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時候,我都喊汪燕「采薇」。
「采薇」,是汪燕開在武夷山民宿的名字,也很符合她氣質的一個名字。
遇見汪燕的那一天,她穿著旗袍,我穿著漢服,於是有了很多自拍合影,有種「一見如故」的感覺。
後來我的很多朋友,去武夷山的時候,都是住的「采薇」。
我曾寫過「采薇」這家民宿,這一回我想寫一寫「采薇姑娘」。
自述體,適合有著強烈自我表達的人物,同樣也適合像采薇姑娘這樣溫柔的、娓娓道來的講述。
以下是采薇姑娘的自述ღ
1
回武夷山開民宿這件事,是我這麼多年做的最正確的一個決策了。
從小到大,很多事情都得我自己決定,高考填志願選大學,自己隨便選,自己考自己讀。我的父母也不懂,但是我們的任何決定他們都很支援,就已經非常好了。
剛畢業的時候,覺得自己會像電視劇裡的白領,在職場上能有一方作為。但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能嶄露頭角的畢竟是少數,大家都會變得越來越普通。
我們的人生那麼短,肯定要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我是一個屬於大山的孩子。我覺得大山比大海更適合我,回到了大自然就有一種很安穩、很安定的感覺。
2015年,武夷山通了高鐵。來旅遊的人變多了,民宿也越來越多。
我想生活不就是衣食住行嗎?吃的、喝的、用的、住的,把這些東西放在一起,不就變成了一間民宿。
正好家裡有一棟房子空出來了,就想做一家跟茶有關的,跟簡單的生活有關的,可以實現自己對生活所理解的一個空間。
2016年開始裝修,2017年5月就營業了。
我都是很理想化的,壓根不關注投資回報率,就是很簡單地開一家民宿。沒有什麼定位,就是在我們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在這個房子的基礎上,做出自己喜歡的風格。
我很喜歡傳統的東西。古代有本書叫做《遵生八箋》,講了一個很注重養生的人,如何在生活中實踐養生的日常。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同的空間裡形體坐臥,那麼怎麼樣的屋子是比較適合人居住的?要吃什麼樣的食物?做什麼樣的鍛鍊?什麼時候應該休息?
所有的東西都集中在實踐。你有很多的精神哲學,你對於為人處世的很多見解,最後怎麼落實呢?肯定就在你的日常生活中。
吃飯要清淡一點,住的房子不要太大。人是有氣的,如果在一個非常空曠的空間裡,反而會睡不好。古人的宅院可能會非常大,整個家族都住在裡面,但是房間就不會很大。你看古人取的名字,「容膝齋」,只能容得下他膝蓋的一個小書房。所以,不要一味追求大,是舒適的,適合人居住的就好。
我們會更注重整個空間給客人帶來的感覺,包括桌椅、板凳、牆面裝修給人的感受。當然,作為民宿來說,更重要的一點是人的溫度。
「采薇」是在武夷山民宿競爭比較白熱化的階段開的,我們沒有把它作為一個生意來做,而是把它當成一門手藝,希望能做得久一點,和生活融合在一起,不太去關注是虧還是賺。
來到這裡的客人,走的時候說,在這裡住得很開心,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夠再來。這是我覺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我會覺得,因為我做了這樣的一個民宿,我對我所向往的生活的實踐,能夠給其他人帶來美好的體驗,是一個非常大的福報。
我給別人帶來了快樂,帶來了愉悅,帶來了美的體驗,帶來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引起了他們對茶的興趣,對武夷山的一個好印象,我覺得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2
我是從裡到外都非常中國的一個人。
以前出門旅遊,對景點沒有什麼特別感興趣的,就是很喜歡看展覽。我去北京三趟,都是去故宮看展。我喜歡看傢俱展、書畫展,偏傳統文化的一些展覽。
博物館的大型主題展覽,是非常難得的,它會將全國很多博物館同主題的文物一起展出。平時去看某個主題,可能要去很多城市的博物館,這個城市看一幅畫,那個城市看一幅畫。主題特展的時候,展出的博物館會跟別的博物館將同主題的文物借過來,我們就可以一次性看到。
我曾看過一個「清初四王」的主題展。清初四個姓王的很有名的書畫家,關於他們主題特展的時候,不僅僅是「四王」的作品,還包括他們傳承自誰、他們的風格又影響了誰,所有的作品都集中在一起展覽,可以看到非常清晰的一整條脈絡。
從那以後我就知道了,古代的藝術是屬於名門世家的。「清初四王」之間都是有關聯的,因為只有同是世代大家族才會經常在一起互動。那時候的藝術品都是僅限在這個圈層裡面,平民百姓是很難見到的。
古代那些大書法家、大畫家,同時很大機率也是朝廷的高官。比如說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就是宰相。只有他們能有機會去把他們的思想實踐出來,然後流傳下來。平民老百姓什麼也留不下。
我們是非常幸運的,這個時代給我們帶來非常好的獲取知識和資源的渠道,我們可以去線下博物館看,甚至在手機上就能看到,還可以放大看,很清晰。
我覺得傳統的審美是不容易過時的。現在過了三四年,我們的這些東西還是有很多客人覺得很好看。
這個房子是我爸爸蓋的,原先的佈局是沒有變的。門窗、牆重新刷了一下。原本的捲簾門拆掉換成現在的木門。一樓的轉角臺階是後來加的,因為原來的樓梯比較陡,需要一個緩衝,就做了一個休息臺,加了一些小布景,在空間上有了一些層次感。
傢俱是定製的,我自己設計的明制風格。木頭原本是白蠟木,現在的色調叫做「深茶色」,是後期上上去的。為了這個顏色,我去了兩趟工廠,溝通了很多次。顏色要擦上去,看起來比較自然。櫃子也是我自己設計的,格子是錯開的,我覺得更有感覺。門框的線條也是不規則的,但是有根線把它們連在一起。
那個時候大家比較喜歡新中式,我們這種深茶色調還是比較少的。過了這麼多年,現在看起來還是很有感覺。
我覺得民宿整體給到客人的感覺,還是跟它主人本身給到大家的感覺比較有關係。
相對於其他工作而言,我覺得民宿對於女性會更友好一點。民宿的事情比較瑣碎,女性就更細緻,情感也會更細膩,可以更好地照顧到客人更多細節。在審美方面,女性喜歡花,男性可能就不會想要搞花花草草這些東西,更愛釀點酒。
我會比較堅持去跟我的客人進行互動,我的茶席、插花這些環境佈置上的東西會經常換。不同的季節,我會用不同的茶席、不同的器具。像秋天冬天,我會選擇一些暖色調的,比如桂花開的時候我摘了桂花,然後會挑一個同色系的蓋碗。
平時我也喜歡做手工首飾、寫字。客人來的時候,我會給他們介紹一些我做的東西和我寫的東西,他們也會挺感興趣的。
有客人很喜歡這個環境,也想感受一下泡茶,我就會給她準備一個美美的茶席,再用相機給她記錄下來,然後把照片發給她,客人體驗感就會非常好。她們不僅在這裡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還有美美的照片可以帶回去。
我自己會做一些自媒體,比如說抖音、小紅書。素材都是我自己拍,自己剪輯。拍的時候就是用三腳架把相機架著,然後錄製。從拍的影片裡面截圖,就變成照片。就是我拍的鏡頭沒有辦法動來動去,只能固定機位。有很多客人看到我的抖音或者小紅書,就來到了「采薇」。
3
以前可能沒有那麼喜歡茶,現在挺喜歡的。
小的時候,習慣了茶就是茶,採下來做就是了,甚至覺得做茶的時候有些辛苦,還要採茶、揀茶、挑茶葉,要頂著大太陽,茶葉上還有很多毛毛蟲。我小時候被毛毛蟲碰到,就會腫起來,很癢。
以前會覺得,茶跟橘子不是同一個東西嗎?你會對橘子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嗎?我覺得茶跟稻米、菜、水果是一樣的東西。
但其實茶在世界上並不是那麼普遍存在的東西。只有少部分的人才能享受到我們武夷山產的、好品質的茶。我們應該非常感謝能夠生在這個地方。
茶是傳統文化中,所有古代哲學、思想、文化、藝術的集合呈現。
我覺得茶是能夠給人帶來很多能量的東西。我們吃的、喝的其他所有東西可能不會提升到精神層面。只有茶,是跟我們精神相通的。
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是樓宇烈寫的《中華文化的感悟》,講的是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囊括儒家、禮教、信仰、天人合一、價值觀、生命觀、智慧、品格方方面面,很有深度的一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更瞭解自己,瞭解中國社會。
在中國人的精神層面上,「采薇」是一家想要去踐行中式生活理念的一個民宿。在遇到茶的時候,就會跟它形成很強烈的共鳴,有了文化基礎之後,又會產生很強烈的文化共鳴。
遊客來到這裡,除了看看風景,也想體驗一下武夷山的風土人情、文化氛圍,茶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
我們是一個有歷史的茶產區,透過茶可以讓客人有一種沉浸式的體驗。他可以邊喝茶,邊聽我們講武夷山的茶文化,他還可以去看看印象大紅袍演出。如果沒有茶,就看看風景、坐坐竹筏回去了。而有了茶,在品鑑的過程中,我們和客人之間的互動就變得更有深度了。
我們把主力轉向做茶葉是由於疫情,因為沒有人來。
茶葉產品也跟作品是一樣的,是我們對於生活、對於傳統文化和茶的理解的一個體現。而且,茶葉不會受位置的侷限。
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可能會有一些風格的區別,但是必須是自己喜歡的,好喝的茶。然後再把這些產品,透過文案、包裝、介紹、圖片,讓人家感受到這個產品的整體形象。
我喜歡的茶,我在喝到它之後,對它的感覺都會很形象化,然後我就想把形象化的感覺傳遞出來。
我有一款茶叫做「十年塵夢」, 很多人會問我,這款茶是不是有什麼故事,你是不是經歷了什麼東西,所以取「十年塵夢」這個名字。我說,沒有故事,我的生活很平淡,故事很少。然後他就會跟我講他自己10年20年的一個故事。我就說,原來是因為你自己有故事啊。
十年塵夢,其實來自周作人的文章。
「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的塵夢。」
說的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體現,不像喝酒一樣要熱熱鬧鬧的,就是幾個知心的好朋友,人不要多,三四個就夠了,很放鬆的狀態下,喝一杯好茶,是令人嚮往的一種生活狀態。
我的茶名字很多,它不是指茶的味道,當然味道肯定要好喝,但更多的是這個茶喝下去給我帶來的整體感受。
比如「眠花抱野」,那感覺就像是有一個史湘雲一樣天真爛漫的小女孩,在山野裡面奔跑,跑累了,就靠在山上的石頭上小眯了一會,周邊有野花在開放。它的茶園在桐木關裡面,非常原生態,天然淳樸,味道很乾淨,悠悠的茶香,不會特別濃烈,是很清爽的感覺。回甜特別好,像小姑娘一樣甜。
有時候我也覺得我起的名字太文氣了點,有些客人還是喜歡通俗的,比如「特等獎水仙」這樣的。像「眠花抱野」就更適合小部分會喜歡這種調性的客人。
我覺得一個好的名字,會讓人對它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客人在喝到茶的時候,腦海中如果能跟我喝到的時候一樣,出現這樣的場景的話,我就會覺得這款產品比較滿意。
茶已經成為「采薇」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
民宿不僅僅是一個空間,或是一個居住的環境,或者僅僅只是大家去睡一覺的地方,它其實是一個生活方式的體驗。
茶就是我們武夷山最重要的一個生活方式。
大家來到這裡,透過品茶,可以非常直觀地感受到我們武夷山人對於種茶、製茶、喝茶等方方面面的熱情。其他地方可能沒有這種喝茶的文化,但是在武夷山,喝茶是我們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和吃飯一樣重要。
我們都很需要儀式感的生活。因為生活本來很乏味、很平淡,壓力很大,日復一日地做一些重複的事情。休息的時候,自己給自己佈置茶席,精心地去準備它,邀請朋友來喝茶吃點心,這是一種儀式感,是審美上的一種體驗。
武夷山作為茶原產地,會有非常多的人慕名而來。武夷山不僅是一個旅遊景點,因為茶,每年都會有非常多的人來到這裡尋茶、評茶,來到「采薇」跟我們互動,我也感到非常自豪。
4
我最喜歡的季節是秋天。因為武夷山的秋天很短暫,非常寶貴。秋天的武夷山,秋高氣爽,基本上是晴天,不潮溼,氣溫也適宜,又是收穫的季節,整個人的狀態也會比較好。
夏天太熱了,冬天太冷了,春天雨又太多,很潮溼,還要採茶,感覺忙碌又辛苦。
秋天最好了。我們的茶葉已經完成二次焙火,在中秋節之前可以喝到當年新出的很多好茶,也會有很多喜歡茶的人來武夷山跟我們一起喝茶。所以,不論從天氣、溫度,還是我們的工作狀態,我都覺得秋天是最美好的一個季節。
現在越來越覺得,大自然是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療愈的。
我們小時候非常重要的一個娛樂活動,就是去山裡面瞎跑,採一些野果子。所有童年的愉快回憶都是在山裡、在田間、在果園玩耍。我們在山裡面還有一個秘密基地,只有小朋友們才知道,是一處兩邊被植物包圍著,像山洞一樣,很有安全感的地方。
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就會去爬山。我會站在比較高的山頂上,我的視野底下全部是一層一層的山峰和河流,所有的建築都變得非常非常小,人也變得非常小。
這時候就會有一種心態上的變化,我們真的很渺小,天地大自然真的是非常廣博、非常包容的。周圍這些環境,還有山裡面小鳥的叫聲、風吹過樹葉的聲音,都會給我帶來非常治癒的效果。
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裡,放下那個小我,彷彿有了能夠跟天地之間產生連結、產生往來頻率的這種感覺。所有的煩惱都會覺得無所謂,都是小事,很治癒。
我們去看看茶樹,看看那些蓬勃生長的植物,甚至還可以看到小松鼠,還有我們景區裡面二級保護動物白鷳,很優雅地在茶園裡走來走去。我就覺得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事兒了,這麼美好的一個地方,來到這裡就已經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就不需要再有其他的幸福了。
山裡面物產很豐富,有很多的野果,在中秋節前後,小時候我們會去採一種本地話叫做「8月炸」的水果。春天是蕨菜生長的季節,我們就會去茶園裡採蕨菜。還有長在松樹旁的松毛菇,也是常採的。
小時候沒什麼娛樂活動,不是去山裡採野果、採蘑菇,就是在家裡烤地瓜。
所以我也很喜歡冬天烤爐子。我覺得冬天一起住在這裡,晚上圍在一個爐子邊,邊烤地瓜邊喝茶,真是太幸福了。
我們已經烤了很多次了。有時候是地瓜,或者土豆,也可以是豆腐,就是沒有什麼氣味的這種食物。也不能太香,烤肉就太香了。
烤地瓜最簡單了,不用鍋碗瓢盆,倒一下手就行了。地瓜那種甜甜的味道,是我對冬天比較有安全感的一種味道。
5
我家一直有幾畝田,有一點小茶園和小果園,很簡單的生活。之前從來沒有經商過,跟外界的交流也不是很多。
「采薇」,一切都是從0開始的。
但是一切都還挺順利的。
在我想開民宿的時候,我就認識了一個職業的民宿經理人,告訴我開民宿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情,布草配比、易耗品的配比,該上攜程還是上飛豬,需要找誰、如何運營等等;在我想找一些老木頭老物件的時候,又認識了專門做老物件的人,帶著我到處去找;要做傢俱定製的時候,認識一個也要裝修的人,介紹了他合作過的傢俱廠,然後還蠻順利地做出來了。
做民宿,是這麼多年來做的唯一一個讓我覺得挺正確的選擇。
第一是自己可以實現自己想要的那種生活;第二是整個家庭的氛圍和凝聚力增強了,因為大家都是待在一起的。
以前我和我妹都在外面讀書和工作,大家交流比較少,也不怎麼能相互理解。
現在因為「采薇」,爸媽、弟弟和我都待在一起,就更能相互理解了。會看到父母的付出,父母的關愛,能看到弟弟原來比想象中更能幹,更有責任感,也沒有什麼不良嗜好,就覺得挺好的。
非常感謝我爸媽,生了我妹又生了我弟。我從小到大都是跟我妹妹一起住的,年紀也不會差很多,有很多共同語言,出去玩都會非常開心。我弟之前是在酒店上班的,有時候大半夜或者凌晨四五點也要去,該去上班就去上班,挺勤快的,現在弟弟可以陪我一起做這個民宿。
我也能夠感受到很多的瞬間,是在被愛被關心的。
在能力範圍之內,我們能做得更好的話,會做第二家更精緻一些的民宿。
開了幾年民宿之後,在審美上,空間設計,裝修佈局等方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提升,想把這些新的想法透過第二家店實現出來。
希望能夠有一個有自然環境,更貼近於山的附近,更安靜一點的場所,就像古人那種山水畫裡隱在山林間的居所。這是理想化的狀態,因為這種位置很難找,如果有的話可能就會開一個只有五六間的民宿。
我很喜歡日本的一部電影《小森林》,我們升級版的「采薇」想要的就是這種感覺。其實我覺得我的生活狀態跟《小森林》很接近了,雖然我沒有那麼會做飯。
以前覺得,中國的女性一直被教育,人的一生得有一個歸屬感,要結婚或者要怎樣,所以一直會沒有歸屬感的感覺,總是會做找東西的夢,一直都在尋找。
但是現在慢慢地不這麼認為,婚姻可以是一個歸屬,也可以不是。
做好自己專業的事情,在這個專業領域裡發光發熱,這個才是我的歸屬ღ
人物文章來自公眾號【 礫壤:lirangt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