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一項涉及6大洲50多個國家35萬多名參與者的研究發現,音樂偏好和性格之間的聯絡是普遍存在的。研究結果表明,音樂可以在克服社會分化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並提供目前尚未開發的治療益處。
一項涉及6大洲50多個國家35萬多名參與者的研究發現,音樂偏好和性格之間的聯絡是普遍存在的。研究結果表明,音樂可以在克服社會分化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並提供目前尚未開發的治療益處。
艾德·希蘭(Ed Sheeran)的歌曲《顫慄》(Shivers)對生活在英國的外向者和生活在阿根廷或印度的人一樣有吸引力。在美國,那些具有神經質特徵的人和在丹麥或南非有著相似性格的人一樣,都喜歡上“涅槃”樂隊的《少年精神的味道》。全世界隨和的人都會喜歡馬文·蓋伊(Marvin Gaye)的《What 's Going On》,或者Lady Gaga和布拉德利·庫珀(Bradley Cooper)的《Shallow》;而國界無法阻止開放的人們重播大衛·鮑伊(David Bowie)的《太空怪客》(Space Oddity)或妮娜·西蒙(Nina Simone)。但不管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住在哪裡,他們都不太可能喜歡《憤怒的機器》。
這些假設得到了劍橋大學名譽研究員、巴伊蘭大學博士後學者大衛·格林伯格博士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的支援。
在世界範圍內,研究人員發現外向性和當代音樂之間同樣存在正相關關係,但沒有顯著差異;無論在認真和樸實的音樂之間,在悅耳、圓潤、樸實的音樂之間,在開放與圓潤之間,在當代、強烈與複雜之間。他們還發現,責任心和緊張的音樂之間存在明顯的負相關。
身為音樂家、神經學家和心理學家的格林伯格說:“音樂和性格之間的這些模式在全球範圍內複製得如此之多,這讓我們感到驚訝。”人們可能會被地理、語言和文化劃分開來,但如果世界某個地方的內向者和其他地方的內向者喜歡同樣的音樂,這表明音樂可能是一座非常強大的橋樑。音樂有助於人們相互理解,找到共同點。”
這項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上的研究解釋了為什麼人格特徵與音樂風格有關。研究人員準確地預測,外向性(由尋求刺激、善於社交和積極情緒定義)將與具有樂觀、積極和適於跳舞特徵的當代音樂積極聯絡在一起。同樣,他們發現與秩序和服從相關的責任心與以侵略性和叛逆主題為特徵的激烈的音樂風格發生衝突,這一點也不奇怪。
但有一項發現更加令人困惑。格林伯格說:“我們認為,神經過敏的人可能會選擇兩種方式之一,要麼更喜歡用悲傷的音樂來表達他們的孤獨,要麼更喜歡用歡快的音樂來改變他們的情緒。”實際上,平均而言,他們似乎更喜歡更激烈的音樂風格,這可能反映了內心的焦慮和沮喪。
“這令人驚訝,但人們使用音樂的方式不同——一些人可能用它來宣洩情緒,另一些人可能用它來改變他們的情緒。因此,可能有一些子群體的神經過敏程度很高,他們因為某種原因聽柔和的音樂,而另一些子群體則更沮喪,可能更喜歡用激烈的音樂來發洩情緒。我們將對此進行更詳細的研究。”
研究人員還發現,外向性和當代音樂之間的相關性在赤道地區尤其強烈,尤其是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這可能表明,氣候因素會影響人們的音樂偏好,而氣候溫暖的人往往具有使他們更喜歡有節奏、適合跳舞的音樂的性格特徵。
格林伯格仍然是一名專業的薩克斯管演奏家,他有一個非常多樣化的播放列表,這是那些在開放性方面得分很高的人的典型特徵。他說:“我一直都很喜歡爵士樂,現在我也很喜歡世界上不同宗教的音樂,基於我的性格特點,這非常有意義。”
研究是如何進行的
格林伯格和他的同事使用兩種不同的音樂偏好評估方法,對生活在50多個國家的空前數量的參與者進行了評估。第一個要求人們自我報告他們喜歡聽23種音樂型別的程度,並填寫10項性格調查表(TIPI)並提供人口統計資訊。第二組採用更先進的方法,要求參與者聽音樂世界中西方音樂的16個流派和子流派的簡短音訊剪輯。IO網站,然後給出他們的優先反應(人們仍然可以訪問該網站來獲得他們的分數)。
研究人員之所以關注西方音樂,主要是因為它是全球被聽得最多的音樂,基於西方音樂的研究結果在現實世界和全球治療環境中具有最強的應用潛力。
研究人員使用了MUSIC模型,這是一個被廣泛接受的用來概念化音樂偏好的框架,它確定了五種關鍵的音樂風格:“柔和”(以浪漫、緩慢、安靜為特徵,如軟搖滾、節奏布魯斯和當代成人音樂型別)、“樸實”(簡單、放鬆、平和,如鄉村音樂型別)、“複雜”(鼓舞人心、複雜、充滿活力,如古典、歌劇、前衛和傳統爵士型別)、“強烈”(在古典搖滾、朋克、重金屬和強力流行音樂中可以聽到扭曲、響亮和好鬥的特徵)和“當代”(在說唱、電子音樂、拉丁和歐洲流行音樂中可以聽到節奏、樂觀和電子的特徵)。
為什麼這些發現很重要
幾千年來,人類向其他群體廣播聲音,以確定它們是否有相似的價值觀,它們是否可以共享資源,或者它們是否準備戰鬥。如今,人們將音樂作為一種彰顯個性的方式,因此,研究認為,音樂有可能用來解決社會分化問題。
格林伯格住在耶路撒冷,他已經將音樂作為與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合作的橋樑。事實上,他最近做了一個TEDx演講,詳述了音樂如何將人們和文化聯絡在一起。格林伯格還認為,這些發現可以改善音樂流媒體服務,支援健康應用程式,但這並不像聽起來那麼容易。
格林伯格說:“例如,如果那些在神經質方面得分較高的人,在聽到更強烈的音樂後,他們已經感到壓力和沮喪,這是在幫助他們緩解焦慮,還是隻是加強和延續?”這些都是我們現在需要回答的問題。”
這項研究並不是要對音樂愛好者進行分類。格林伯格說:“音樂偏好確實會發生變化,它們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並不是說一個人只是外向或開放,我們都有個性特徵的組合和不同優勢的音樂偏好的組合。我們的發現是基於平均水平的,我們必須從某個地方開始,開始看到和理解這種聯絡。”
格林伯格認為,未來的研究可以將流資料與腦電圖超掃描技術結合起來,以建立對影響我們音樂偏好和反應的生物和文化因素更細緻入微的理解。他還說,未來的研究應該嚴格測試現實世界中音樂和人格之間的聯絡,看看音樂如何能成為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人之間的橋樑。
來源: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免責宣告:康加號致力於健康知識傳播,內容根據公開資料編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線上留言刪除。文章旨在介紹健康科學進展,不能作為治療方案;如需精準健康指導,請至正規醫院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