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生物的奧秘》:解答遺傳秘密的生物學科普作品

文丨雲海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已經成為不容置疑的自然界和現代職場的通行法則。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則提出一個顛覆性的觀點:由於受複製的本能所驅動,每個基因都有其自私的目的,所以,攜帶動機最為強烈的基因的那些個體才能生存得更好,繁衍得更多。也就是說,自然選擇的主要影響物件,並非整個種群或群體,也並非生物個體,而是基因。在道金斯看來,基因才是進化選擇最基本的“單位”,生物體只不過是基因的運載裝置而已

在今天,基因已經成為我們解讀生命的神奇歷程的一把金鑰。我們今天看到一個小孩長得跟父母很像,會很自然地將這種生物性狀的複製(遺傳)的根源歸結為強大的基因。然而,人類揭開基因神秘的面紗,卻是經歷了漫長的探索。尤其是在近代以來科學家的天才實驗設計下,我們才慢慢有了對基因的科學的認知。

《生物的奧秘》:解答遺傳秘密的生物學科普作品


《生物的奧秘:破解基因的密碼》:[英]德里克·哈維 / 房小然,齊肇楠 / 中譯出版社 / 2020-5 /

實際上,英國生物學家德里克·哈維(Derek Harvey)在《生物的奧秘:破解基因的密碼》一書中指出,遺傳是生物學上科學家們仍未探明的重大謎題之一。哈維是英國DK公司“自然”系列和“自然史”系列叢書的撰稿人。該書作為英國科學經典讀物系列之一,介紹了人類探索遺傳密碼的歷史,為我們揭秘基因的構造、功能和運作機制,讓我們在領略進化演變生命奇蹟的同時,感受基因工程時代的技術進步。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基因的真相一直是個未解之謎。我們為什麼長得像先輩?德國牧羊犬的後代是如何保證也是德國牧羊犬?動物是如何從一個微小的胚胎變成四處行走的野獸?長久以來,人們相信,一定是有某種物質代代相傳,保證了生命的延續。對此,人們設想了各種遺傳的理論。

在17世紀,科學家藉助剛問世的顯微鏡,認為人類精子內預先就藏有一個“小精靈”,“小精靈”裡面又藏有另外一個更小的“小精靈”,就像俄羅斯套娃一樣,等待一個一個地出生。這個理論顯然存在瑕疵,在19世紀就被證實是無稽之談了。達爾文提出了基於血液的遺傳理論,他認為父母身體各部位會釋放一種流淌於血液之中的特殊化學物質,它最終透過性器官進入精子或卵子,從而對後代產生影響,比如,來自眼睛的物質決定了後代眼睛的顏色,等等。但是,如果紅色和藍色的眼睛混合,必然得到紫色的眼睛,這樣混合的結果,最終會導致生物看起來一模一樣,明顯與達爾文的進化論自相矛盾。

《生物的奧秘》:解答遺傳秘密的生物學科普作品


孟德爾

最終,是孟德爾在19世紀末,透過著名的豌豆實驗,找到了遺傳難題的答案,他將遺傳歸結於因子,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基因。孟德爾因此贏得了“遺傳學之父”的美譽,儘管他是在去世15年之後才獲得了科學界的認可。不過,作者指出,孟德爾的成功純屬偶然。因為,任何生物都擁有成千上萬的基因,每個基因都以某種方式對生物體做出貢獻,比如人類眼睛的顏色就受十幾種基因的影響,我們實際上很難辨別每個基因的具體作用。像孟德爾選擇豌豆這樣一種基因表達如此直接、能夠完美反應遺傳規律的植物進行實驗,完全是運氣使然。

不過,孟德爾的因子遺傳理論還是被認為是生物學歷史上最重要的突破之一。自孟德爾之後,人類又取得了一個重大發現,即證明了儘管生物千姿百態,但不管是人類還是細菌,基因的工作原理卻出奇的相似。這是本書重點介紹的內容。

1869年孟德爾公佈豌豆實驗結果後,科學家繼續孜孜不倦地努力研究基因的化學結構。到了20世紀50年代,隨著X射線衍射法的發展成熟,劍橋大學的兩位科學家詹姆斯·沃森和弗蘭西斯·克里克根據DNA的相關研究資料,構建出了DNA分子的模型,即著名的雙螺旋結構。

《生物的奧秘》:解答遺傳秘密的生物學科普作品


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

瞭解這種雙螺旋結構是理解基因工作原理的關鍵,也解答了關於遺傳和繁殖的困惑。也就是說,DNA是擁有雙螺旋結構的分子,而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在DNA中以片段的形式存在。每個基因包含一段DNA鹼基序列(遺傳資訊),長的DNA分子可以容納更多基因。所以,一個細胞僅包含有一定數量的DNA分子,卻擁有成千上萬個基因。

而基因就像一間擁有大量資訊的倉庫,儲存著構建和維護生命所需的資訊,細胞內的其它部分則對基因言聽計從,比如蛋白質。許多蛋白質也被稱為酶,是營養、呼吸、排洩、感知、運動、生長和繁殖這七種最基本生命活動的關鍵所在。每一種特定的蛋白質都是由某個基因負責編碼的,比如,人體中含有細胞核的所有細胞都擁有血紅蛋白基因,但只有紅細胞會收到命令,奉命製造血紅蛋白,其他部位的相應基因都保持沉默,按兵不動。“一個基因,一種蛋白質”的原則,正是理解基因秘密的關鍵。

在接下來的章節裡,作者繼續深入介紹了蛋白質的構成、遺傳的定律、染色體、變異、突變、進化等概念和基礎原理。隨著討論的話題逐步深入,在最後的兩章,作者介紹了DNA測序、操控基因等生物學研究的前沿領域,我們透過基因治療技術看到了某些疾病治癒的希望,但同時也由基因編輯技術產生了倫理上的思考。

總而言之,以清晰的生物遺傳學發展史為脈絡,由淺入深地介紹生物學核心概念,有實驗和科技應用,加上200餘幅精美的插畫,共同構成了這本生物學科普作品的特色。

#閱讀的溫度##讀書#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09-19

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的基本學習方法及技巧
首先我想說說歸納法,這是我個人最佩服的方法.因為高三的時候在競賽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所以沒有嚴格按照老師的時間表進行系統的複習,而是透過知識歸納法幫助我係統的整理知識和思路,有效的提高了複習效率,取得 ...

博物志 | “沒有腦子”的單細胞生物可能比你想象中更“聰明”

博物志 | “沒有腦子”的單細胞生物可能比你想象中更“聰明”
生物在沒有大腦的情況下可以產生認知學習能力嗎? 酷似"九頭蛇"的水螅,沒有腦子和神經元 問題的產生來源於美國心理學家阿特麗斯·蓋爾伯所開展的一項雙核草履蟲實驗,為了研究草履蟲的捕食 ...

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這可和基因有很大關係

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這可和基因有很大關係
有俗語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也有俗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不同?決定遺傳的基本因素就是基因.英國科學經典讀物<生物的奧秘:破解基因的密碼>就是倫敦大學學院進化 ...

世界20大科學儀器頂尖巨頭

世界20大科學儀器頂尖巨頭
科學儀器裝置一直是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重要基石,並且是化學.材料.生命科學等研究的重要保障.美國化學會(ACS)旗下的C&EN雜誌(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 ...

陳嘉映:生命的邏輯|薦書

陳嘉映:生命的邏輯|薦書
圖片來自unplush.com 撰文 | 陳嘉映 這本書的書名是"生命的邏輯:遺傳學史",顧名思義,是從遺傳來理解生命的邏輯.本來,生命是個較寬的概念,遺傳是生命現象中的一支.不過 ...

博物志 | 動物為自己“上色”的方法可不只有吃吃吃!

博物志 | 動物為自己“上色”的方法可不只有吃吃吃!
今天,我們在自然界看到的各種顏色,大多都是由色素產生,因為色素會反射光譜中的一部分,同時吸收其餘的光譜,從而展現出特定的顏色. 特別是在植物界,作為化學合成的大師,植物的細胞中可以合成多種色素,例如植 ...

地球上最重要的進化革新

地球上最重要的進化革新
眾所周知,產氧光合作用是一種將光和水轉化為能量,並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在地球早期歷史的某個時期,一群藍細菌進化出了進行產氧光合作用的能力,這極大地擴充套件了生物過程在地球化學迴圈中的作用.可以說,這或 ...

博物志 | 水下吐泡泡的不一定是魚,也有可能是隻蜥蜴

博物志 | 水下吐泡泡的不一定是魚,也有可能是隻蜥蜴
眾所周知,氧氣是地球上絕大部分生物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但在陸地上,基於空氣的呼吸方式極大地限制了原始陸生動物對水生環境的利用. 原始兩棲生物還原圖 為了獲得水中世界的"入場券",少 ...

博物志 | 白虎:活著好難!

博物志 | 白虎:活著好難!
對貓咪愛好者而言,除了去貓咖擼一擼家貓之外,他們也很喜歡去動物園看各種"大貓",比如身姿矯健的金錢豹,威風凜凜的非洲獅,以及被譽為百獸之王的大腦(老)斧(虎). 而在大多數人眼中, ...

人類與病毒的battle與共存 | 科學小館兒

人類與病毒的battle與共存 | 科學小館兒
一場全球性的病毒大流行,幾乎顛覆了人們之前的生活方式,也讓病毒這種特殊的生命體,在我們的生活中刷足了"存在感".儘管病毒是生命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是大多數人仍對它知之甚少,今天,就 ...

博物志 | 我命由我不由天——在沙漠挖洞的野驢

博物志 | 我命由我不由天——在沙漠挖洞的野驢
電影<驢得水>大多數人應該都看過,講述了民國時期一所偏遠學校中,教師們將一頭驢虛報成"驢得水"老師冒領薪水而引發的故事.雖然,電影中是虛構的,但現實中還真存在" ...

博物志 | 美麗又致命的“蟑螂殺手”

博物志 | 美麗又致命的“蟑螂殺手”
熟悉<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朋友應該對"攝魂怪"這一生物並不陌生,它們是一群沒有五官,全身彷彿在水裡泡爛了一樣的傢伙.凡是被它們抓住便會被吸走快樂乃至靈魂,讓人陷入絕望和 ...

博物志 | 從繁盛到瀕危,這種鯊魚只用了40年

博物志 | 從繁盛到瀕危,這種鯊魚只用了40年
作為一個臨海國家,巴西的北部海岸線(BNC)擁有著世界上最長的連續紅樹林群,得益於此地豐富的生物資源,這片海域成為了許多珊瑚.甲殼類動物以及近海魚類的天堂,但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捕魚達人&q ...

《物理之外的世界》:給“生命”做加法

《物理之外的世界》:給“生命”做加法
自從人類有了思考的能力,恐怕對生命的好奇就一起到來了吧,在這之上,人類逐漸有了意義的概念.由於彼時的科學還未開始,以及宗教和哲學的思索,人們給生命逐漸地穿上了許多神秘的外衣.後來隨著科學不斷髮展,探索 ...

藝術與科學的碰撞,帶你走近古生物復原圖的世界——復原圖畫師楊定華專訪

藝術與科學的碰撞,帶你走近古生物復原圖的世界——復原圖畫師楊定華專訪
前蘇聯作家弗拉基米爾·索洛烏欣曾說:"科學雖然能搬動珠穆朗瑪峰,但卻絲毫不能把人的心靈變得善良.唯獨藝術能夠做到這點,況且--這是藝術最主要的.永恆的目標."那些真正能做到將藝術與 ...

《穿越地球46億年》獲評“2020年度陝西省優秀科普作品”

《穿越地球46億年》獲評“2020年度陝西省優秀科普作品”
9月22日,陝西省科學技術廳公佈了<2020年陝西省優秀科普作品名單>.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穿越地球46億年>名列其中. <穿越地球46億年>是一部講述地球歷史和 ...

合成生物學技術助力生物固碳,溫室氣體成為第三代生物煉製原料

合成生物學技術助力生物固碳,溫室氣體成為第三代生物煉製原料
石炭紀末的天氣微涼,恰如此時北京的初秋. 石炭紀是一個植物物種大繁榮的時代,大部分陸地被森林覆蓋,植物瘋狂生長.老死又新生,在這週而復始的過程中,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生物作用固定,隨著植物的死亡一同被埋 ...

“智算”為鑰,解鎖古DNA裡的秘密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認識歷史,離不開考古學. 近年來,我國考古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團隊關於古基因組揭示近萬年來中國人群的演化與遷徙 ...

高中生物55個考試要點,收藏慢慢學

高中生物55個考試要點,收藏慢慢學
要點1 生物書寫易錯字 要點2生物中常考的"過程" 1.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2.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取拿與安放→對光→安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