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前幾天都被中國留學生鄭某在芝加哥被槍殺的慘案刷屏,尤其看到他和媽媽一直以來緊密的情感聯結、以及鄭媽媽滿含悲痛的追悼會發言,沒有一個母親能不潸然淚下。演講影片我甚至都沒勇氣看完,開啟幾分鐘承受不了強烈的情感衝擊就匆匆關掉了。
好不容易培養出一個這麼帥氣優秀、又善良孝順的兒子,就要面對老年喪子的悲劇,難以想象今後他的母親該如何面對生活,無限心痛唏噓。
△ 芝加哥大學舉辦的鄭某悼念活動(圖片來源:芝加哥大學官網)
對於我這種將來打算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家長來說,最近思想也在反覆搖擺動盪:一方面我們憧憬著西方更為成熟先進的教育理念和體系,但考慮到孩子最基本的人身安全問題,又不斷被這種負面資訊敲打得內心開始退縮。
上週二一早,我從廣州跑到深圳參加了廣深媽媽圈的家長沙龍活動,與兩位分享嘉賓和幾位深圳媽媽面對面聊了聊我們當下最關注的幾個問題:
留學擇校、尤其是赴美留學,家長該如何考慮安全問題?
如何解讀《2021美國門戶開放報告》中赴美趨勢呈斷崖式下降發出的訊號?
面對複雜的國際關係局勢和一次次反撲的疫情,我們還要不要送孩子出國留學,什麼時候送最合適?
#01
留學美國你必須知道的兩件事:
最危險的地方其實在城市,
遇到搶劫千萬不要爭搶反抗
分享嘉賓胡老師有8年留美學習生活的經驗,曾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全獎的他曾在美國灣區的舊金山矽谷一代生活,對美國的教育和社會有深刻了解。
胡老師一上來就推翻了國內家長們對國外生活的一個認知誤區,告訴大家美國最危險的地方其實在城市。美國大學選擇非常多樣化,地理位置分佈也很均勻。但和我們國內城市安全性高於鄉鎮地區的普遍國情相反,一般發達國家的市中心反而危險係數更大。
△ 特朗普曾調侃,阿富汗都比芝加哥安全(新聞圖片)
回看近幾年中國留美學生命案的特點也可以發現,暴力事件和案發地基本都集中在加州、芝加哥、舊金山這樣非常靠近城市中心區域的大學。換言之,如果單從留學人身安全的角度考慮出發,家長在擇校時可儘量避免市區大學,選擇一些地處鄉鎮村莊的大學更為僻靜安全。
“廣深媽媽圈”負責人,擁有十年國際教育經驗的May老師也提醒大家千萬要注意“Urban”這個詞,如所申學校有“Urban Project” “Urban School”這樣的字眼一定要留意,這並不是我們通常概念中高大上“摩登都市”的意思,反而是指類似在貧民區這樣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專案和學校,更多是帶有公益性質的專案,某種程度上也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大家申請時要避免這樣的文化認知偏差,不能單從字面意義上理解。
此外也要關注學校或住處所在地社群居民人種的多元化程度,儘量選擇人口種族多樣性較高地區的學校。總之事先多諮詢專業人士再做決定,不可貿然選擇。
第二點就是安全常識和安全教育培訓一定不能少。這也是家長務必讓孩子掌握的“安全知識點”:
比如不要單獨在夜間出行,避開混亂危險的鬧市街區。
發生任何危險千萬不要硬碰硬地爭搶反抗,對方索要什麼財物第一時間迅速交出,撤離現場,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為上。
不能照搬之前在國內生活的經驗,更不可上前追逐企圖要回財物,以防對方有槍械刀具,造成進一步不必要的人身傷害。
有些出國留學較早的小留學生在當地生活已久,也有相關的經驗和“街頭智慧”,身上都會習慣性地帶一些十幾塊的零錢應付打發劫匪,或特意走在車輛行駛的盲區以躲避飛車黨。
反而是一些年齡稍長、攻讀碩博學位的留學生初來乍到在安全意識方面還有些薄弱,家長們也要額外強調重視起來。必要時也要參加一些國內或外方學校舉辦的安全教育培訓課程,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識或防身術以應對這樣的突發犯罪事件。
#02
近年去美國的留學生越來越少了,意味著什麼?
拋開現象看本質,盲目從眾不可取
活動中我們也討論起近期釋出的《2021美國門戶開放報告》,各媒體爭相報道的“斷崖式下降”是否確有其事?
我們本著理性鑽研的精神也拿出每項資料逐一分析了一番,發現每項指標都有其更深的淵源成因,不能籠統模糊地一概而論。
△ 《2021美國門戶開放報告》(新聞圖片)
其中下降人數最多的是包括美國社群大學、短期專案在內的非學歷課程,有75.8%,這個非常好理解:在當前全球疫情影響下,非剛需的非學位專案自然也有所縮減。
碩士申請人數下降45%則源於逐漸收緊的外交政策,部分碩士專業受限也減少或分流了學生的留學選擇,由於已經有第一學歷,很多原來計劃赴美讀碩的人可能也會延遲入學。
而下降比例最低的是本科生群體,僅有34.1%,某種程度也揭示著赴美讀本科是最為核心的剛性需求。相關群體既不像非學歷專案那樣有更改教育規劃路線的靈活性,也不像碩博學位還有其他“Plan B”和緩衝期,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因而整體留學意願的比例相對最高,受影響也最小。
胡老師也給出了最新的留學業界動態和資料,勸大家客觀地看待全景:近年美本申請記錄創史上新高,目前美國還有約100萬國際留學生,證明大家還是在“用腳投票”。
此外越來越多美國大學也在提高對國際學生的基金支援,頂尖大學的申請也越來越難,一向稱霸學術界的中國學生如今也面臨著全球來自越南、印度等二級留學市場優秀學生的激烈競爭,留學美國只是暫時看上去部分群體人數有所減少,整體難度係數實則日益加大。
疫情影響和惡性事件固然存在,但大家也不可太杯弓蛇影,把極端孤立的個案上升到國家整體層面。在座家長也表示,詢問了在美生活的親友發現其實這些對日常生活的具體影響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因此還是需要結合每家實際情況和孩子的長遠教育規劃來通盤考慮。
說到這裡我也覺得很多事情確實都是機率問題,就像大家印象中都覺得英國是相對最安全的留學國,但在一個看上去非常安全的小鎮,我也有留學生朋友親身經歷了被匪徒團伙入室搶劫的惡性事件。所以世事無絕對,不能過於偏見地對某個國家產生刻板印象。
#03
我們為什麼要送孩子出國留學?
世界那麼大,讓孩子去看看
活動進行過半,家長們也積極分享了自家娃留學出國的心路歷程。其中一位媽媽的孩子恰好在美國芝加哥讀12年級,回國之路也是一波三折,用“一夜白頭”來形容媽媽所受的煎熬並不為過,然而還不能在孩子面前過多表露情緒,生怕影響孩子要佯裝鎮定堅強。而在疫情有所緩解之後,還是決定繼續送孩子返美完成學業。相信對於家長來說也是極為艱難的決定,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我們胼手胝足,努力創造條件送孩子留學出國,並不是為了一紙鍍金學歷、“純正”口音或職位高薪這些非常外化表淺的原因,而是在如今全球一體化的形式之下,希望孩子能建立更豐富全面的國際視野,在多元化的成長和學習環境中成長,不固步自封做井底之蛙。
歸根結底,這涉及到我們為什麼要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初心,這一點對我們有在國外留學或者工作經驗的家長來說感受尤為深刻。這也是我們內心非常堅定的信念,不會被輕易影響或動搖。
根據英國《經濟學家》近日最新報道資料顯示,疫情前在美中國留學生人數約有37萬,佔美國整體留學生人數的1/3,2020年這項資料僅僅減少了15%,中國仍是美國國際學生的最大生源地。英國的留學生人數更是不降反升,2020年中國本科生錄取人數增長超30%,今年申請人數繼續增長17%。
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EE也顯示今年秋季留美新生人數相比2019年只減少了9%。而邊境政策相對更嚴格的澳大利亞,攻讀本科的中國籍新生數量也僅僅減少了7%。
當然在選擇送孩子出國留學的時間節點上可能會有所改變,比如未成年人由於特殊身份和低幼年齡缺乏社會經驗,在異國他鄉有諸多生活行動上的不便,若沒有本地親友相助的話,確實可能要考慮適當推遲留學時機,轉而選擇國內的國際化線路學校或專案課程做過渡。
還有就是如前文所述,在擇校時一定全面考察瞭解,臨行前給孩子及時做好安全教育,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出國後保持和家長親友的定期緊密溝通。
#寫在後面
其實我之前被連日的負面訊息和情緒影響,內心一度惶恐憂慮,但透過參加這次活動跟大家面對面交流,聽到了媽媽們很多揪心的故事和親身經歷,也聽到了更多理性全面的認知和思考,無形中也吃了一顆定心丸。
△ 廣深媽媽圈“真棒家長俱樂部”活動現場
同時我們也不能一味獨自困在個人的資訊繭房中,被有立場的媒體和輿論盲目裹挾,這樣多多走出來在真實世界中與人溝通、和志同道合的媽媽們抱團取暖,所得到的力量和情感支援也是虛擬世界無所比擬的,當天參加活動的家長們也都表示收穫滿滿。
最終相信無論是家長或是我們的孩子,學會面對當今這樣的複雜局勢、在不確定性中一次又一次做出選擇,其本身就是充滿挑戰和歷練的身心成長過程和難忘寶貴的人生體驗。