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崑崙山積雪融水匯聚成河,流經沙漠。 李佳政攝(人民視覺)
長江正源當曲、西源沱沱河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匯聚東流,稱通天河。圖為雨後的通天河氣勢磅礴。 鄭雲峰攝(人民視覺)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曲麻萊縣馬隊在三江源核心區巡護。 陳 煜攝(人民視覺)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生態檔案員卓瑪加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措池村記錄動植物本底資料。 陳 陽攝(人民視覺)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霜降後的冬格措納湖。 李友崇攝(人民視覺)
蜿蜒的河道,鑲嵌在廣袤的草原,形成黃河上游的壯美景觀。 鄭雲峰攝(人民視覺)
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有“中華水塔”之稱。這裡雪峰聳立、水碧天藍、空氣純淨,孕育和保持著原始、大面積的高寒生態系統,是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平均每年向下遊輸送600多億立方米的源頭活水。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來自於三江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要把三江源保護作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
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對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有重要意義。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蓋率、產草量分別比10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
在三江源,1.72萬名牧民持證上崗,成為生態管護員,發揮村級社群生態管護主體和前哨作用,牧民從生態利用者變為守護者。生態保護與牧民增收致富相結合,多措並舉實施生態保護建設、發展生態畜牧業,實現了生態、生活、生產共贏的良好局面。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21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