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沙與荒漠沙丘物理學》是一部將風沙搬運和沙丘運動的研究從描述性研究改變為過程性研究的自然地理學經典鉅著;
自1941年問世以來,這本書在長達40年的時間裡一直都是關於風沙和荒漠沙丘領域的唯一權威著作,沒有之一;
也正是因為有了它的指導,美國航天局(NASA)在探測火星地形時才有了可靠的依據,因此為了紀念本書的作者,NASA還特意用他的名字在火星上命名了一個著名沙丘,即巴格諾德沙丘!
而這部鉅著的作者正是拉爾夫·阿爾傑·巴格諾德,一位20世紀著名的沙漠探險家、地質學家、工程師!同時他也是嘗試使用機動車輛探索沙漠地帶的先驅,在1932年巴格諾德和他的旅伴共同駕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自東向西穿越利比亞沙漠的壯舉;
另外他偶爾還“客串”過發明家這一角色,在多年的沙漠探險中巴格諾德結合自己的經驗發明了可以在車輛上直接使用的全新太陽羅盤、車載沸水回收/冷卻裝置等獨特的探險裝備;
除此之外這位能人還開發了專門用於表徵沙流的“巴格諾德常數”和巴格諾德公式,在後來巴格諾德還獲得過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沃倫獎、倫敦地質學會的沃拉斯頓獎章、英國地貌協會的大衛·林頓獎、美國地質協會的彭羅斯獎、國際沉積物協會的索比獎以及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外籍名譽會員等多種榮譽。
從這個履歷上來看,巴格諾德是一位頂尖的科學家無疑,不過深究這位“大佬”的歷史後列位會發現,科學家只是他人生的一部分而已;
因為在二戰結束後巴格諾德是以准將的身份從英國陸軍退役的,曾官拜中東副總司令之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其軍旅生涯雖然短暫,但功勞可謂著實不小,由他親手建立的“遠端沙漠小組”(LRDG)甚至可以堪稱是英國特種部隊的始祖!
遠端沙漠小組(LRDG)
二戰期間德國、義大利與英國、美國、法國在北非地區為爭奪殖民地而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爭,雙方在此地投入了數十萬人的軍隊互相廝殺;
1940年6月在北非軍隊中服役的巴格諾德少校特意拜訪了中東司令部總司令阿奇博爾德·韋維爾將軍,他希望可以利用自己在參軍之前積累的沙漠經驗來組建一支專門從事遠端偵察、情報收集、滲透與反滲透並在適當時候可以直接參戰的“特殊部隊”,其實用現在的名詞來形容這支“特殊部隊”可以理解為是“特種部隊”;
不過那個時候所謂的“特種部隊”還處於摸索階段,雖然在一戰時德國的“勃蘭登堡”部隊和義大利的“阿爾迪蒂”曇花一現,可在英國類似的部隊還從未被正式建立過,即使是著名的特種空勤團(SAS)也是在同年的9月才組建的。
在聽取了巴格諾德少校專業且生動的描述之後,加之韋維爾在此之前就對巴格諾德過去的履歷有所瞭解,於是很快就同意了他的建議,隨後在1940年7月一支被稱之為“第一遠征巡邏隊”的部隊成立,指揮官就是巴格諾德,部隊的標誌是一支蠍子!
在選拔隊員時巴格諾德一反英國軍隊的傳統,並不只傾向於英國籍士兵,而是向所有英聯邦軍隊廣發邀請函,以尋找那些具有堅韌品格、十足耐力、足智多謀且絕對自律計程車兵;
在巴格諾德看來,這些特質是在殘酷的沙漠環境中可以生存並能夠順利完成任務所必須的基本素質之一,因此只要具備類似品格的隊員不論你是來自於英國、澳大利亞、印度、紐西蘭還是南非計程車兵都可以加入。
巴格諾德在招募廣告上是這樣說的:“只有那些不介意艱苦惡劣環境、並且需要時常面臨缺糧少水以及傷病襲擾,同時具備足夠耐力和高度自覺性的人才可以申請這項職位”!
最終經過巴格諾德的層層選拔“第一遠征巡邏隊”共招募到合格成員約250人左右,這些人被分配到14個巡邏隊中,每個巡邏隊由15至20人組成,每一名士兵都掌握一到兩項的專業技能,比如熟悉沙漠的嚮導、可以熟練使用電臺的發報員、車輛駕駛員/修理員以及戰地醫生等等。
由於這一次招募的人員比預期的三個巡邏隊多了不少,所以這支部隊在同年的11月份正式更名為“遠端沙漠小組”;
當然光有優秀的隊員在極端惡劣的沙漠環境中也是無法完成軍事任務的,它們還需要足夠優良的硬體保障,在“遠端沙漠小組”的各個巡邏隊中配備有六輛雪佛蘭無裝甲卡車及一輛威利吉普車;
不要小瞧這些車輛,它們是“遠端沙漠小組”在沙漠中賴以生存的基本保障性裝備,在巴格諾德的指導下所有車輛皆配備有10英寸的特製“沙漠輪胎”,更大的散熱器和冷卻系統,任何不必要的車輛配件也都被拆除,目的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減輕重量;
整備後的車輛單臺可最多攜帶約1.8噸的裝備、彈藥、補給(注意!這是在沙漠裡的承載量),一個裝備齊全的巡邏隊能夠在沙漠中無補給的情況下獨立執行三週,最大航程可達1700公里;
在武器配置方面,巡邏隊可以攜帶任何趁手的裝備,從勃朗寧0.30/0.50機槍、步槍、手槍、手榴彈到反坦克裝備、37毫米博福斯高射炮應有盡有;
優秀的隊員+專業的行動車輛+足夠的補給+合適的武器是“遠端沙漠小組”成功的第一步。
“遠端沙漠小組”的任務
LRDG在沙漠中的主要任務有三項,分別是:戰略偵察、滲透與反滲透以及直接參與行動;
戰略偵察:巡邏隊多數時候採用“道路觀察”的方法來完成戰略偵察任務,他們經常在德國或義大利軍隊控制的道路附近出沒,在一段時間內詳細記錄透過這段道路的車輛並標註好型號、運輸貨物等資訊,這些情報隨即被傳回中東司令部,司令部內的指揮官透過這些情報大致就可以判斷出德國的非洲軍團在短時間內的軍事意圖;
同時LRDG在執行上述三項任務之外還承擔著地圖繪製的工作,因為在這片人跡罕至的沙漠地帶精確、可靠的地圖是大兵團順利、高效行動的關鍵,而在荒漠中長途奔襲的“遠端沙漠小組”則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為大部隊“開道”;
尤其是在馬雷斯防線之戰中,因為LRDG的出色表現使其在富姆泰塔溫西南約48公里的位置處發現了一條通向達哈爾的隱蔽通道,這條後來被人們稱之為“懷爾德缺口”的通道讓蒙哥馬利可以順利的繞過馬雷斯防線並最終取得了此次戰役的勝利;
如果沒有LRDG的運作,估計蒙哥馬利會在此處浪費數個月的時間,並會導致大量的傷亡。
在直接參與行動方面:LRDG著名一戰出現在1942年9月的“運營協議”兩棲行動中,此戰中LRDG的主要任務是配合新進入戰場的SAS部隊對託布魯克發起攻擊,行動開始後兩組LRDG巡邏隊在沙漠中奔襲1859公里後抵達巴塞,與SAS成功摧毀了一座義大利機場,炸燬戰機35架;
此後LRDG更多的時候是在為進入到北非地區的英、美、法軍隊提供戰場導航和生存指導服務,在LRDG的協助下,英國SAS部隊也屢創戰功,用SAS創始人達德利·克拉克的話來形容這支“驍勇善戰”的沙漠奇襲小隊就是:
LRDG是我見過在沙漠中作戰能力最為出眾的一支部隊,他們用自己豐富且專業的技能培訓了我們,他們是最好的特種部隊!
歐洲戰爭結束之後,LRDG的指揮官巴格諾德曾向高層提議將這支戰鬥經驗極為豐富的部隊轉移到遠東地區繼續和日本作戰,但並未獲得准許,到了1945年8月隨著日本的投降,這支戰功赫赫的“遠端沙漠小組”被解散;
不過建制雖然是被取消了,可隨隊多年的那些不同國籍的老兵在回到自己的國家後把自己所掌握的專業技能差不多都用在了本國特種部隊的建立上來,比如英國的特種空勤團(SAS)、澳大利亞的特種空勤團以及紐西蘭特種空勤團等多支戰後特種部隊都深受LRDG的影響,而且LRDG曾經使用過的沙漠作戰技能至今仍是英國特種部隊必備的科目之一,所以將其稱之為是英國“特種部隊”界的鼻祖似乎也並不為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