了另外一種色彩——紅色。
兩當縣城山壁上寫著“紅色家園,綠色生態”巨幅宣傳牌;鄉(鎮)黨委政府辦公樓上五星紅旗高高飄揚;行政村的黨員活動室裡,按照市委組織部制定統一標準,用黨徽、黨旗和黨章作為主要內容裝飾起來。活動室可上網,進行黨建遠端教育;有農村書屋,可學習技術;檔案資料規範,黨員學習筆記保持完整,黨員活動室佈置得簡樸莊重。這裡黨員活動室實際是一棟小樓,它既是黨支部辦公地方,又是村委會辦公地方,也是召開黨員大會和村民大會的地方。
我們調研小組的主題是農村基層黨建,在隴南十天時間裡,我們小組聽取市委組織部同志介紹,考察武都區和宕昌縣委組織部並聽取一位副部長工作介紹,實地調研8個鄉鎮、11個黨支部和1個黨員活動室。
黨是有生命的,它的生機與活力來自黨的建設,透過持續不斷黨建使黨保持自己的純潔性和先進性。中國共產黨的純潔性就是其性質宗旨不能變,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性質不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變,不斷清除來自各方面的汙染,使自己的紅色基因不變異;它的先進性是指黨是用先進思想即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無產階級先鋒隊,其黨員是具有共產主義覺悟戰士,必須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基層黨組織必須起戰鬥堡壘作用。只有這樣,黨才能實現自己共產主義理想,完成現階段執政使命和任務,才能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
經過十天調研,我們看到隴南市委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黨章為依歸,結合自己實際,因地制宜,在農村基層黨建中有所創新,有所發明,創造一些新經驗。這些經驗是:一是以黨章為黨建總章程,由市委組織部統一要求,在全體黨員中樹立黨章意識;二是黨建工作全覆蓋,黨組織機構從市委、縣(區)委、鄉鎮黨委、村黨支部、黨小組健全,有行政村地方就有黨支部,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黨員;三是實行“3+5農村黨建工作法”即鄉鎮(街道)機關和幹部服務群眾要以“民情直訪、民意直通、民事直辦”為基本要求,以服務群眾、推動發展、促進和諧為目的,服務群眾的主體是鄉鎮(街道)機關和全體幹部,聯絡和服務物件主要是農村(社群)群眾和其他服務物件。村(社群)議事決策以“事前公告、定事合議、事定承諾、事中監督、事後評議”為基本程式,以規範決策程式、推行村務(居務)公開、強化民主管理為目標,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村(社群)重大事項必須嚴格按照該程式決策;四是市委組織部制定“公推選優發展黨員和淘汰不合格黨員”試行辦法。其中“3+5農村黨建工作法”實行以來,黨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這一工作法得到省委肯定並在全省推廣。這裡的黨組織和黨員經過2008年“汶川地震”考驗,黨建工作受到“抗震救災、恢復重建”的檢驗,實踐證明這裡共產黨員起到先鋒模範作用,基層黨組織起到戰鬥堡壘作用,幹群關係密切。
隴南沒有保安、沒有防盜門、沒有防盜網,我們實踐團成員曾以入廁為名進出縣委大院、政府大院,沒有任何盤問和阻撓,我們調研的五馬鄉、裕河鄉黨委政府辦公建築沒有圍牆和大門,群眾可直奔鄉幹部既是辦公室又是宿舍的房間。
隴南共產黨是走群眾路線的黨,是密切聯絡群眾的黨。隴南有著綠色的生態,有著紅色江山,那是因為隴南有一個保持生機和活力的黨,黨建是黨不變色的保證,黨的堅強領導是綠色生態不變色,紅色江山不變色的根本保證。
四
隴南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早期氐羌人曾在此生息,我國西南部分少數民族由北向南遷徙過程中曾在此駐足停留,這裡是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和漢族交匯點、接觸地,正是在這種相互接觸交融中,在你來我往過程裡,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華民族。這裡是秦人、秦國發源地,他們因為在禮縣養馬有功而加官進爵、封侯立國,一路向東,橫掃六國,建立大一統國家,為中國後來發展奠定基礎。往事已成為歷史,但出土文物卻在詮釋著這裡的前世和今生。
今天,我們走在隴南的城市和鄉村,看到這裡的人們有著一雙柔和的眼睛、安祥的面孔。在這裡聽不到高聲喧譁,看不到暴戾之氣,沒有爭吵和打鬥。人們在山高谷深的平地上讓和諧的日子慢慢的一天天從身邊滑過,沒有人企圖抓住流逝的光陰,一切都自熱而然,該來的像迎接早晨的太陽一樣,請它走進庭院,該走的像落日一樣,目送它從山頂上滑落。這也許是人們從頻繁地震中學到的智慧,不要貪婪,讓生活慢點,細細品味人生,珍惜生命,珍惜安詳的生活,讓生活簡單點,再簡單點,簡單到與自然和諧,與人和諧,在和諧中讓人生意蘊漫漫流淌出來,溫暖自己,溫暖別人。
來源: 光明網-黨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