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編輯 趙昊)訊,智利制憲會議環境委員會於2月1日投票透過一則草案,計劃將該國的礦產財富——銅、鋰、鎂、銀等礦脈國有化。
草案需要在眾議院155人的全體制憲會議上獲得三分之二的投票才能透過成為新憲法的一部分。雖然制憲會議成員中大約四分之三的人左傾,但透過仍有一定難度。智利於2020年舉行全民公投,贊成成立制憲會議制定新憲法,制憲會議成員於2021年選舉完成。
環境委員會的草案中還包括:廢除現有的用水權、禁止在土著土地上採礦和林業、終止自由貿易協定以及取消參議院。這些規定都與礦業息息相關。
用水權方面,草案要求礦山、農業和公用事業公司尋求臨時用水許可,優先考慮居民消費、水資源的可持續性和土著權利。
近十多年,智利經歷了歷史性的特大幹旱。但其國內的礦業和農業公司通常能獲得水資源的有限使用權,同時居民社群嚴重缺水,成為一個關鍵的社會公平問題。人們越來越厭惡不受監管的市場,這也成為左翼政府上臺的一個主要原因。
許多社群必須用卡車運送飲用水
眾所周知,當今開發鋰礦的方法十分依賴水資源。智利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鋰資源儲量,佔全球總儲量的40%。根據智利銅業委員會的資料,智利是全球第二大鋰生產國(佔全球總產量的32%),僅次於澳大利亞(佔全球總產量的46%)。智利對水資源的限制,對全球鋰業帶來的潛在風險正急劇升高。
另外,草案還將計劃取消智利參議院。在擁有50個席位的智利參議院,總統加夫列爾·博裡奇領導的左翼聯盟僅控制6個席位,即使是將中左翼的16個席位相加,仍然無法獲得法定多數席位。若取消參議院,則能為博裡奇的多項政策立法鋪平道路。
在博裡奇的政綱中,智利要進行養老金體系、衛生系統、稅制等改革,這些改革需要的資金主要由稅收提供。這也意味著,這些負擔將主要落在當地的礦企和農企的肩上。結果就是,這些企業可能不得不提高產品價格。
全體制憲會議目標是在7月準備好完整的憲法草案,然後在年底前舉行全民公投。不過對礦業的打壓早已發生,智利一家法院已經叫停了智利政府授權比亞迪和智利北方礦業服務和運營公司進行鋰資源勘探、開發並從中獲益的招標專案。這項招標原來由前智利總統皮涅拉領導。
一些投資者感到擔憂,Credicorp Capital投資組合解決方案主管 Klaus Kaempfe表示,“市場沒有考慮到最初批准的提案會如此激進。制憲會議的投票,我們真的希望看到一點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