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第386轟炸機中隊完成了B-32轟炸機的換裝。在戰爭結束前夕,該中隊執行了6次作戰任務。
B-32是與B-29同時代的四發轟炸機,曾小批次的裝備部隊。機長25米,翼展41米,空重達到27噸,最大載彈量9噸,最大飛行速度達575km/h,最大航程為6115公里,機組成員10人。
▲B-32是美國聯合公司研製的一種重型轟炸機,採用常規氣動佈局,上單翼、單垂尾,裝備4臺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具有航程遠、載彈量大的特點。
8月13號,第386中隊從呂宋島轉場到了沖繩島的讀谷機場,以此為基地執行偵察任務。目的是監視日本政府是否遵守停火協定,並蒐集進軍東京的路線。
儘管日本已經於8月15號宣佈投降,但許多日本士兵很不甘心。8月17號,4架B-32在東京上空執行偵察任務時,遭到了厚木基地第302航空隊的攔截。
參與空戰的日機包括“雷電”局地戰和“零戰”,戰鬥持續了兩個小時,雙方都沒有取得戰果。
▲厚木基地的“雷電”局地戰鬥機,其主要目的是攔截美軍轟炸機。
王牌坂井三郎後來稱:“我們擔心美國轟炸機違反規定,繼續轟炸東京,所以我們有理由攔截他們。”
在第386中隊次日出發之前的簡報會上,即將執行偵察任務的機組被告知,要隨時做好戰鬥準備。這次派出了4架B-32,但有兩架因為故障提前返航。
“流浪女王二世”的機長是24歲的詹姆斯·克萊恩中尉,第二架B-32的機長是27歲的約翰·安德森中尉。早上7點,兩架飛機先後升空。
▲克萊恩中尉的“流浪女王二世”號B-32正在接受維護。
安德森中尉的B-32裡,有3人是來自第20偵察中隊的空勤人員,分別是庫爾特·魯普克少尉、約瑟夫·拉哈里特參謀中士和安東尼·馬爾基奧內中士。
魯普克少尉是領導,拉哈里特參謀中士負責使用K-22相機,馬爾基奧內中士是攝影助手兼機槍手,他們3人都是首次登上B-32執行任務。
這次的任務編號為230 A-8,偵察地區是東京的東部和東北部地區的機場,判斷日軍是否按照要求將飛機停放在外面,其次是判斷機場是否遭到破壞。
兩架B-32將分別在6000米和3000米的高度,從東向西飛過目標上空,完成偵察後返回沖繩。來回路程達3000公里,如果順利的話,將耗時8~10個小時。
▲裝在飛機上的K-22航空照相機,由拉哈里特參謀中士負責。
下午兩點,B-32完成了拍攝,準備返航。然而地面也有眼睛在盯著天上的美機。那時候日本的形勢很複雜,有躺平等待接管的,有抗命寧死不降的,還有想趁著亂局撈一筆的,總之軍紀廢弛。
橫須賀航空隊的指宿正信少佐私自命令攔截,派出的飛行員大多是老手,上至少佐,下至飛曹。航空隊先後起飛了19架戰鬥機,機型包括“零戰52”“零戰32”“紫電改”。
▲第302航空隊的夜戰版“零戰52”戰鬥機,雖然是改進版,但效能遠不如美機。
“流浪女王二世”號上的機槍手首先發現了敵機,機長克萊恩中尉盤旋觀察,果然看到了正在爬升的日機。
他心裡不慌,因為日機一時半會爬不到6000米高度,於是通知了飛在3000米高度的安德森中尉,但沒有得到回應。
安德森中尉的尾部機槍手約翰·休斯頓中士也發現了敵機,他回憶道:“當我看到時,他們已經飛到跟我們差不多高的位置了,有三四架日機從左向右飛過。”
“我瞄準敵機開始射擊,有架敵機離得太近了,機翼和機身均被命中,一直衝到距離30米左右才拖著煙向下墜去。”
兩個頂部炮塔也同時朝敵機開火,吉米·斯瑪特中士(頂部後側機槍手)擊傷了一架從3點鐘高處俯衝攻擊的日機。
▲日機正在圍攻兩架B-32,實際上“流浪女王二世”號在6000米高度,另一架在3000米,更容易受到攻擊。
本傑明·克萊沃斯中士(頂部前側機槍手)統計了一下,發現有14架“零戰”和3架“紫電改”在圍攻他們。
由於不是正經作戰,很多老飛行員想趁著沒有正式籤投降書,趕緊撈一個戰果。日機相互沒有配合,進攻沒有章法,基本是各打各的,作戰效率很低。
機長安德森中尉回憶道:“我的飛行高度為3000米,一架‘零戰’從正前方的高空俯衝攻擊,3號發動機被擊中,冒出了濃煙。”
“那名‘零戰’飛行員的槍法很準,還好他的火力不強,或者說B-32很堅固,我們還能繼續飛。”
這次攻擊來自多戶光雄大尉,他駕駛的是“零戰32”。不知為何他的20mm機炮打不響,只好用7.7mm機槍攻擊。
▲“零戰32”型去掉了翼尖,提高了速度/加速性/滾轉率/俯衝速限,但是損失了續航力和惡化了失速特性。
由於老手居多,日機走位風騷,B-32的機槍手想要命中,難度不小。同樣的,當B-32的速度加起來後,大量老邁的“零戰”逐漸跟不上了。
小町定曹長的“紫電改”速度較快,他超過了B-32,從前上方俯衝攻擊。憑藉“紫電改”4門20mm機炮,B-32的2號發動機受損。
與此同時,一枚20mm炮彈命中了後側的頂部炮塔,碎片擊中了機槍手斯瑪特中士的前額,他大喊道:“我受傷了”,然後從炮塔爬進了機艙。
小町定曹長又發動了3次攻擊,但都無功而返,最後只能放棄。
▲第343航空隊的“紫電改”戰鬥機,裝備了4門20mm機炮,內側各備彈200發,外側各備彈250發,下單翼佈局,使用了自動空戰襟翼與層流翼型。
負責拍攝照片的拉哈里特參謀中士在混戰中被擊中了雙腿,他後來回憶道:“我摔在地板上,忍痛從裝攝影器材的包裡拿出一段繩子,綁在一條腿上當止血帶。”
“助手馬爾基奧內中士把我扶上了一張休息床,用對講機的線綁在另一條腿上止血,並把這裡的情況通報給了機長安德森中尉。”
就在這時,一枚20mm炮彈從飛機右側射入,彈片波及到馬爾基奧內中士,幾乎把他震飛到機艙另一側。
領導魯普克中尉正好從機頭回到後部,目睹了這一切,他這麼回憶道:“馬爾基奧內胸口和腹股溝受傷,血流不止。當我趕到時,他還有意識。”
“我說:‘別擔心,你沒事的。’他說:‘陪著我。’我把他抱在懷裡,竭盡所能地給他止血,這時尾部機槍手休斯頓中士也過來幫忙。”
不一會兒,領航員托馬斯·羅賓遜少尉和雷達官唐納德·史密斯也趕來,給馬奇奧尼輸氧輸血,在傷口上壓繃帶。
即使所有人盡了最大的努力,在30分鐘後,馬奇奧尼中士還是死在了魯普克中尉的懷裡。
▲馬奇奧尼中士在B-24轟炸機上操作機槍的照片,他還兼職機槍手。
安德森中尉的B-32已經傷痕累累了,前後遭到了十多次攻擊,兩臺發動機、部分炮塔、部分舵面受損,還有無數個彈孔。
B-32俯衝加速,大多數日機已經放棄了,只有王牌坂井三郎駕駛“零戰52”還在苦苦堅持。
可能意識到這是最後一次空戰,坂井放棄了“紫電改”,而是為了情懷選擇“零戰”(PS:沒準是搶不到好飛機,他是最後一波起飛的)。
在先前的攻擊中,由於場面過於混亂,坂井沒有找到合適的時機。最後他在伊豆大島附近追上了B-32,勉強進入了20mm機炮的射程,但再也無法接近。
遠距離射擊命中率很低,坂井打完了所有槍炮彈也沒能擊落安德森中尉的B-32。
▲臺南航空隊時期的坂井三郎和他的零戰,注意機背的天線杆被鋸掉了,垂尾底部應該沒有星,頂部的橫槓應該是白色的第1小隊長標記。
大約下午6點左右,兩架B-32在沖繩著陸,救護車火速接走了傷員,其他機組成員被留下來詳細彙報情況。
在這次最後的空戰中,美軍宣稱擊落兩架日機(實際上日機沒有損失),攝影助手馬奇奧尼中士陣亡。
為了防止這種事情再次發生,美國強令日軍卸掉所有飛機的螺旋槳,日軍飛行員想趁著簽字前,再撈一個戰果的念頭徹底破碎了。
▲日本投降後,橫須賀基地所有飛機的螺旋槳都拆下來了,以防再發生私自升空作戰的事件。眼尖的小夥伴能分辨出多少種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