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心境君春節前到隔壁縣城旅遊,在一個小旅館裡面住了兩晚。隔壁縣城是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正好和心境君所在的縣城有火車相通。所以,沒事的時候,心境君就會坐上心愛的小火車,來一次輕鬆愉快的週末之旅。
心境君住在三十元一天的小旅館裡面,一邊寫文章、發影片,一邊在大街上到處轉悠,感受不一樣的人文自然環境。逛街累了的時候,就回到小旅館裡面休息、睡覺。於是,心境君就聽見了旅館老闆和裝修工人的談話。談話的內容主要是某某人家辦事情,因為都是熟人朋友,所以就被邀請參加宴會。他們討論的正是趕禮隨份子的事情。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人情社會,講究禮尚往來。親戚朋友家裡面辦事情,左鄰右舍、自家親戚都會過來幫忙。五湖四海的朋友們也會過來湊個熱鬧、捧個場面。當然,去參加宴會,就不能空著兩個爪子白去。必然要裝一個紅包送給主人做禮物,以表示一下心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趕禮、隨禮、隨份子。
在當今時代,對於低收入者來說,份子錢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一般來說,最普通的朋友關係,份子錢都是從二百元起步。關係近一點的一般是五百元,關係鐵一點的一般是千元起步,有一千元、兩千元、五千元不等。富貴人家的情況心境君不知內情,不敢亂猜,估計應該是萬元起步吧?
為什麼說份子錢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呢?要知道一家辦事,最少要隨二百元禮錢。十家就是兩千元。現在的人事務繁多,結婚要辦事,生孩子要辦事,過生日要辦事,孩子上大學要辦事,家裡蓋房子要辦事,老人去世要辦事,找到好工作要辦事等等。由於熟人眾多,每家的事情也很多。於是趕禮隨份子就成了很多人的一個負擔。不去吧,面子上過不去。去吧,掏了份子錢以後,就沒心思吃飯了。每當遇到熟人家辦事情,一輪份子錢隨下來,自己一個月的工資都不夠花的。自己平時還要生活,還要供孩子讀書。真的很難啊!
於是,心境君的思緒又開始飄蕩起來。如果聖人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他遇到親戚朋友熟人家辦事情,會不會像普通俗人一樣掏份子錢隨禮呢?今天,心境君就和大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聖人是開悟見性的人,他擁有超凡的菩提智慧。聖人的智慧來自於心不住相的無心境界。只有達到心不住相、心無所住的心空境界,才能開悟見性、悟見本來,才能獲得自性菩提智慧。因此,聖人的智慧是建立在心不住相的基礎上的。
在聖人刻苦修習的過程中,他的內心漸漸看透了世間萬相。他的心從世間萬相上收了回來,安住在自己的自性之中。因此,聖人的心不會住在任何境界上,任何境界都不能束縛聖人的心。由於聖人的心不受一切境界的束縛,所以他在任何境界上都是來去自由的。
社會上的人趕禮隨份子,本質上是受到了社會人際關係網的束縛。如果親戚朋友家辦事情自己不去隨禮,就會被人際關係網認定為過死門子、不懂人情世故。從此以後,自己的親戚朋友就會對自己另眼相看。自己遇到事情時大家都不會過來幫忙。自己將會被社會關係網徹底孤立。這樣的結果是絕大多數人無法承受的。畢竟人在社會上混口飯吃,沒有關係網就等於沒有了生路。因此,普通俗人對於隨份子、趕禮這件事,雖然心裡面感覺非常厭煩,但是又不得不強作笑臉,勉強應付。
聖人是不受任何境界、任何世俗禮法約束的人。他的內心如如自住,並不會受限於各種境界和社會關係網。假如聖人也和俗人一樣受到世俗禮法的約束,強迫自己違心地趕禮隨份子,那就說明他的心還住在俗人禮節的束縛之中,並沒有達到面對任何境界內心都能如如安定。這樣的人和俗人並沒有區別,只能算是一個俗人,和聖人是不搭邊的。
因此,聖人對於趕禮、隨份子這件事情,並不會像俗人那樣被社會風氣帶著走。聖人是不受世俗禮法拘束的人。當遇到親戚朋友家辦事情的時候,如果邀請了他,他就去幫忙做事,但是他並不會隨份子、出禮錢。他只是白吃白喝,一分錢也不會掏。
聖人是非常罕見的特殊人物。大家想想看,有誰家辦事情,客人坐在那裡白吃白喝一毛錢也不掏呢?沒有這樣的客人,一個也沒有。因為不掏錢趕禮,只是坐在那裡白吃白喝,這種事情只有聖人才敢做,只有聖人才能做的出來。普通俗人是不能輕易這麼做的。這樣會毀了自己的社會關係網,把自己弄得裡外不是人。
於是,大家就會感到好奇。聖人白吃白喝不隨禮,他就不怕眾人孤立他、排擠他、嘲笑他嗎?實際上,聖人在平時的生活中,被人孤立、排擠、嘲笑的還少嗎?他一直就被社會孤立、排擠、嘲笑著。他在社會中是一個獨立的存在。正是因為聖人獨立於一切社會關係之外,所以他才能看清楚整個社會的人情世故。如果他像俗人一樣,整天在各種社會關係中混日子,他怎麼可能做到清靜無為、開悟見性呢?
由此可見,要想尋找真正的聖人,只需要找到親戚朋友家辦事情時,自己不願意隨份子趕禮,只願意白吃白喝湊人數的那個人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