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熊貓貝貝的第895篇原創文章:
一言難盡的2021年已經成為過去式,但是2021這個年份,其實能夠給中國經濟環境以及中國民眾的財富認知,帶來的影響和改變,恐怕被絕大多數人給忽視,或者說壓根就沒有意識到。
這很正常,侷限短視和關注切身是絕大多數人繞不開的認知瓶頸,哪怕很多時候趨勢和方向已經很明顯了,但是受限於自身的利益關聯,後知後覺才是常態。
2021年,其實對於中國的房地產,樓市和房價而言,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啟示,應該是一種認知上的改變。
認知先行,共識建立,才有討論和研究的意義。
比較重要,所以開篇先說一說房地產經濟,在2021年中國經濟環境和價值語境裡面的底層邏輯重要變化。
有一個說法,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這是被無數經濟學流派奉為圭臬的經濟規律和定律,但是2021年,中國國家政府,透過國家意志和頂層設計的威力展現,在房地產經濟,房價樓市環境中,徹底顛覆了這個說法。
中國房地產的底層邏輯,不再適用於這個定律,取而代之的,是上層建築決定經濟基礎。
簡單一覆盤,就能明白這個結論:三道紅線管開發商,兩道紅線管銀行,調控,金融,監管政策管市場……
在中國國家意志面前,房價躁動被徹底按住,樓市熱度被當頭潑水,別的不用多說,二手房指導價,官方給私有制作為基礎的市場經濟環境中的個人商品定價,一步到位,勢大力沉,是不是?
西方經濟學那套所謂自由市場經濟的邏輯,在中國完全不靈了。
中國的經濟環境和流通資產,誰說了算,如果經歷了2021年還沒有點認知,那麼這篇文章接下來的內容,可能並不適合接著往下去看了。
關於房地產趨勢走向這樣的話題很不好聊,畢竟利益關聯,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角度,無論是看多還是唱衰,因為認知差異,長時間以來都是充滿矛盾,難以調和。
基於當下中國國家態度,管理思路,頂層設計,經濟規劃的情況來看,要談論關於對房地產趨勢判斷的話題,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節點,因為很多主線的,關鍵的因素已經很清晰的出現了,對應的,是2022年中國房地產,樓市和房價的很多走向,也成為了明牌。
這篇文章,就將基於2022年開年中國樓市和房價的現實情況,以及從決定未來中國房價和樓市的幾個關鍵維度分析入手,和各位朋友,分享我個人對於2022年中國樓市和房價的一些研判和思考,地產人說地產事,不負期待,不負專業。
當然,客觀,理性,中立,一直都是我的寫作分享原則和風格,有些觀點可能比較扎心,並不要求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都能接受和理解,有不同看法也歡迎留言,文明交流,善意溝通。是不是?
內容硬核,錯過不再。
以微見著,洞察先機,把握趨勢,指導決策。
PS:
- 文章略長,內容的閱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並且需要進行思考。
- 內容不求討好所有讀者,寫作分享也是一個閱讀群體和寫作群體互相選擇的過程。
- 每個人的認知層次不同,不做強求,這篇文章的內容不是什麼大路貨,也不是什麼看完能夠帶來輕鬆愉悅精神滿足的爽文,請結合自身需要和認知需求理性看待。
- 頭條獨家文章,抄襲搬運必究!
(如果這篇文章在網易或者其它資訊平臺被看到,不用懷疑,就是抄襲搬運,厚顏無恥)
選擇大於努力,思維決定層次,是任何時代任何環境下的重要規則。
1
2021年年底開始全面回暖,中國樓市走到了一個時代關鍵的岔路口
毋庸置疑的一個結論:2021年年底,準確來說其實應該從第三季度中國GDP增速破五資料出爐以來,整個經濟環境,地方管理,包括金融埠,對於樓市的態度,就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轉向。
從經濟環境來看,房地產經濟增長勢頭下行,直接拖累了中國宏觀經濟增長步伐:
直接上圖,看資料走勢,一目瞭然。
不管願意承認與否,房地產經濟直接關聯中國經濟走勢,這沒有什麼爭議。
從中國宏觀經濟的需求層面,礙於主流國家意志和風向,沒人敢明說,但是實際上都明白這麼一個邏輯,那就是如果當下的中國房地產經濟不好,那麼必然會拖累整體經濟。
然後是地方管理,這其實不用說,超過23個城市頒佈限跌令,說不急都是場面話。
2021年下半年全國有23個城市釋出了“限跌令”。
很多地方政府,管理部門,明的暗的各種政策放鬆,市場刺激,比如廣西北海、四川自貢降低首付比例,放寬公積金貸款政策等等。
房子不好賣,那麼土地財政就無從談起,政府不生產價值,只負責分配,這個道理到2022年,恐怕已經不用贅述了吧?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是來自於國家金融部門的態度轉變:
連續降息、降準,不用多說,最重要的,是針對市場的貸款審批發放效率的提升,從2021年的遙遙無期看運氣,到很多城市已經明顯確定的縮短到1個月,這個明顯的變化,也是用事實證明了,金融埠對樓市的支援態度。
當然,在回暖的氛圍之下,中國的樓市反應卻並沒有出現什麼明顯的反彈和拉動,除了數量很少,極為個別的幾個核心城市,熱門地區有所反應以外,其實普遍市場的反饋還是比較理性,甚至可以說得上冷淡。
值得注意的是,最關鍵的房價,並沒有躁動,成交量的提升,也遠遠沒有產生以往的那種市場情緒擠壓和預期建立。
一個是2022年春節返鄉的回家置業,基本上已經可以確定普遍冷場;
一個是樓市中的觀望情緒依然濃厚,就連深圳都出現新盤去化困難,曾經萬人哄搶的網紅盤遭遇冷落,小甜甜變牛夫人,就這麼現實。
……當然,普遍現象不代表所有,肯定有因為回暖氛圍,讓樓市買賣博弈心理發生變化,賣房的,特別是二手房東開始挺直腰桿,暗中惦記抬價套利,經濟市場嘛,再正常不過。
全然沒有意識和反思,2021年被政策和市場的毒打教育,所對應房地產底層邏輯的悄然轉變。就好像股市裡面虧的心疼肉疼,遇到一點甜頭行情,又義無反顧地衝進去的群體,一個意思。
人性使然,並不稀奇。
但是客觀來說,基於氛圍和現實,中國的樓市,又一次走到了一個時代關鍵的岔路口。
不賣關子,立場清晰地給出觀點:從投資的目的和角度出發,2022年,不建議盲目入市,如果有多套房,建議趁著這個難得的視窗期,最佳化組合。
如果不是真正意義上需要安家落戶,有現實需求的剛需群體,但凡有一絲想在房子上套利躺賺的思想和打算,那麼,請記住,勿謂言之不預,就要做好高位站崗,長期套牢的心理準備,以及必然要面對的槓桿持續壓力和考驗。
環境回暖,不是枯木逢春,而是精準滴灌,為剛需開門,這可是明路,至於其他的路,好自為之。
2
三個關鍵因素和維度,看清真正能夠決定未來房價和樓市走向的國家意志
觀點很清晰,就是若非剛需,謹慎買房,當然這樣的觀點需要得到論證。
三個維度,一次說清:
第一,從國家對房地產,樓市,房價的主線思路來看,中國的房價,已經失去暴漲的基礎和支撐。
“房住不炒”的調控思路不會改變,在這個大的約束之下,房價以前那樣全面大漲的政策環境了。
國家出手,主動降低房子作為資產的收益,這是房住不炒的核心。
很簡單的一筆賬,不是房價不漲,可以漲,但是透過貸款利率,交易成本,還有即將出臺的房地產稅等等的長效機制,將房產投資的收益打平,或者打負,那麼炒房就沒有生存空間了。
值得注意的是,1月16日,國家發改委釋出《關於做好近期促進消費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及:
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支援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加強預期引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這是自1998年房改,24年來頭一次國家發改委首次喊話。注意關鍵詞:消費
很明顯的是,在中國的樓市未來,政策環境和市場預期的長期博弈,其實結果已經註定。
國家定義的消費品,其實已經給中國絕大多數的房產未來的價值走向,寫下了註腳。
第二、房地產稅,蓄勢待發,箭在弦上。
1月7日,國家稅務總局聯合自然資源部發布“一號檔案”,要求在2022年底,全國所有市縣應實現不動產登記涉稅業務的全流程資訊實時共享。
這意味著,房地產稅收最後一道屏障也將徹底開啟,房地產稅終於要來了。
鼓吹房價要上漲,鼓動買房的市場雜音,不會和大家說這種開年一號國家重量級檔案的事情吧?新年一號檔案,意義永遠不同凡響。
實際上,就單個地區或城市而言,徵收房產稅的技術性手段早就成熟了,有些城市也早就蠢蠢欲動了。把房產稅放到“共同富裕”這個大話題下面,可見對房產稅的定位相當有“歷史使命感”。
第三、從國家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當前最大的威脅是在外,而不是在內。
兩者相害取其輕,不復雜吧?理性來看,其實2020年下半年,國家一系列選擇和決策,就是明顯地做出了“主動緊縮保匯率,壓力由國核心心資產來承擔”的決定。
中國社會的核心資產,債務槓桿,絕大多數都集中在房地產上面,和2008年不一樣,那會是保房價,讓匯率貶值。
從這個關鍵的選擇上來看,就決定了房價已經失去了國家真正從財政維度的明確支援。
金融是金融,財政是財政,一個是央媽,一個是財爸,這就是中國經濟特色,而且非常對應中國的傳統家庭:大事爸做主,小事媽做主。
三個維度,一目瞭然,也有足夠的高度和說服力,去證明上面給出的對中國房價未來走向的判斷觀點。當然,肯定有人不服氣或者想要抬槓,不好意思,中國舉國體制,在國家意志面前,有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和觀點,先掂量掂量再說。
當然,經濟需要,階段刺激和放鬆肯定會有,猜測未來的政策途徑就是:前期鼓動一波地產,政策不斷加碼,直到地產抬頭,然後再重拳出擊推出房產稅,鎖死樓市。
按照以上的分析,這劇本其實都已經寫好了。不服不行。
野蠻成長,一路狂奔的中國樓市和房價,事實上,已經在國家駕輕就熟的管控手段下,寫好了未來的方向。
3
從經濟規劃的維度,看懂未來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環境中的房產價值趨勢
從經濟規劃的維度,其實也能看出一些趨勢訊號。
2022年,基於多個維度的訊號,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幾點理性判斷:
1、商品房下,保障房上,這是已然明確的住房結構趨勢;
2、商品房下,基建專案上,2022年,土地財政進一步壓縮的趨勢已然明確;
3、資產炒作下,實體經濟上,這個不用多說;
4、被動收入下,主動消費上,刺激內需構建內迴圈。
這幾個維度,需要對照2021年全年國家意志在各種級別的大會上和政策中的表達,以及延續進入2022年各種渠道維度的意志態度。
不多贅述,幾個維度其實已經給中國房產價值未來的趨勢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當然,利益關聯,可能這樣的方向很多局中之人,樓市參與群體難以接受或者承認,這很正常。
人永遠不可能在看得見的文字道理中獲得真正的成長,能讓一個人看清楚現實的,只有來自於現實的毒打教育和切膚之痛的教訓。是不是這個意思?
所以,趨勢如何,自行品味,就不點破了。
寫在最後:
幾個個人觀點和看法的分享
2022年,是國家已經明確的房地產稅元年,跟共同富裕、房地產調控,結合起來,結果就是:
多套房者,一定會付出慘痛代價。
炒房入局者,必然遭遇政策毒打,付出必然的代價;
而心存僥倖者,也肯定會得到現實的教育,現實永遠比道理更有說服力。
這是這篇文章的主線,也是對2022年中國房價樓市大方向上的研判觀點。
至於回暖氛圍,還是階段刺激,其實都是小道而已。
真正面對買房決策的時候,抓主線才是正道。
文章最後,分享幾點個人的觀點,不一定對,供大家參考:
1、2022年,行業歸行業,市場歸市場。
行業的風險釋放效率會提升,更多的問題和暴雷現象會集中在2022年出現。
基於這個判斷,遠離期房,安全第一。
2、房產價值和樓市熱度,在2022年的分化會達到一個極致。
房價堅挺的,價值受到經濟環境和基本面實際支援的,即使有二手房指導價的限制,依然會有穩健和持續向上的動力,而供需擠壓持續之下,樓市熱度恢復,成交量恢復,非常正常。
比較典型的是上海,北京這樣的老牌一線城市。
一部分城市,將進入一個橫盤調整的階段,具體表現就是成交量的變化,樓市的溫度,不能對房價產生擠壓,至於後續如何走,還得看經濟基本面的情況,這樣的情況,集中在新一線和經濟較好的省會級別中心城市。
至於剩下的,毫不誇張的說,中國超過80%以上城市的房價,下行探底的趨勢,還將延續,並且貫穿2022年。
立字為證,2022年,對於很多城市,特別是高度土地財政依賴,經濟基本面缺乏支撐的中小城市,2023年,或者更遠的未來年份回頭來看,2022年,橫盤或許都是一種幸福的奢望。
以上,就是站在2022年開年,用理性思維,從尊重本質的角度,對2022年中國房價樓市的一次深度探索,思考,和研判。
和各位朋友進行分享。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關於置業,投資等行為的明確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以上正文,來自@熊貓貝貝小可愛
交個敢說真話,會說實話,善於觀察的年輕人朋友,可好?
原創寫作分享不易,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點贊。關注本人
實力原創,頭條獨家,如有抄襲搬運侵權行為,必究!
有問題歡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問必答,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