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人都覺得與家人有密切聯絡。在某些情況下,人們甚至可能覺得他們恨自己的家人。因為家庭關係往往植根於共同的經歷和親情,所以他們有時會出現矛盾也就不足為奇了。
臨床心理學家、《當父母受傷時:當你和你的成年子女不和時的同情策略》一書的作者約書亞-科爾曼博士認為,由於社會如此注重寬恕,所以,不喜歡或疏遠你的家人,會導致你的內疚和羞愧。
那麼,如果你討厭你的家人,你應該怎麼做呢?應對這些複雜的情緒,你可能需要努力修補破碎的關係,也可能需要設定並執行與家人的界限感。
原因
導致一個人憎恨其家庭或其家庭成員的因素可能有所不同。錯誤的行為、虐待、忽視或衝突,只是導致敵對情緒的幾個因素。若能更好地理解憎恨情緒背後的原因,你就會更好地應對這種情況。
在2015年對與父母疏遠的成年人的調查中,一些最常見的疏離原因包括:
不良依戀
依戀方式通常有四種類型。在童年時期,發展對照顧者的安全依戀是很重要的,因為它使我們對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感到安全、被愛和放心。
但人們並不總是對他們的照顧者形成健康的依戀。相反,他們可能會形成以焦慮/矛盾、迴避或混亂為特徵的依戀。
虐待或忽視
仇恨也可能由於你所經歷的虐待或忽視而產生。它可能導致你憎恨實施虐待的那個人,你也可能不喜歡或怨恨參與或作為旁觀者的家庭其他成員。
即使家庭的其他成員是出於恐懼或自我保護意識,也會導致你憤怒和緊張的感覺。
邊界不清
憤怒和憎恨也可能源於與家人關係中缺乏適當的界限。家庭關係中的不良界限的例子包括:
每個人都有權利擁有自己的界限。這對你自己的心理健康很重要,並幫助確定你能接受什麼,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以及你在一段關係中可以接受什麼和拒絕什麼。
科爾曼指出,衝突和不喜歡的感覺有時會出現,因為父母有時會依賴他們的孩子來滿足他們自己的社交需求。父母不是花時間與他們的配偶或朋友在一起,而是期望他們的成年孩子能更多地陪伴和更加親密,這可能與個人的界限、隱私和獨立相沖突。
不同的價值觀
當人們的價值觀或目標與家庭成員的價值觀或目標截然不同時,也會產生憤怒或怨恨的情緒。這可能會是,你選擇如何使用你的時間,你與誰有關係,你如何教育你自己的孩子,甚至你如何花錢。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要分享的有關“我恨我的家人”的原因。我們將在後面的文章中分享這個想法出現的跡象以及應對這一想法的方法。
歡迎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