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44歲的梁光烈由20軍副軍長提升為20軍軍長,在他提拔的前3個月,濟南軍區整合部分武漢軍區的力量,司令員也由54軍軍長李九龍越級提拔擔任。
李九龍比梁光烈大11歲,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戰功赫赫。梁光烈在當時也是我軍的少壯派將領,成名於對越自衛反擊戰。他們有哪些傳奇經歷呢?
梁光烈: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名將
1940年12月,梁光烈生於四川省三臺縣。生在40年代,對於他來說,既不幸又幸運。不幸是因為這時的中國國力衰弱,日本帝國主義還在侵略中國。幸運是因為新中國在1949年成立了,人民終於當家作主。
從小到大,梁光烈都是聽著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故事長大,立志長大後要參軍。1958年1月,17歲的梁光烈入伍到1軍1師2團工兵連當兵。
一軍是我軍歷史上最悠久的部隊之一,前身可以追溯到賀龍元帥1930年在湘鄂西建立的工農紅軍第二軍團。1947年7月,整編為西北野戰軍一縱,成為彭老總麾下的部隊。1949年2月,根據軍委統一全軍番號命令,整編為第一野戰軍一軍,在軍中號稱“天下第一軍”,首任軍長賀炳炎、政委廖漢生。
梁光烈就是在這支有著英雄歷史的部隊中開啟了光輝的軍旅生涯。從1960年至1970年這10年時間裡,他先後任工兵連排長、作訓股參謀和一師司令部作訓科參謀。
1970年,武漢軍區作戰部在1軍選拔優秀參謀,素質優秀的梁光烈直接跨越軍司令部調入軍區作戰部,深得司令員楊得志的欣賞,之後提拔為武漢軍區作戰部副部長。
1978年底,越南不斷對我國邊境進行騷擾,軍委開始籌劃對越自衛反擊戰,時任武漢軍區司令員調任昆明軍區司令員,他從武漢軍區帶走的唯一一名部下就是梁光烈。到達雲南後,梁光烈陪同楊得志深入戰場一線勘察,制定作戰方案計劃。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在解放軍攻下越南諒山後不久,楊得志因高強度指揮導致胃大出血、出現心衰,昏倒在西線指揮所,被軍委派專機接到北京治療。
3月5日,我軍回撤前,西線的指揮主要由梁光烈負責,他也由此成名。對越自衛反擊戰後,梁光烈先後任20軍58師副師長、師長、20軍副軍長。
李九龍:出身四野的戰將
1985年百萬大裁軍,武漢軍區撤銷,20軍劃歸濟南軍區,梁光烈擔任了20軍軍長。54軍軍長李九龍提升任濟南軍區司令員,他是大裁軍中三名越級提拔的軍長之一,另兩人是傅全有和劉精鬆。
1929年3月,李九龍生於河北豐潤胥各莊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屋漏偏逢連夜雨,李九龍剛出生不久,父親就突然失蹤沒有音訊,使得這個原本貧困交加的家更是雪上加霜,只能靠著母親帶著他們兄弟倆相依為命。
1945年8月,16歲的李九龍參軍入伍,先後在冀東軍區和冀熱遼軍區當兵,很快展現出打仗才能。1948年1月,李九龍提拔為東北聯軍第8縱隊24師72團1連1排副排長,先後參加了遼瀋戰役和天津戰役。他打仗勇敢、衝鋒在前、不怕犧牲,在一系列戰役戰鬥中立下多次大功和多次受重傷。
1949年3月,東北野戰軍整編為四野,李九龍任45軍135師405團2連連長,隨四野一路南下,先後參加了宜沙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尤其在衡寶戰役黃土鋪戰鬥中,2連戰至僅剩21人,李九龍榮獲“英雄”獎章一枚。
4年的參戰經歷,已經把李九龍從一個農村少年培養成能夠獨當一面、敢於戰勝一切敵人的堅強指揮員。在隨後參加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李九龍任54軍135師404團1營營長。1953年5月入朝,在7月13日的金城戰役中,全營530多人戰至僅剩43人,不僅守住了陣地,而且勝利完成任務。
1958年從朝鮮回來後,李九龍先後任404團團長、135師副師長、162師師長,和梁光烈一樣,率領162師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他還被推薦為中央軍委英模報告團成員,到全國巡迴報告。之後,李九龍任54軍軍長,1985年6月,越級提拔濟南軍區司令員,成為20軍軍長梁光烈的頂頭上司。
兩人都被提拔為上將
1990年4月,李九龍保留正大軍區待遇,任總後勤部副部長,相當於降級使用。1991年,平調任成都軍區司令員,1994年晉升為上將軍銜。
部下樑光烈的軍旅仕途則比他順暢,先後擔任54軍軍長、北京軍區和南京軍區司令員、軍委委員兼總參謀長、國防部長,2002晉升為上將軍銜。
如今,梁光烈上將已經82歲,而李九龍上將在2003年11月19日,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5歲。向兩位上將致敬!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為了祖國英勇奉獻的將軍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